卷十七

關燈
有上達之妙上達正是心中妙悟處後章所謂一貫是也知我其天猶雲與天黙契雲耳人知便有可見可聞天知何曽有見聞可言此正是人不及知之妙 莫我知即含下學意下學自兼内外説専以堕黜見聞獨持心體為解者偏蓋子貢聰穎之士病痛不但在専事見聞不求心體其見聞處亦不實落不切近故下學不得偏説若一貫章則是其功夫已進步與此又不同 莫我知也夫章 須知此不是歎莫知其聖是歎莫知其所以聖大指與無行不與章相類與道不行等章絶不相幹 下學對隠怪惟不怨不尤然後能下學上達 張侗初曰下學從不怨尤始 徐自溟曰似宜雲學下而達上蓋道理分不得上下特其學處見為下而達處見為上耳未達處皆下随學來即上若其未達必是于下處未學也 髙中?曰此聖人自述其為己之學如此他人學問便有邀福求知之心有不得便自怨尤此便有形迹表着而人可知夫子孜孜下學隻是了自己事無與于人則自無形迹表着人将何以知之故曰知我者其天乎 為己與自脩似少異 自脩内包得為己意也【辛醜六月十五】 反己自脩此句原非所以論聖人然在聖人自道則不妨通考朱氏説自明 大凡為人之學則必立異若無與于人者則不必有異于人也原是一意 注以循序漸進解下學上達防引主積久説存疑主逐節説看來當兼用大全原有一節上達全體上達之説朱子不以為是者恐人認全體在一節之外認一節為全體之妙故爾若認得朱子意則此二句自可用不兼為妙【甲寅十一月】 程遴長曰以天對人看則天 字不宜懸空屬理存疑雲這天是蒼蒼之天而天之所以為天者理而已矣下學人事而上達天理則其理與之黙契故人不及知而天獨知之天若泛作理説理無知何以能知得聖人達説亦雲知我者其惟彼蒼之天乎蓋奉天之理則天理之周旋是即天心之降監故此天字是指理言卻亦指上天言若中庸不可以不知天天字泛以理言時文誤用維皇鑒觀等字 集注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獨知之妙此段原在本文口氣外 李毅侯曰我非生而知雲雲所謂下學也女以予為多學雲雲所謂上達也子貢多學而識其于上下一貫之妙尚未了然夫子以此示之其聞性與天道蓋自此章得也 下學二字蓋夫子教子貢以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章 巢睫子曰達人安數壯士除奸各成其是而已大全齊氏曰公伯寮愬子路固假手以沮孔子故孔子不為子路禍福計而有吾道興衰之説雲 防引以齊氏之説為非固是然齊氏亦自有見備看可也 沈無回曰興是大概話 朱子曰聖人不言命凡言命者皆為衆人言也 若以朝廷之法論之公伯竂自應肆市朝 以已然之興廢言之則皆出于命而伯竂不必殺以未然之興廢言之則亦皆出于命而伯竂不可殺 賢者辟世章 賢者即有辟世之時亦當如太公居海濵之類不是長往不返也 樂天齋翼注曰去亂國适治邦此治字亦輕活看蓋此邦明知其亂而彼一邦尚未可知故适之以圖行道耳 又曰有違言是與君議論不合 玩程注所遇不同一句此章不當以沮溺孔子并看所謂賢者是時中之士所謂避世亦是舎之則藏與沮溺絶不相幹言外則見沮溺之辟世為己甚而夫子之避地色言為适時也大全吳氏説雖引其端而未能了了 大全辨唯适張氏曰辟世隻是無道而隠如後世乞骸歸裡不任職事皆是非必拘拘如伯夷太公之居東北海也 或曰此歎世道之衰不重賢者之去就此另是一説 作者七人矣章 子路宿于石門章 南軒謂聖人非不知道之不行者亦是後面子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之意知字輕看方無病隻是逆料的意到歸與之歎方是真知其不可 聖人與沮溺輩亦同歸于辟世但一則是逆料其不可為而不為者也一則是真知其不可而不為者也【己亥閏三月】 大全辨或曰三都逾制則請隳至費不可則己之陳恒弑君則請讨君相不可則己之為乎不得不為止乎不得不止而後見聖人之能權或者雲聖人舉事動出萬全夫必事可功成而後動則天下事可言可為者不亦寡乎此聖人所以疾固與果也 子擊磬于衛章總防 沈無回曰當時如荷蒉楚狂一流人亦非無心于當世者也但其分量未到得無治亂地位故決意長往而不返耳驟聞磬聲不覺打動熱腸忽然歎曰有心哉旋轉一念又曰鄙哉始之歎即夫子之心也既之鄙則真荷蒉之心也 子擊磬于衛章 張彥陵曰擊磬隻是偶然但夫子一副憂世心腸不覺自寓于磬聲中 鄙是陋其識之不達硁硁是病其守之太堅莫己知以下正説其鄙而硁硁處 王觀濤曰引詩隻借作自家語言涉水者尚知淺深之宜用世者何不自度量勿以淺深分配治亂説 髙宗諒隂章 丘瓊山曰嗣主委君道以伸子道百官盡臣職以承相職此天下忠孝相成之大闗也昔周公負扆以朝諸侯而流言起則此制不得不變故康王畢遂即位而漢文以日易月之制亦世道江河不返也但服制奪于世變哀戚本乎至情當于二十七日之後以衮服居外朝以衰服居内殿斯兩全也衮服不若墨缞為尤安 按丘説蓋召公輩已鑒 于流言之禍矣然則此制之廢自周始也故書詳紀之與 于忠肅曰百官聽冢宰事隻恐遇操莽何以處之曰嗣主剛明老成亦可以易制其相如嗣主非剛明老成又何以處之曰此須要舉朝忠義矢心方能使事不揺動而權奸可抑 自漢文以後惟晉孝武魏文帝周髙祖宋孝宗明建文行三年之喪 上好禮章 上好禮自一身動靜以至事為設施之禮也此是防引説即所謂該本末言也存疑愚見以下不過發明此意非有兩様 脩己以敬章 張彥陵曰敬即是脩不是把敬去脩己以敬是脩己的方法脩有二義天真不足則用脩以補之氣質有餘則用脩以治之胡敬齋曰端莊整肅威嚴是敬之入頭處提撕喚醒是敬之接續處主一無适湛然純一是敬之無間防處惺惺不昧精明不亂是敬之效騐處 朱子謂敬則能體信達順蒙引謂體信達順即是敬者朱子淺言敬防引深言敬也樂天齋翼注曰三個以字不同脩己以敬的以字 有工夫言把敬脩己也下二以字不着力作即以看脩己即以安人也脩己即以安百姓也 李毅侯曰不敬之己為昏昧放逸隻一味情識用事這情識便自封自隔對面之甘苦不能共一家之疴癢不能通其不能安人安百姓可知也能敬之己為戒懼慎獨便純是天理流行這天性便共立共達以乾坤為父母以民物為胞與其能安人安百姓亦可知也 彥陵曰堯舜猶病直是以己未盡脩為歉不在安百姓上發念正是脩己以敬處 呉因之曰非病有負于百姓實病有負于己之分量耳 原壤夷俟章 夷俟非故意慢夫子隻放于禮法之外耳昔人雲禮豈為我輩設壤即此意 阙黨童子将命章 王觀濤曰成字乃成人之成對童子看非學問有成也隻據他以成人之禮自居故曰欲速成 樂天齋翼注曰通章以禮字為主童子不循禮故夫子欲使之習禮習禮内有抑其虛防反其徳性意不徒以儀文為重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