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雜言

關燈
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

    孝悌之子,可以為家瑞。

     為政之要,曰公與勤。

    成家之道,曰儉與清。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非聖賢不能。

     寳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和以處衆,寛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坐宻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讒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好勝者必争,貪榮者必辱。

     知足則樂,務貪則憂。

     好名則立異,立異則身危,故聖人以名為戒。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不匿人短,不周人急,非仁義人也。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

    志不确,則無以立功。

     結怨于人,謂之種禍。

    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諾輕者,信必寡。

    面譽者,背必非。

     孝于親,則子孝。

    欽于人,則衆欽。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

     為善不如舍惡,救過不如省非。

     欲不匮,則博施。

    欲長樂,則守分。

     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勉強為善,勝于因循為惡。

     責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

     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忍 多言獲利,不如黙而無害。

     寡言省謗,寡欲保身。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

    則蹷行險途者,畏而謹,故徐歩則不跌,然後知安樂。

    有緻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可不省諸。

     太廟之犧,被文繡,而悔不及鹪鹩深林一枝之樂也。

     廣積聚者,遺子孫。

    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以衆資已者,心逸而事濟。

    以已禦衆者,心勞而怨聚。

     自信者,人亦信之。

    胡越猶弟兄。

    自疑者,人亦疑之。

    身外皆敵國。

     漁獵不同風,舟車不并容。

    飲食嗜好,禮義貪殘,四夷與中國殊若冰炭。

    至于推誠則不欺,守信則不疑,非但六合之内可行,動天地感鬼神,非誠信不可。

     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确,而力猶恐不及。

    為惡如乗駿走坂,雖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務名者,殺其身。

    多财者,禍其後。

     善惡報緩者,非天網踈,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

     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

    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

    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

    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

    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也。

     薄于所親,而責人重者,不可與言交好。

    名欲速者,不可與共謀。

    貪而喜詐者,不可與同利害。

    忍而好勝者,不可與同逸樂。

     以忠沽名者,讦。

    以信沽名者,詐。

    以亷沽名者,貪。

    以潔沽名者,污。

    忠信亷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有一于此,鄉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為已重者,不仁。

    好廣積者,不義。

    足恭者,無禮。

    貪名者,無智。

     功名官爵,貨财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或聞之曰:欲可去乎?曰:不可。

    饑者欲食,寒者欲衣,無後者欲子孫,是甘于自殺也。

    然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滛,無沽名之心,而不求功,亦庻幾乎欲可窒也。

     立身之道,内剛外柔。

    肥家之道,上遜下順。

    不和,不可以接物。

    不容,不可以馭下。

     天下有甚于饑食渴飲之道?而世或以名稱,已或以為能事,哀哉!臣之忠子之孝弟之悌是也。

    孔子以文學為孝悌之餘事,孟子謂良知良能不出于學,是非聖人,強人以甚難耳。

    豈愛欲汩其心,而妻子爵祿為賊忠孝之具。

    間有得臣子之道者,宜乎表出于世,苟以孔孟之道反求諸已,則知舍孝悌不足以。

    為人移孝悌,為忠順則立身,行已之道當然,世或可稱,已何能之有? 其出而用藥療疾,知古今無方可用。

    此無他,聞見力極則止。

    至于應變,則無有窮盡噫。

    豈但論醫也,士之學問,其失正在是。

    苟以是心反之,孳孳旦夜,自不知為有餘,縱未能盡愈天下之疾,亦庻幾乎十失二三也。

     知不足者,好學。

    恥問者,自滿。

    一為君子,一為小人,自取如何耳。

     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畏者,招禍。

    不自滿者,受益。

    不自是者,博聞。

    吉兇悔吝自天然,無有不由己者。

     壽夭在天,安危在人。

    知天理者,夭。

    或可壽忽人事者,雖安必危。

     千斤之石置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仭。

    萬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裡。

    勢使然也。

    若馳羣馬于平陸,集多士于大庭,非駿足竒才,不可得先。

     人之有過失,猶身之有疾病,攻之以藥石,誨之以廉恥,雖過失,不害為賢者。

    雖疾病,不失為全人。

     為善者不雲利,逐利者不見善,舜跖之徒自此分。

    舍生取義,固不可得。

    見利思義,聖人亦取之。

    殆哉!不可言。

    況可為乎?孟子答梁惠王之言,至矣。

     口腹不節,緻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驕富貴者,戚戚。

    安貧賤者,休休。

    所以景公千驷,不及顔子之一瓢也。

     外事無大小,中欲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人皆有好生惡死之心,人皆有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教子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