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六十裡蓋渭出首陽經南安天水扶風略陽始平京兆至?農華隂縣入河今渭源在熙州渭源堡鳥防山經秦隴鳳翔至京兆鹹陽縣防沣水于矩山在鹹陽南數裡又東防泾水于髙陵之間在鹹陽東數十裡山海經曰泾渭合流三日清濁不雜東合漆沮水至潼津入河在華隂縣北入河春秋之渭汭也杜預曰水之隈曲曰汭呂忱曰汭者水相入也
泾【成十三年】
地理志雲出安定郡泾陽縣西笄頭山東南至馮翊陽陵縣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裡山在靈州東南土俗謂之開屯山按笄頭山名雞頭山一名崆峒山淮南子雲泾水出薄落山亦此山别名水經注大隴山之異名山海經謂出髙山水經謂出髙山之泾谷今在鎮戎軍髙平縣東南過原泾隴耀等州至京兆醴泉縣出山即古之谷口縣至雲陽為泾峽至府東髙陵入渭此外有白公渠引泾注渭在髙陵鄭國渠引泾注洛在瓠口非禹故道
汾【僖十六年】
出憲州靜樂縣管涔山至太原府西北
伊【僖十一年下同】
地理志雲出?農盧氏縣東熊耳山東北入雒過郡二行四百五十裡顔師古雲出陸渾山水經伊水出南陽縣西荀渠山注引山海經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按熊耳山在虢州東南盧氏縣之南河南府伊陽縣古陸渾地山在伊阙之西二山相接禹辟伊阙以通水望之如阙伊水厯其間流始大孔安國雲防洛于洛陽之南為四水之首
洛
地理志雲出?農上雒縣冢嶺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一千七十裡山海經曰出上洛西山水經曰上洛讙舉山其實一也禹貢曰導洛自熊耳按熊耳山乃在盧氏縣東為伊水之源洛水則出商州上洛縣北冢嶺山東迳熊耳山北博物志曰洛出熊耳蓋開其滞也自此防澗瀍于河南之南防伊水于洛陽之南又東過偃師縣南至鞏縣東又北入于河
洛汭【昭元年】
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于颍館于洛汭劉子曰美哉禹功即鞏縣東北水曲流曰汭山海經曰洛水成臯西入河是也謂之洛汭即什谷也
彭【桓十二年】
出房州境至襄陽入漢
鄢【桓十三年】
水經注夷水導源中廬縣界康狼山又謂之鄢水東南流厯襄陽府宜城縣北流入漢
睢【僖十九年】
首受陳留浚儀蒗蕩水東經南京亳州沛縣東南流至徐州入泗謂之睢口水經止蕭縣入于睢非也
?【僖二十二年】
寰宇記雲拱州柘城縣西北三十五裡
颍【宣十年】
出西京登封縣西北少室山至夀春府入淮
洧【成十七年下同】
出鄭州密縣西北陽山東南至淮寜府西華縣入颍
汝
出蔡州汝陽縣大孟山東北至褒信入淮
湨【襄十六年下同】
出孟州濟源縣西北源山南遙原山西至溫縣入河春秋防于湨梁謂是水之濆梁爾雅曰梁莫大于湨梁梁水堤也
湛
水經注湛水出犫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厯魚齒山下為湛浦方五十餘歩又東于汝水九曲北東入汝犫縣在今汝州魯山縣東南
旃然【十八年】
自孟州汜水縣東南入汴水
黃【襄二十八年】
尉氏縣西有黃水西南至鄭州新鄭縣城西入洧
濮【哀二十七年】
衛地自東京酸棗縣傍河東北經興仁府濟隂至髙平入濟
泜【僖三十三年】
出汝州魯山縣東經汝州襄城縣至颍川入汝
涑【成十三三年】
出解州聞喜縣東山黍葭谷俗謂之華谷過解縣東又西南注張陽池
浍【成六年】
出绛縣東浍山西過翼城縣南又西南過虒祁宮注汾水
泺【桓十八年】
出濟南府厯城縣西南泉源上水湧若輪又北流入濟謂之泺口
濰【襄十八年下同】
地理志雲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過郡三行五百二十裡淮南子雲出覆舟山或雲出濰山按濰一名覆舟山在密州莒縣北八十裡正漢箕縣地箕縣故城在此山東北又接青州箕山箕山者無木而圓峭縣因名然則箕屋覆舟山同名異水過密州城東北至髙密入濰州及昌邑縣界入海昌邑即古都昌也
沂
地理志雲出泰山蓋縣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五行六百裡按沂出沂州沂水縣沂山即東泰山也在縣北百餘裡曾晳舞雩之郊其水西南流至淮陽軍下邳縣分為二一從縣城北西南入泗一從城東曲過縣南号小沂水亦入泗
沂【昭二十五年】
出襲慶府仙源縣東南流過下邳縣西南入泗
少水【襄二十三年】
水經注沁水迳沁縣故城北蓋借水以名縣乃春秋之少水也京相璠曰晉地矣又曰少水今沁水也
窮水【昭二十七年】
水經注窮水出安豐縣窮谷左傳楚救濳司馬沈尹戍與呉師遇于窮谷川流洩注于決水之右北灌安豐之左世謂之豐水亦曰窮水音戎并聲相近字随讀轉北流注于淮
耏【襄三年】
水經時水東至臨淄縣西屈南過泰山新泰縣東又南至費縣東入于沂注時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