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茄
丘皇 養【昭三十年】 南岡【三十一年】城口【定四年】 稷【五年下同】 軍祥
麇 公壻之谿 脾洩
負函【哀四年下同】 缯關
呉地緫説
大伯遜國去之荊蠻号曰勾呉荊蠻義之歸者千餘家爲呉大伯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臝以為飾不與中國通蓋古揚州地也禹貢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厥土惟塗泥防于江海逹于淮泗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在天文星紀之次鬥牛之分辰居醜宮曰磨蠍其境襟三江帶五湖阻大海逹長淮自夀夢而下呉國愈大通于上國杜佑曰揚州人性輕揚地非形勢然長淮大江皆可拒守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呉地釋名
呉【成七年】
吳故國周大伯之邑今平江府吳縣按阖廬城周回三十裡水陸十有二門【平江蘇州】
鸠茲【襄三年】
太平州蕪湖縣廣記雲本吳鸠茲地
善道【襄五年】
晉人将為吳會諸侯以其道逺故使魯衛先會呉于善道蓋徃會之也谷梁作善稻曰吳謂善伊謂稻緩号從中國名從主人範甯曰善稻呉地夷狄所号地形乃物類當從中國言之以教殊俗故不言伊緩而言善稻則善道之爲呉地灼然無疑而杜預釋例謂為阙地不知屬何國誤矣按阮勝之南兖州記盱眙縣是古善道在淮河南今盱眙軍是也扵呉為北境而距徐境之南且東諸侯之道故魯衛扵此會吳雲
朱方【昭四年】
鎮江府丹徒縣廣記雲春秋謂之朱方【鎮江潤州】
延【襄三十一年】
常州晉陵縣有季劄墓在縣北七十裡
延州來辯
傳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杜預注延州來季劄邑其釋例以州來為楚邑而延州來則附之呉地曰阙不知其處是以州來别為楚邑而延州來則自為吳之一邑也按延陵吳地在今之常州州來楚邑在今之夀春春秋經書吳入州來呉滅州來凡兩見焉公羊傳曰阖廬緻國乎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呉國檀弓載孔子之言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此延與州來二邑之辨其不可并為一明矣由左傳有延州來季子之言是使杜預惑焉而以延州來為吳之一邑嘗以經傳書州來事迹始末考之成公七年經書吳入州來則吳始以兵入之至襄三十一年傳雖以延州來冠季子之号然昭十二年楚靈王狩于州來州來蓋猶屬楚十三年經書吳滅州來扵此州來方爲呉所滅然二十三年傳言呉人伐州來楚奔命救州來又夫差時蔡成公自新蔡徙焉故州來亦曰下蔡則州來在楚實淮北要地吳雖曽入而滅之未必能守所以再伐焉而楚必救之也服防曰延延陵也州來邑名季子讓王位外延陵為大夫食邑州來傳家通言此義為允又按廣記雲州來呉取之封季劄水經注吳季子始封延陵後邑州來故曰延州來二書所述與服防之説合以是言之延陵為季子封邑及季子讓國之延陵吳人尊禮焉以楚州來加其食邑春秋疆埸彼此所屬無常左傳曰延州來季子明季子并食此二邑意者若今帶遙郡之制耳蓋季子吳之望州來吳楚之要境吳以是封季子示重吳而制楚義或有焉固不可謂吳楚有兩州來而遂混延州來爲一也
鵲岸【昭五年】
廬州舒城縣有鵲岸渚
檇李【定十四年下同】
吳南境今嘉興府嘉興縣有檇李故城吳越扵此分境【嘉興秀州】
陉
阖廬還卒于陉去檇李七裡則阖廬還國之道當為呉地釋例以爲越地疑非也
夫椒【哀元年】
平江府吳縣西南大湖中有椒山孔颍逹曰杜扵此注以椒為山名土地名以夫椒爲地名以戰必在山旁以山表地耳平江蓋吳地賈逵杜預以夫椒為越地非也
邗【九年】
揚州江都縣有此名韓江射陽今楚州山陽縣至末口入淮謂之韓江口【邗音寒】
鄖【十二年】
泰州海陵縣
笠澤【十七年】
平江府吳江縣上承大湖更迳笠澤
艾【三十年】
隆興府分寜縣本艾縣地【隆興洪州】
阙地四
臯舟隘【襄十四年呉險阨之道】 房鐘【昭六年】
良【哀十五年】 頯黃氏【十六年】
春秋分記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