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二 疆理書第六 楚地緫説 周成王封鬻熊曽孫熊繹扵荊蠻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歸州有丹陽故城在焉後徙枝江亦曰丹陽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荊後改号楚蓋古荊州地也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又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禮職方正南曰荊州在天文鹑尾之次翼轸之分辰居巳宮曰雙女其境北自汝颍南接衡湘西連巴東并吳方城帶其内長江阻其後而漢水淮水或迤其上或接其下漢東江南之境小國鱗次介于其間楚皆夷滅之其勢雄峙于南方出而北則與晉抗焉荊之為言彊也陽盛物堅其俗急悍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三十 楚地釋名 楚【桓二年】 文王自丹陽都此今江陵府江陵縣北紀南城城東有小城名郢 鄢【十三年下同】 楚别都襄陽府宜城縣 荒谷 盛?之荊州記雲江陵縣東三裡餘有三湖湖東有水名曰荒谷 冶父 荊州記雲荒谷西北有苑号曰王園北有小城名曰冶父城傳謂莫敖缢于荒谷群帥囚于冶父即此 樠木之下【莊四年】 郡國志雲武陵山亦曰樠木山傳謂楚武王卒扵樠木之下即此今郢州 那處【十八年】 釋例南郡編縣東南有那口城今荊門軍長林縣 津【十九年下同】 釋例或曰南郡江陵縣有津鄉江陵即荊南所治而廣記則雲荊南枝江縣西有津鄉春秋傳巴敗楚于津之地考之晉志南郡統縣十一江陵枝江其二也枝江在江陵之西南而津鄉又在枝江之西則津不當在江陵縣也晉泰始初江表八郡猶為吳地杜預亦雲江表所記特示其略謂為或曰亦疑之之辭以是言之廣記爲是而杜釋爲非按傳巴人伐楚楚子禦之大敗于津巴居楚上流而禦于津則在枝江之西明矣 湫 釋例南郡鄀縣東南有湫城鄀縣今省入襄陽府宜城縣 陉【僖四年下同】 釋例颍川召陵縣南有陉亭召陵故城在今颍昌府郾城縣東 召陵 郾城縣東有漢召陵縣故城 武城【六年】 釋例南陽宛縣北武城今鄧州南陽縣 析【二十五年】 本楚白羽邑昭十八年許遷于白羽後改為析漢因爲析縣今鄧州内鄉縣是也秦人過析隈即此隈謂隐蔽之處 商【文十年下同】 商州上雒縣 渚宮 江陵縣之南水經注今江陵城楚舡官地春秋之渚宮也元和郡國志渚宮楚别宮 期思 釋例弋陽期思縣東北有期思城今省入光州固始縣 廬【十四年】 襄陽府中廬縣 句澨【十六年】 楚國西界地名 沈【宣十二年】 杜注沈或作寝廣記曰本寝丘縣叔敖子所封之邑及秦滅楚蒙恬攻寝即此漢為寝縣今光州固始縣 州來【成七年下同】 故州來國爲楚所滅傳靈王狩于州來次于颍尾地蓋在淮颍之會後吳取之以封季劄至夫差時蔡成公畏楚徙此謂之下蔡今夀春府下蔡縣是也釋例以州來爲楚邑而又以延州來為呉邑誤矣其詳見吳地理【夀春夀州】 申 本申國鄧州南陽縣在方城之内申息北門所以備中國 呂 古呂國今蔡州新蔡縣國語當成周之時南有荊蠻申呂其在穆王則有呂侯訓夏贖刑傳謂子重請取于申呂以爲賞田巫臣曰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禦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于漢蓋楚以方城爲固而申在方城之上呂在方城之下形勢綿絡實備北方要處 鐘離【十五年下同】 故鐘離子國後爲楚邊邑今濠州鐘離縣在淮之南 葉 汝州葉縣 瑕【十六年】 水經注北肥水迳山桑縣又東積爲陂曰瑕陂陂水又東南迳瑕城南傳楚師還及瑕即此城也故京相璠曰瑕楚地山桑今亳州蒙城縣 繁陽【襄四年】 廣記颍昌府臨颍縣繁城鎮有繁陽亭 棠【十四年】 真州六合縣 雩婁【二十六年下同】 九江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