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宋 程公說 撰書十一
疆理書第五
鄭地緫説
周宣王初封其母弟友于宗周畿内是為鄭桓公今華州鄭縣也号曰先鄭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與東北之人問扵史伯曰王室多故餘安逃死史伯曰其濟洛河颍之間乎地近虢郐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帑與賄則君之土也桓公從之後三年幽王為犬戎所殺桓公死之子武公立竟取十邑之地而國之實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号曰新鄭蓋與東周并古豫州地也其國前華後河右洛左濟食溱洧焉土陿而險山居谷汲其俗淫在天文夀星之次角亢之分辰居辰宮曰天秤其封域西聨王畿北抗晉東北并衛東近宋東南倚陳南境并楚邊邑春秋時晉楚交兵鄭無歳不被其害北從晉則楚伐之于南南從楚則晉伐之扵北至子産為相以禮治國晉楚之暴莫能加焉嘗考地勢雖曰荊河通逹而嵩山虎牢之形勢亦有險要故傳言晉悼公城虎牢而鄭服者此也虎牢本王畿其後賜鄭倚以為國蓋在河濟之南伊洛之東居此則晉兵之來可以禦之雲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九
鄭地釋名
先鄭
華州鄭縣附見秦地圖
鄭【隐元年下同】
古有熊國黃帝所都亦為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其後世為郐國鄭桓公始封在華州之鄭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乃取郐徙居焉是為新鄭今鄭州新鄭縣得名以此
鄢
亦曰鄢陵成十六年晉敗楚于鄢陵即此六國曰安陵兩漢晉爲鄢陵縣俱屬颍川郡國朝因其名屬開封府按後漢志曰鄢陵春秋時曰鄢注曰克段于鄢晉敗楚師于鄢陵釋例亦然知其爲鄭之鄢無疑惟是漢陳留郡有曰傿縣颍川郡又有曰郾縣颍川之郾蓋今颍昌之郾城是也陳留之傿則王莽所易為順通在東漢屬梁國者是也應劭扵前漢志誤以陳留之傿爲即克段之鄢水經注據此爲正謂克段于鄢其地在漢屬陳留杜預誤作颍川鄢陵蓋從應劭注耳此自應誤何得雲杜誤乎
制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故東虢也今鄭州荥陽縣
京
叔段居之謂之京城大叔漢為京縣楚漢戰京索間即此今荥陽縣東有京故城
廪延
釋例酸棗縣北有延津縣今屬開封府廣記載滑州白馬縣有滑台本鄭廪延邑其城甚固或以為疑按酸棗在河南滑州在河北酸棗之北即滑州之南廪延當在滑州由此濟河而南故曰延津水經注滑台城即鄭廪延邑下有延津
長葛【五年下同】
颍昌府長社縣北有葛城【颍昌許州】
制【虎牢】
傳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亦曰北制鄭邑也有故虎牢城周穆王獵于鄭圃獲虎命畜之名曰虎牢其地居河洛之南蓋鄭要沖晉悼公城之而鄭服今孟州汜水縣
祊【八年】
釋例琅邪費縣東南有祊城今沂州費縣
時來【十一年下同】
釋例荥陽縣東有厘城今荥陽縣東
邬
釋例河南缑氏縣西南有邬聚今河南府偃師縣傳言王取邬劉蔿邘之田于鄭
劉
釋例河南缑氏縣西北有劉亭今缑氏鎮
祭【桓十一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東北有祭城今開封府長垣縣
武父【十二年】
釋例陳留濟陽縣東北有武父城今開封府東明縣濟陽鎮
牛首【十四年】
開封府鹹平縣有牛首城在陳留西南十一裡
栎【十五年】
颍昌府陽翟縣經書鄭伯突入于栎左傳突殺檀伯而居之服防曰守栎大夫栎鄭之大都宋忠曰今陽翟也王隐曰翟本栎也
滑【莊三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西北有滑亭今拱州襄邑縣
大陵【十四年】
京相璠曰颍川臨颍縣東北二十五裡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鄭厲公獲傅瑕扵大陵即此
扈【二十三年】
釋例荥陽卷縣西北有扈亭卷縣故城在今鄭州原武縣東
桐丘【二十八年】
水經洧水東南迳桐丘城西南去許昌故城可三十五裡其城南即長隄因洧水之北防西面桐丘其城斜長而不方蓋憑丘之稱即城之名矣許昌今颍昌府許田鎮南三十裡
清【闵二年】
經鄭棄其師左傳髙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按詩鄭國風清人刺文公也鄭氏曰清者髙克所帥衆之邑釋例荥陽中牟縣西有清陽亭今開封府中牟縣
新宻【僖六年】
鄭州密縣
汜【二十四年南汜】
周襄王避叔帶之難出适鄭處于汜以襄王所居因曰襄城今汝州襄城縣南汜城在焉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