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十九 宋 程公說 撰書一
厯書第一
厯象之作天地生生之本也厯以候二氣之發斂象以凖三辰之運行聖人以為二氣在天漠然無形故推之以厯曰陽之氣于此發而為春陰之氣于此發而為秋然有識之民知之可也無識之民何自知之故又示之以象曰日在某宿而為春星中某宿而為秋夫然有識者以氣而知陰陽之推蕩無識者以形而知四時之代謝故耕耨不失其時夷隩不失其所而生生之本于是乎在然厯法精宻積之毫厘乆則不能無差況欲夷考千歲之正閏哉遂使學者以門王為閏月己亥為三豕于此雖有絕智驟欲根考而其法汗漫非可遽曉嘗稽古昔皇極之主皆以厯數為先務蓋自黃帝氏作迎日推防考定星厯起消息正閏餘堯命羲和中星閏餘明時正度夏正以寅商正以醜周正以子窮則反本循環無窮周道衰天子不協時司厯不協日諸侯不受職日禦不分朔邦國有行魯厯者焉有行商厯者焉有以夏正而紀晉國之年者焉有行僞周之厯者焉有各以其國之厯相赴告者焉告朔之羊廢登台之禮亡閏分乖次孟陬失紀春秋紀時日以正人事故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以明之商魯二厯具在姜岌等考之皆不合于春秋蓋孔子所書加王于春正之間明為周王之正則所用必周厯也夫周正皆建子也而今也推之厯法積之氣候驗之日食則春秋所書隠桓之正皆建醜莊闵僖文宣之正建子及醜者相半至成襄昭定哀之正而後建子間亦有建亥者非一代正朔自異尚也厯亂而不之正也其正者偶然也歴自太初至于欽天正朔與經傳未必皆合杜預仿周厯據經及左氏作經傳長厯其合者多矣然于隠元年正月朔則辛巳二年則乙亥諸厯之正皆建子而預之正獨建醜焉日有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強以求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遠或七十餘月其誤不待辟而審矣大抵東周厯法既亂而預之為厯不辨典要委曲遷就求以附會而失滋甚況夫經傳之文日月之誤如桓十四年五月左氏阙月而二傳則不阙月莊公六年左氏公羊皆王正月而谷梁則王三月文公元年二月癸亥二傳皆不朔而公羊則朔之蜀之春秋石經以甲午為申午以癸卯為葵卯簡冊流傳之失安知其不以十月為五月以日己為乙以日卯為酉也以其文或相似也三傳之經書相異者凡二百四十餘言豈亦聖人自為異哉三傳之文必有一誤于此者安知于日月而不誤也且夫周厯之誤也雖聖人不能不奉王而不書也日月之誤也雖巧厯亦不能以法正之也劉恕作通鑒外紀編年謂前閏後閏大約相去三十二月十九年七閏為一章杜預長厯既違五歲再閏又非歸餘于終但據春秋經傳考日辰晦朔前後甲子則置一閏非厯也恕説善矣而于編年尚仍預之舊則習矣而不察也今用夷考諸家厯書惟開元大衍倚數立法後世作者不可得而易按經布筭截自一千八十一章首複得甲子歲壬申朔旦冬至下求隠之元年積中分以定氣本揲法以定朔累盈餘以定閏氣朔閏正而後考日月交會經傳所書甲子系于其月因具着于篇
杜氏春秋經傳厯大凡七百七十九日【經三百九十三傳三百八十六】大衍經合三百五十九日傳合二百八十一日共計五百四十日視杜預所載十二家厯大衍多二日
日食三十六大衍雖合而朔差者半
開元大衍春秋經傳厯
防實一百一十萬三百四十三【一歲之氣三百六十五日七百四十三分】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一月之日二十九餘一千六百一十三分】挂限八萬七千一十八【閏法】
三元之防十五餘六百六十四分秒七【一氣之日】
通法三千四十【日法】
象通二十四【秒法】
幹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七十九太【三百六十五度虛分七百七十九太】
用上防實除外歲差三十六分太
轉終六百七十萬一千二百七十九
二十七日餘一千六百八十五分秒七十九秒母八十轉差日一餘二千九百六十七分秒一
交終數八億二千七百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二二十七日餘六百四十五分一千三百二十二秒秒母一萬
朔差日二餘九百六十七分八千六百七十八秒中日十三餘千八百四十二分五千六百六十一秒望差日一餘四百八十三分九千三百三十九秒望數日十四餘二千三百二十六分五十秒
交限日十二餘一千三百五十八分六千三百二十二秒
交率三百四十三 交數四千三百六十九
元率一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年元月二千二十五億二千六百五十六萬三千二百元分一兆八千一百八十一萬四千一百七十一億五千八百一十五萬三千六百中朔同
積日五萬九千八百七億二千九百三十二萬八千二百四十
複見甲子歲【天正】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朔旦冬至大小無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