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如臯陶者獻囚言所伐有功所任得其人 孔疏王制天子将出征受成于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 司馬氏曰古人受成獻馘莫不在學欲其先禮義後勇力也 朱注此詩人因魯侯之在泮而願其有是功也 朱氏曰此下四章皆言服淮夷之事而歸功於學校也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于訩在泮獻功
賦也 鄭箋多士謂虎臣及如臯陶之屬也 毛傳桓桓威武貌 王氏曰狄逖也攘而逖之也 孔疏淮夷在魯之東南 鄭箋烝烝進也 李氏曰皇皇大也 鄭箋吳譁也訩訟也無以争訟之事告于治訟之官者
朱注烝烝皇皇盛也不吳不揚肅也不告于訩師克而和不争功也 李氏曰人心為血氣所使一有毫髪之利則忿而争心於是乎隘矣惟德心克廣故其征伐有逖遠淮夷之功既盛且肅未嘗争訟惟在泮獻功而已 孔疏美其軍旅齊整又能克捷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禦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賦也 蘇氏曰觩弓健貌 毛傳五十矢為束 鄭箋搜勁疾也 朱注博廣大也 鄭箋斁厭也徒行者禦車者皆敬其事無厭倦也 毛傳式用也 蘇氏曰猶道也
蘇氏曰僖公兵戎精繕士卒競勸故能克淮夷甚順軍法而善無有違逆更勉之使益固其道庶幾淮夷可盡得也
翩彼飛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興也 毛傳鴞惡聲之鳥也黮桑實也 鄭箋懷歸也 李氏曰憬覺悟也 毛傳琛寶也元龜尺二寸賂遺也南謂荊揚也 鄭箋荊揚之州貢金三品鄭箋鴞常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德則化也孔疏淮夷來魯國獻其琛寶其所獻之物是大龜
象齒又廣賂我南方之金是皆修泮宮所緻
泮水八章章八句
虞惇按永錫難老鄭氏引王制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非是順彼長道非道路之道屈此羣醜亦不指淮夷鄭於此為誤餘得之
閟宮頌僖公能複周公之宇也
蘇氏曰詩所謂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者人之所以願之而其實則未能也而遂以為頌其能複周公之宇是以知此詩之序蓋後世之所增而非孔氏之舊也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穉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緒
賦也 朱注閟深閉也 毛傳先妣姜嫄之廟在周孟仲子曰是禖宮也侐清靜也 蘇氏曰實實鞏固也 毛傳枚枚砻密也先種曰稙後種曰穉 鄭箋奄猶覆也 毛傳緒業也
孔疏作者将美僖公追述遠祖上陳姜嫄後稷至於大王文武爰及成王封建之辭魯公受賜之命着其所以有魯之由 蘇氏曰魯以周公故得立姜源之廟僖公修而新之 鄭箋赫赫乎顯着姜嫄也其德貞正不回邪天用是馮依之而生後稷其任之又無災害不坼不副終十月而生子不遲晚既生後稷天又多與之福以五谷蓋覆天下使民知稼穑之道民賴其功堯時洪水為災民不粒食禹平水土後稷乃教播種於是天下大有故曰繼禹之事也
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於文武缵大王之緒緻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啓爾宇為周室輔【平上通韻】
賦也 鄭箋翦斷也 朱注屆極也 鄭箋虞度也敦治旅衆鹹同也 毛傳王成王也 鄭箋叔父周公也元子伯禽也啓開也 毛傳宇居也
鄭箋大王自豳徙居岐陽四方之民鹹歸往之於是而有王迹是翦商之始 孔疏文王武王繼大王之業於時商家暴虐天命已極武王乃緻天之誅于牧野之地 鄭箋民皆樂武王之如是故勸之無有貳心無複計度天視護女至則克勝 朱注克商之舉輔佐之臣鹹有功而周公亦與焉者也 鄭箋故封魯公以為周分後大開爾居為我周家之輔謂封以方七百裡欲其強於衆國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旗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騂犧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分皇祖亦其福女【犧古許何反宜魚何反】
賦也 鄭箋東東藩魯國也 朱注附庸猶屬城也小國不能自達於天子附於大國者也 毛傳周公孫莊公子僖公也 鄭箋交龍為旗 朱注耳耳柔從也 孔疏春秋錯舉四時也 鄭箋皇皇後帝天也 毛傳騂赤犧純也 鄭箋皇祖伯禽也
鄭箋既告周分以封伯禽之意乃策命伯禽使為君於東加賜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專統之 張氏曰山川使主其祭土田使有其賦附庸使廣其封金氏曰土謂城邑塲圃牧地菜地之類田謂諸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