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鄭箋集猶成也
鄭箋營謝轉餫之役有負任者有挽辇者有将車者有牽傍牛者 邱氏曰召伯知其勞苦憂思故皆呼而谕之曰俟我南行之功既成蓋雲歸哉解之使說也 王氏曰召伯之遇役夫如此
我徒我禦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雲歸處
賦也 鄭箋召伯營謝邑以兵衆行其士卒有步行者有禦兵車者五百人為旅五旅為師春秋傳曰君行師從卿行旅從 王氏曰召伯之遇征夫如此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
賦也 鄭箋肅肅嚴正貌 朱注謝邑名申伯所封國也 鄭箋營治也烈烈威武貌征行也
鄭箋美召伯治謝邑則使之嚴正捋師旅行則有威武也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甯
賦也 毛傳土治曰平水治曰清
鄭箋召伯營謝邑相其原隰之宜通其水泉之利此功既成宣王之心則安也 呂氏曰天子子萬姓者也大臣慮四方者也方伯分一面者也申伯之體勢不重則無以鎮定南服召穆公身為卿士豈得辭其憂責哉宣王雖身居九重宵旰之慮固未嘗一日忘之也必得召公告厥成功而王心始甯焉此真知職分者也彼幽王近不能察犬戎之禍以複宗周何暇經畧江淮之間乎此詩人所以思古也
黍苖五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傳箋皆以為詠召伯營謝之事而嚴粲詩緝乃以二章為營謝三章為平淮四章以下總言營謝平淮二役今以詩辭玩之恐未然首章芃芃黍苗興義專主召伯而箋雲喻宣王以恩澤育養天下亦贅說也集注則雲此宣王時之詩與大雅崧高相表裡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見君子盡心以事之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難乃多反】虞惇曰比而興也 朱注隰下濕之處宜桑者也毛傳阿美貌難盛貌
蘇氏曰君子之在下如桑之生於隰其長阿然其盛難然見者無不悅之 虞惇曰詩以隰桑比君子而桑之阿難可喜又以興人之樂見君子也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比而興也 朱注沃光澤貌
隰桑有阿其桑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比而興也 毛傳幽黑色也膠固也 王氏曰其德音之所及人附離之甚固也
虞惇曰下章之遐不謂矣即所謂德音也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賦也 鄭箋遐遠也 朱注謂猶告也
虞惇曰我心誠愛君子君子豈以遠而不我告乎我思念君子之心藏之於中無日而忘之也春秋傳鄭伯享趙孟子産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注雲欲子産之見規誨
隰桑四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前三章毛鄭泥序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二句殊多支蔓之語後一章朱注雲何不遂以告之未知所告何事東萊雲詩人欲往告賢者則又與思見君子之意不相合今以左傳為據而僭易之
白華周人刺幽後也幽王取申女以為後又得褒姒而黜申後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為之作是詩也
鄭箋申姜姓之國也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昔夏之衰有二龍之妖蔔藏其漦周厲王發而觀之化為玄鼋童女遇之當宣王時而生女懼而棄之後褒人有獻而入之幽王幽王嬖之是謂褒姒 虞惇按序雲周人刺幽後也歐陽氏蘇氏皆以為幽後褒姒也程氏曰幽後當作幽王字之誤也今據漢書班倢伃傳顔師古注雲白華小雅篇周人刺幽王黜申後也則後字之上應有阙文其曰刺幽後者非也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虞惇曰興也 毛傳白華野菅也已漚為菅 歐陽氏曰之子棄妻斥其夫也
朱注白華以為菅白茅以為束二物至微猶相須為用何之子遠棄我而使我獨耶 虞惇曰此章下國之棄妻以菅茅自喻而自傷其窮獨也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興也 朱注英英輕明之貌白雲水土輕清之氣當夜而上騰者也露即其散而下降者也 程氏曰天步猶時運也猶如也
毛傳露亦有雲言天地之氣無微不着無不覆養程氏曰天道雲蒸露降菅茅皆被其澤今天運艱難而使之子不善不如雲之潤物也 虞惇曰此章言之子之遠我由天運始然蓋幽王棄妻立妾下國效之是天運使然也詩人詞緩意深可謂怨而不怒矣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比也 毛傳滮流貌 鄭箋豐鎬之間水北流 虞惇曰碩人斥申後也
鄭箋池水之澤浸潤稻田使之生殖今恩澤不通滮池之不如也 虞惇曰此章言王之寵澤不流下國無所承仰因已之見棄而思申後之失職所謂小已之得失其流及上也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隔句韻】比也 朱注樵采也 鄭箋桑薪薪之善者 毛傳卬我也烘燎也煁烓竈也 朱注煁無釡之竈可燎而不可烹饪者也
歐陽氏曰桑薪宜爨烹饪而但為燎燭棄妻自傷失職也 虞惇曰此章亦自傷失職而思申後也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