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二十一
太仆寺少卿嚴虞惇撰
北山之什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勞於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上去通韻】
興也 毛傳偕偕強壯貌士子有王事者也
孔疏采杞非可食之物勞役非賢者之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賦也 毛傳溥大率循濱涯也賢勞也
鄭箋土廣矣臣衆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而王不均平獨使我從事乎自苦之辭 朱注不斥王而曰大夫不曰獨勞而曰獨賢詩人之忠厚也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将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賦也 毛傳彭彭不得息也傍傍不得已也 鄭箋嘉鮮皆善也 毛傳将壯也 朱注旅膂同 陳氏曰此所謂獨賢也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牀或不已于行賦也 毛傳燕燕安息貌
李氏曰此以下皆言役使不均也
或不知叫号或慘慘劬勞或栖遲偃仰或王事鞅掌賦也 孔疏不知叫号者居家閑逸不知上有呼召也鞅掌煩勞失容也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議魚賀反為音譌平去通韻】
賦也 王氏曰出入風議者親信而優遊也
劉氏曰以彼為賢耶則國事待我而集以我為賢耶則厚祿居彼為多
北山六章三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無将大車大夫悔将小人也
鄭箋幽王之時小人衆多賢者與之從事反見谮害自悔與小人并
無将大車祗自塵兮無思百憂祗自疷兮【宋劉彜曰疷當作□音民】
虞惇曰比而興也 鄭箋将猶扶進也 孔疏大車平地任載之車駕牛者也祗适也 毛傳疷病也孔疏大車比小人言無扶進此小人也 嚴氏曰君子推挽小人小人既進則谮害於君子如人推挽大車大車既進則塵汚於人也小人害君子則可憂多端君子自悔而言事已至此亦不必更思之是我自取其病悔無及也
無将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平上通韻】比而興也 朱注冥冥昏晦也熲耿同小明也在憂中耿耿然不能出也
荀子曰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人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友也道不同何以相友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濕夫類之相從也如此之着也詩曰無将大車維塵冥冥言無與小人處也
無将大車維塵雝兮無思百憂祗自重兮【平去通韻】比而興也 鄭箋雝猶蔽也重猶累也
嚴氏曰塵雝蔽則小人之勢盛矣是其始将之之過也可憂多端亦不必更思之是我自累也
無将大車三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以将大車喻任小人祗自塵喻任小人之害無思百憂乃自悔之辭故當從比而興也毛鄭之說亦未見其為确然者今更參嚴氏詩緝意較明顯朱注雲此行役勞苦而憂思者之作直以将大車為行役竊未然将大車不可即指行役而無思百憂亦未見有行役之意不若且從舊說之為得矣 又按顧氏詩本音曰祗自疷兮宋劉彞雲疷當作□病也唐人避太宗諱凡字從民者皆省而為氏今人書昬為昏猶其遺法也張參五經文字愍字下雲緣廟諱偏旁凖式省從氏凡汦昏之類皆從氏又□字下雲莫巾反禮記作琘是其例也按說文亦本無疷字今本作疷者誤也
小明大夫悔仕於亂世也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太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賦也 毛傳艽野荒遠之地初吉朔日也 孔疏離曆也 邱氏曰共人賢而不仕者也 毛傳罟網也孔疏上天照臨下土之國使無幽不燭品物鹹亨
王者察理天下之事使無屈不伸勞逸得所今王不能然使我行役遠荒淹久不歸毒苦之甚 邱氏曰賢者久不得歸於是悔仕念彼不仕之友閑居自樂欲似之而不得故涕零如雨 王氏曰又自傷仕於亂世欲去而畏罹罪不敢歸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睠睠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暇音豫】
賦也 毛傳除除陳生新也 孔疏謂二月中也毛傳憚勞也 朱注身獨而事衆是以勤勞而不暇也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雲其還政事愈蹙歲聿雲莫采蕭獲菽心之憂矣自贻伊戚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賦也 毛傳奧煖也蹙促也 蘇氏曰出宿不安寝也 鄭箋反覆謂不以正道見罪
董氏曰蕭所以祭菽所以畜歲莫不得有備故憂之鄭箋冒亂世而仕自遺此憂悔仕之辭 虞惇按
詩三章曰罪罟曰譴怒曰反覆岌岌乎有憂讒畏譏之心非僅傷久於遠役也下章告其同列曰正直是與蓋所以諷切之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聼之式谷以女
賦也 朱注君子僚友也 王氏曰靖靜也 邱氏曰谷祿也 朱注以猶與也
呂氏曰上三章皆悔仕亂世厭於勞役欲安處休息而不可得故每章有懷歸之歎至是知不可去矣則又戒其僚友之在朝者曰嗟爾君子無恒欲安處也當靖共爾位惟正直之人是助則神将佑女以福祿矣 蘇氏曰有久勞於外則必有久安於内者矣故告之使無以安處為常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聼之介爾景福
賦也 鄭箋介助也 毛傳景大也
小明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句
虞惇按鄭箋名篇曰小明者言幽王自小其明也據詩但述征行勞苦畏於得罪不敢懷歸乃大夫悔仕之辭絶無幽王自小其明之意蓋名篇曰小明以别於大雅之大明耳若如鄭說則小旻小宛又何取義乎歐陽氏辨之詳矣念彼共人鄭雲靖共爾位以待賢者之君朱雲指僚友之處者玩下文豈不懷歸則共人正指不仕之人不若邱氏說為善也後章嗟爾君子朱注得之今更參呂氏鄭箋疵纇不足據也
鼓鐘刺幽王也
虞惇按韓詩及申培說皆以詩為刺昭王鄭康成中候握河注雲昭王時鼓鐘之詩作孔氏曰鄭時未見毛詩依三家為說也歐陽氏又雲考詩書史記皆無幽王東廵之事則不得作樂於淮上矣當阙其所未詳
鼓鐘将将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賦也 孔疏鼓擊也古者作樂必先擊鐘所謂金奏也 陸氏曰将将聲也 呂氏曰禹貢淮水出桐柏山東會於泗沂而東入海 陸氏曰湯湯流盛也朱注允信也
王氏曰幽王鼓鐘淮水之上為流連之樂久而忘反聞者憂傷而思古之君子不能忘也 毛傳用樂不與德比賢者為之憂傷
鼓鐘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囘賦也 毛傳喈喈猶将将也湝湝猶湯湯也囘邪也
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賦也 毛傳鼛大鼓也三洲淮上地妯動也猶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