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十六
太仆寺少卿嚴虞惇撰
小雅大雅
鄭譜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始祖後稷由神氣而生有播種之功於民公劉至於太王王季曆及千載越異代而别世載其功業為天下所歸文王受命武王遂定天下盛德之隆大雅之初起自文王至於文王有聲據盛隆而推原天命上述祖考之美小雅自鹿鳴至於魚麗先其文所以治内後其武所以治外此二雅逆順之次要於極賢聖之情着天地之助如此而已矣又大雅生民下及卷阿小雅南有嘉魚下及菁菁者莪周公成王之時詩也傳曰文王基之武王鑿之周公内之謂其道同終始相成比而合之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篇為正經其用於樂國君以小雅天子以大雅然而飨賓或上取燕或下就何者天子飨元侯歌肆夏合文王諸侯歌文王合鹿鳴諸侯於鄰國之君與天子於諸侯同天子諸侯燕羣臣及聘問之賓皆歌鹿鳴合鄉樂此其着略大校見在書籍禮樂崩壞不可得詳大雅民勞小雅六月之後皆謂之變雅美惡各以其時亦顯善懲過正之次也 陸氏曰六月至無羊十四篇是宣王之變小雅節南山至何草不黃十四篇前儒申公毛公皆以為幽王之變小雅民勞至桑柔五篇是厲王之變大雅雲漢至常武六篇是宣王之變大雅瞻卬及召旻二篇是幽王之變大雅 朱注正小雅燕飨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厘陳戒之辭也或歡欣和悅以盡羣下之情或恭敬齋莊以發先王之德辭氣不同音節亦異多周公制作時所定也 陳氏曰周家之治至於文武其禮文浸以煩缛故周公因一事以作一詩太史録之其後或舉是事則複歌是詩焉 孔疏變雅雖亦播於樂或無算之節所用或随事類而歌又在制禮之後樂不常用也 春秋傳吳季劄請觀周樂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小雅鹿鳴之什
孔疏風及啇魯頌當國為别詩少可以同卷雅頌篇數既多不可混并故分其篇每十為卷卷首之篇則為什長以統餘篇之目 朱注謂之什者猶軍法以十人為什也
鹿鳴燕羣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
孔疏案燕禮大夫為賓賓唯一人而雲羣臣嘉賓者燕禮於客之内立一人為賓使宰夫為主與之對行禮其實君設酒殽羣臣皆在君為主羣臣縂為賓也又燕禮若與四方之賓燕則迎之於大門内四方之賓唯迎之為異其燕皆與臣同則此嘉賓之中容四方之賓矣故鄉飲酒燕禮注雲鹿鳴者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修德之樂歌是也 朱注於朝曰君臣焉於燕曰賓主焉先王以禮使臣之厚也 張氏曰羣臣在位者也嘉賓聘而未受祿者也禮仕而未有祿君饋焉曰獻使焉曰寡君不純臣之道也 李氏曰飨在廟燕在寝飨重而燕輕飨則君親獻燕則不親獻 鄭箋飲之而有币酬币也食之而有币侑币也 孔疏飲有酬賓送酒之币食有侑賓勸飽之币案公食大夫禮賓三飯之後雲公受宰夫束帛以侑是禮食用币也聘禮雲君不親食使大夫朝服緻之以侑币又雲緻飨以酬币亦如之然則親飨有酬币矣禮惟言飨食之币不言燕币燕禮亦當有焉 虞惇按周語先王之燕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貨以示容合好是燕禮亦有酬币也 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注宵之言小也肄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此皆君臣宴樂相勞苦之詩 朱注儀禮燕禮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鄉飲酒用樂亦然學記又言宵雅肄三是上下通用之樂也豈本為燕羣臣嘉賓而作後乃推而用之鄉人也欤 嚴氏曰古者上下交而為泰於鹿鳴諸詩見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上下分韻不必葉】
興也 朱注呦呦聲之和也 鄭箋蘋藾蕭也 朱注簧笙中之簧也 毛傳吹笙而鼓簧矣 鄭箋承猶奉也 毛傳筐篚屬所以盛币帛也 朱注将行也 毛傳周至行道也
毛傳鹿得蘋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 孔疏人君富有一國位絶羣下禮有飨燕之道公法不得不設忠誠愛樂實為至少故取懇誠為喻 王氏曰飲食以享之瑟笙以樂之币帛以将之庶乎好愛我而示我以至美之道矣 朱注君臣以嚴為主朝廷以敬為主然一於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燕飨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記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蓋其所望於羣臣嘉賓者惟在示我以大道則必不以私惠為德而自留矣此所以和樂而不淫也欤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平去通韻】興也 毛傳蒿菣也 鄭箋孔甚昭明也視示同朱注恌偷薄也 毛傳敖遊也
鄭箋德音先王道德之教也嘉賓之語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民使不偷於禮義是乃君子所法傚言其賢也 孔疏鄉射記古者於旅也語謂禮成樂備乃可以言語先王之道也 嚴氏曰與之燕飲而遨遊庶乎從容欵洽而有磨砻浸潤之益也 劉氏曰燕禮有親疎之義有尊卑之别有長少之序有内外之分有賓主之位人倫之道無有不備而我嘉賓踐其禮安其樂誠信感於人心故聞者見者靡不孚而化之 範氏曰式燕以敖者禮之從容也莊而不至於矜和而不至於流此其德之純也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興也 毛傳芩草也湛樂之久燕安也
範氏曰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所以樂其心也毛傳夫不能緻其樂則不能得其志不能得其志則嘉賓不能竭其力 範氏曰食之以禮樂之以樂将之以實求之以誠此所以得其心也賢者豈以飲食币帛為悅哉昏姻不備則貞女不行也禮樂不備則賢者不處也賢者不處則豈得樂而盡其心乎 孔叢子孔子曰於鹿鳴見君臣之有禮也
鹿鳴三章章八句
虞惇按舊說以此為周衰之詩司馬遷曰仁義陵遲鹿鳴刺焉蔡邕曰鹿鳴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大臣知賢者幽隐故彈弦風谏竊意孔子删詩正樂雅頌各得其所不應以刺詩冠小雅之首自當以序為正國風之關雎三家亦以為刺詩毛公詩序出而三家绌矣首章示我周行鄭箋改示為寘又以周行為周之列位俱非是今從毛
四牡勞使臣之來也有功而見知則說矣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賦也 毛傳騑騑行不止之貌周道岐周之道也倭遲曆遠之貌
嚴氏曰使臣既還文王燕飨以勞之而歌是詩述其在途之情而設為使臣之自道也 孔疏皆稱其疲苦以勞之 毛傳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 鄭箋無私恩非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辭王事 程氏曰上不知下之勞則下不自盡其力 範氏曰臣之事上也必先公而後私君之勞臣也必先恩而後義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此章隔句韻】
賦也 毛傳嘽嘽喘息之貌馬勞則喘息白馬黑鬛曰駱遑暇啟跪處居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興也 朱注翩翩飛貌 毛傳鵻夫不也将養也蘇氏曰夫不祝鸠孝鳥也春秋傳祝鸠氏司徒也謂其孝故爾是以孝子不獲養而稱焉 朱氏曰使臣勤勞於外不暇遂其恩私是鵻之不如也 範氏曰忠臣孝子之行役未嘗不念父母也為君者豈待其勞苦而自傷哉亦憂其憂如己而已矣此聖人所以感人心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母滿以反此章盬字不入韻】
興也 毛傳杞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