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節燠煖也 鄭箋不敢必當侯伯得受六命之服列於天子之卿猶愈乎不
朱注當時周室雖衰典刑猶在武公負簒弑之罪人人得而讨之故賂王請命而為說如此然其倨傲無禮亦已甚矣厘王貪其寶器既不能讨又從而爵命之王綱於是乎不振而天理民彜或幾乎絶矣 嚴氏曰簒弑大惡也王法之所不容誅也武公請命於天子豈真知有王哉特以人心不與非假王靈則不能定也此與唐藩鎮戕其主帥而代之以坐邀旌節者無以異無衣之詩不删者所以着世變之窮而傷周之衰也他日三家分晉王又移其命武公者命三家矣嗚呼王者代天爵人而賄以行之君子是以知周之不複振也 王氏曰有曲沃之命則有三大夫之命出爾反爾也
無衣二章章三句
虞惇按集注子天子也諸侯未終喪則稱子天子不稱子也稱天子為子而直斥曰不如子之衣此何等語而録之恐不可以為訓今從舊說
有杕之杜刺晉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賢以自輔焉
有枤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末二句無韻或合二章為韻如二南之麟趾驺虞也】
朱注比也 鄭箋道左道東也 蘇氏曰噬逝通鄭箋曷何也
鄭箋道東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隂寡也喻武公兼其宗族不求賢者與之在位虞惇曰彼賢者其肯過我乎若肯過我我中心好
之則當思何以飲食之矣 孔疏敎武公求賢之法當盡禮極歡以待之 陳氏曰使武公誠有好賢之心唯恐無以飲食賢者則賢者自來矣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遊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比也 毛傳周曲也
有杕之杜二章章六句
虞惇按曷飲食之曷何也毛鄭雲何但飲食之朱子雲無自而得飲食之而諸家又解作曷不飲食之皆非詩本義也孔疏與陳氏說頗得何字之意更以鄙見申之
葛生刺晉獻公也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
鄭箋喪棄亡也夫從征役棄亡不反則其妻居家而怨思 程氏曰此詩思存者非悼亡者 虞惇按春秋傳獻公伐骊戎滅耿滅霍滅魏伐東山臯落氏滅夏陽滅虢滅虞敗狄于采桑所謂好攻戰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野神與反】興也 朱注蔹草名 鄭箋予美謂其君子也 朱注葛生蒙於楚蔹生蔓於野各有所依托也 蘇氏曰今予所美亡矣将誰與哉亦獨處而已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興也 毛傳域茔域也息止也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賦也 朱注粲爛鮮美貌獨旦獨處至旦也
蘇氏曰物存而夫亡是以感而思之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于其居【夜音豫平去通韻】賦也 朱注夏日永冬夜永 毛傳思者於晝夜之長時尤甚故極言之以盡情 鄭箋居墳墓也朱注相見無期要死而相從也 鄭箋婦人專壹義之至情之盡 蘇氏曰思之深而無異心此唐風之厚也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賦也 鄭箋室圹也
葛生五章章四句
虞惇按角枕粲兮一章毛鄭以為齋而行事亦太拘今從蘇氏
采苓刺晉獻公也獻公好聽讒焉
采苓采苓首陽之巅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苓力珍反平去通韻】
朱注比也 毛傳首陽山名 朱注巅頂也 毛傳苟誠也
毛傳采苓細事也首陽幽僻也 孔疏喻小人言無徵驗也讒言之興由君多問細事於小人 鄭箋采苓采苓者非一人也采苓者皆雲采於首陽之山首陽信有苓矣而采者未必然也然而人必信之事蓋有似而實非者 歐陽氏曰戒以聞人之言勿得聽信舍置之勿以為然 孔疏如此不受僞言則人之僞言者複何所得焉既無所得自然讒止也 朱氏曰苟亦無信欲其察之詳也苟亦無然欲其聽之審也小人之為讒谮或積小以成大或飾虛以為實患人君不能徐察而審聽之苟徐察而審聽之則造言者無所遁其情而被讒者亦可以免於禍矣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苟亦無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比也 毛傳苦苦采也 朱注與猶許也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苟亦無從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比也
陸氏曰苓甘者苦苦者葑則有時而甘有時而苦也讒人無所不至或因人之所甘而谮之或因人之所苦而谮之或因人之所甘所苦而并谮之
采苓三章章八句
虞惇按毛鄭以人之為言為稱薦人使進用之言舍旃舍旃為謗讪人使貶退之言非也人之為言是泛說舍旃舍旃是教之舍置其言非言有善惡也下文再雲人之為言不複更雲舍旃意可見矣集注及歐陽本義得之
唐國十二篇三十三章二百三句
讀詩質疑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