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7
關燈
小
中
大
,又以為天下本無士,而視士愈輕,士乃益困。
嗟乎!天下非無士也,似士非士者雜之,而有士如無士也。
”餘謂今日中國不患讀書人之不多,而患無真讀書人耳。
乃近日上下皆倡多開學堂,普及教育,為救時之策,但不知将來何以處如此其多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而妄冀為公卿大夫之人耶?且人人欲施教育,而無人肯求學問,勢必至将來遍中國皆是教育之員,而無一有學問之人。
何堪設想! 編者注 袁枚在《原士論》中說:“士人少則天下大治,為什麼呢?天下先有農工商三種人,後才有讀書人。
農民種糧食,工人生産工具,商人流通貿易,此三種人,是供養讀書人的人。
讀書人是不能供養其他三種人的,而且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
那麼讀書人的職責是什麼呢?追求人生價值。
價值對物質産生作用效果很慢,而且它是不是符合仁義的标準,又不像糧食、工具、商品的存在,可以調查一下就知道。
(既然價值觀這麼飄渺),那麼為什麼還要尊重讀書人呢?答案就是,農工商三種人,不是公卿大夫不能管理,公卿大夫不是讀書人就不能擔任。
正是因為讀書人将會變為公卿大夫來治理農工商三種人,一個讀書人就可以治成千上萬人,所以讀書人必不可少,也不可多了。
舜有五個賢臣,武王有十個正直的大臣,難道多嗎?讀書人一少,那麼讀書人的養成就會更容易,讀書人的俸祿會更豐厚,并且任用起來也會更得當。
讀書人多就不會這樣,才能僅僅能擔任農工商職責的人成為讀書人,甚至才能還不能擔任農工商職責的人都成為讀書人,那麼他們一旦成為讀書人,也全部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而且這些不合格讀書人為公卿大夫,成功的話,屍位素餐而沒人懷疑他的能力,如果不成功,就會心生怨恨,怨恨國家不知道他的才能。
上位的人看見這兩種結果,又會認為天下本就沒有合格的讀書人,會更加輕視教育,所以讀書人的處境更加艱難。
真是悲傷啊!天下并不是沒有合格的讀書人,表面有學問而不是合格讀書士人一混雜,那麼有人才就和沒有讀書人一樣啊。
” 我認為現在中國的弊病不是讀書的人多,而是沒有真正的讀書人。
等到這幾天政府上上下下都認為應該多多開辦學堂,普及教育,把這當成解救危機的策略,但是不知道一旦普及教育後,國家又如何來安排這麼多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呢?難道還希望這些人都成為公卿大夫嗎?況且如果對所有人進行教育,但是沒有真正肯下功夫追求學問,那麼将來一定會讓中國讀書的人都是教育出來的機械,而并沒有一個真正學問人。
這是多麼恐怖的景象啊!
嗟乎!天下非無士也,似士非士者雜之,而有士如無士也。
”餘謂今日中國不患讀書人之不多,而患無真讀書人耳。
乃近日上下皆倡多開學堂,普及教育,為救時之策,但不知将來何以處如此其多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而妄冀為公卿大夫之人耶?且人人欲施教育,而無人肯求學問,勢必至将來遍中國皆是教育之員,而無一有學問之人。
何堪設想! 編者注 袁枚在《原士論》中說:“士人少則天下大治,為什麼呢?天下先有農工商三種人,後才有讀書人。
農民種糧食,工人生産工具,商人流通貿易,此三種人,是供養讀書人的人。
讀書人是不能供養其他三種人的,而且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
那麼讀書人的職責是什麼呢?追求人生價值。
價值對物質産生作用效果很慢,而且它是不是符合仁義的标準,又不像糧食、工具、商品的存在,可以調查一下就知道。
(既然價值觀這麼飄渺),那麼為什麼還要尊重讀書人呢?答案就是,農工商三種人,不是公卿大夫不能管理,公卿大夫不是讀書人就不能擔任。
正是因為讀書人将會變為公卿大夫來治理農工商三種人,一個讀書人就可以治成千上萬人,所以讀書人必不可少,也不可多了。
舜有五個賢臣,武王有十個正直的大臣,難道多嗎?讀書人一少,那麼讀書人的養成就會更容易,讀書人的俸祿會更豐厚,并且任用起來也會更得當。
讀書人多就不會這樣,才能僅僅能擔任農工商職責的人成為讀書人,甚至才能還不能擔任農工商職責的人都成為讀書人,那麼他們一旦成為讀書人,也全部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而且這些不合格讀書人為公卿大夫,成功的話,屍位素餐而沒人懷疑他的能力,如果不成功,就會心生怨恨,怨恨國家不知道他的才能。
上位的人看見這兩種結果,又會認為天下本就沒有合格的讀書人,會更加輕視教育,所以讀書人的處境更加艱難。
真是悲傷啊!天下并不是沒有合格的讀書人,表面有學問而不是合格讀書士人一混雜,那麼有人才就和沒有讀書人一樣啊。
” 我認為現在中國的弊病不是讀書的人多,而是沒有真正的讀書人。
等到這幾天政府上上下下都認為應該多多開辦學堂,普及教育,把這當成解救危機的策略,但是不知道一旦普及教育後,國家又如何來安排這麼多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呢?難道還希望這些人都成為公卿大夫嗎?況且如果對所有人進行教育,但是沒有真正肯下功夫追求學問,那麼将來一定會讓中國讀書的人都是教育出來的機械,而并沒有一個真正學問人。
這是多麼恐怖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