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4
關燈
小
中
大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辜講
孔子說:“如果沒有真正的情感或敬意而去拜神,是盲目崇拜;知道什麼是正确但卻沒有按照自己的判斷去做事,表明缺乏勇氣。”
(從文學的角度,即“奴性”。
懦弱是老實人的悲慘命運。——泰戈爾)
辜解
孔子認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谄”的表面意思就是谄媚。如果動機不純而且不遵守正确的規則來進行宗教活動,履行宗教義務,就是孔子所認為的盲目崇拜,也就是一種谄媚。現在的中國人談論到一些佛教徒的做法時,就稱他們為“媚佛”,也即對佛盲目的信仰。而大部分的西方基督徒則是真正的信徒,因為他們熱愛基督,把基督教看成最神聖的東西,真正的信徒是為了基督而信仰基督教,就像真正的藝術家是為了藝術而從事藝術事業一樣。當然,基督教中一樣有盲目崇拜的信徒,他們之所以信仰基督,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進入新天新地,上天堂。這種做法,動機就是不純潔的,當然也屬于“谄”了。
辜講
孔子說:“如果沒有真正的情感或敬意而去拜神,是盲目崇拜;知道什麼是正确但卻沒有按照自己的判斷去做事,表明缺乏勇氣。”
(從文學的角度,即“奴性”。
懦弱是老實人的悲慘命運。——泰戈爾)
辜解
孔子認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谄”的表面意思就是谄媚。如果動機不純而且不遵守正确的規則來進行宗教活動,履行宗教義務,就是孔子所認為的盲目崇拜,也就是一種谄媚。現在的中國人談論到一些佛教徒的做法時,就稱他們為“媚佛”,也即對佛盲目的信仰。而大部分的西方基督徒則是真正的信徒,因為他們熱愛基督,把基督教看成最神聖的東西,真正的信徒是為了基督而信仰基督教,就像真正的藝術家是為了藝術而從事藝術事業一樣。當然,基督教中一樣有盲目崇拜的信徒,他們之所以信仰基督,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進入新天新地,上天堂。這種做法,動機就是不純潔的,當然也屬于“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