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3

關燈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辜講

    孔子的一個弟子(颛孫師,字子張,孔門弟子之一)問:“我們是否可以知道十代以後的社會文明狀态。”孔子道:“殷朝繼承了夏朝的文明,殷朝在夏朝的基礎上做了哪些修改,我們很清楚。現在的周朝也繼承了殷朝的文明,它做了哪些改變,我們也很清楚。或許還有其他的朝代來代替周,但是如果朝代真的更替,百代之後的社會文明也是可以預知的。”

    辜解

    華夏民族是一個和希伯來民族一樣具有強烈的情感天性的民族。在孔子生活的周王朝時代裡,周王室都和希臘人一樣天性理智。周公就是周王室的領導人物,他類似于舊約時代的摩西,創立了周禮。如果做一個比較,孔子出身于希伯來,具有強烈的情感天性,接受過最好的理智教育,同時一直按照希臘哲人的要求修身養性。事實上,這些偉大之處和德國的詩人歌德一樣。總有一天,人們會認識到歌德身上的完美人性,也總有一天會意識到孔子身上同樣具有的完美人性。孔子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體現了中國文明的成就。和偉大的康德一樣,良好教育和自我修養下的孔子并不是一個宗教的創立者。反而在孔子生活的年代裡,除了他最親密的朋友和學生,他的偉大并不被外界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