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9
關燈
小
中
大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辜講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說:“通過悼念死者,追憶遙遠的過去,可以喚醒人們的道德情感,并使之根深蒂固。”
(我想起過去的日子,追憶以往的歲月。——《詩篇》第77篇第5節。)
辜解
在孔子所給出的國家信仰裡,能和其他國家教會信仰中教會相對應的組織形式是家庭。孔子的中國信仰教會中,學校其實是附屬的,主體表現是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祖先牌位和祭祀的祖先祠堂,每一個鎮子和每一個村落都分布着這些家庭。我曾經和你們說過,世界上所有的神聖的宗教中,能讓人民大衆自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真正動力或者說啟示之源,也就是那些教會中用來激勵和喚起信徒對宗教的神或者創立者的無限的贊美、狂熱的愛的東西。相同的情形,發生在中國,讓人——普通的中國人能夠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啟示之源,或者說國家信仰的真正的動力是“對父母親的孝”。基督教會的經文中說:“愛基督。”孔子所構建的國家信仰教會——表現為每個家庭多有的祖宗牌位——教導說“愛你的父母”。聖徒保羅說:“讓每一個人都呼喚基督之名,遠離那些不公正。”而《孝經》——這本書寫于漢朝。它的作者類似于中國的基督——的作者在書中說:“讓孝順父母親的人獲得公平。”總之,類似于基督教教會,本質、動力和真正的啟示之源都是信徒對基督的愛;中國的儒家,國家信仰的本質、動力和真正的啟示之源是“對父母親的愛”——孝順,以及誕生出來的祖先崇拜儀式。《論語》裡說:“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孔子還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屬矣。”這就是中國信仰的核心——儒學喚醒人們世俗的情感,給人們以精神的啟迪,進而讓他們自覺遵守、維護道德準則的關鍵。當然,在人們所踐行的各種道德準則中,對皇帝和國家的忠誠是處于最高等級的,就像其他所有的神聖宗教一樣,最高層次的道德準則是對他們的神的敬畏。兩相比較,基督教教導信徒說:“敬畏上帝,服從他的權威”,而孔子的國家信仰——儒教則教導民衆說:“尊敬君主,以生命來效忠他”;基督教教導信徒說:“你敬畏并服從上帝的權威,從熱愛基督開始。”孔子的國家信仰——儒教則教導民衆說:“從那些孝順的子民中尋找忠臣。”
辜講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說:“通過悼念死者,追憶遙遠的過去,可以喚醒人們的道德情感,并使之根深蒂固。”
(我想起過去的日子,追憶以往的歲月。——《詩篇》第77篇第5節。)
辜解
在孔子所給出的國家信仰裡,能和其他國家教會信仰中教會相對應的組織形式是家庭。孔子的中國信仰教會中,學校其實是附屬的,主體表現是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祖先牌位和祭祀的祖先祠堂,每一個鎮子和每一個村落都分布着這些家庭。我曾經和你們說過,世界上所有的神聖的宗教中,能讓人民大衆自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真正動力或者說啟示之源,也就是那些教會中用來激勵和喚起信徒對宗教的神或者創立者的無限的贊美、狂熱的愛的東西。相同的情形,發生在中國,讓人——普通的中國人能夠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啟示之源,或者說國家信仰的真正的動力是“對父母親的孝”。基督教會的經文中說:“愛基督。”孔子所構建的國家信仰教會——表現為每個家庭多有的祖宗牌位——教導說“愛你的父母”。聖徒保羅說:“讓每一個人都呼喚基督之名,遠離那些不公正。”而《孝經》——這本書寫于漢朝。它的作者類似于中國的基督——的作者在書中說:“讓孝順父母親的人獲得公平。”總之,類似于基督教教會,本質、動力和真正的啟示之源都是信徒對基督的愛;中國的儒家,國家信仰的本質、動力和真正的啟示之源是“對父母親的愛”——孝順,以及誕生出來的祖先崇拜儀式。《論語》裡說:“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孔子還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屬矣。”這就是中國信仰的核心——儒學喚醒人們世俗的情感,給人們以精神的啟迪,進而讓他們自覺遵守、維護道德準則的關鍵。當然,在人們所踐行的各種道德準則中,對皇帝和國家的忠誠是處于最高等級的,就像其他所有的神聖宗教一樣,最高層次的道德準則是對他們的神的敬畏。兩相比較,基督教教導信徒說:“敬畏上帝,服從他的權威”,而孔子的國家信仰——儒教則教導民衆說:“尊敬君主,以生命來效忠他”;基督教教導信徒說:“你敬畏并服從上帝的權威,從熱愛基督開始。”孔子的國家信仰——儒教則教導民衆說:“從那些孝順的子民中尋找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