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關燈
小
中
大
。
但是各人的意見當然也有不同的,所以有許多人則尊牡丹為“花王”,尤其是在唐代。
另一方面說起來,牡丹以秾豔見長,所以象征富貴,而梅花則以清瘦見長,所以象征隐逸清苦。
因此,前者是物質的,而後者則是精神的。
中國有一位文人極推崇牡丹,原因是當唐朝武則天臨朝的時代,她一時忽發狂興,诏谕苑中百花必須在冬月的某天一齊開放,百花都不敢不按時開放,當中惟有牡丹獨違聖旨,比規定的時刻遲了數小時方始開花。
因此觸了武則天的怒,而下诏将苑中幾百盆牡丹一起從京都(西安)貶到洛陽去。
從此牡丹便失去了恩寵,但其種未絕,以後盛于洛陽。
我以為中國人不很重視玫瑰花的理由,大概是因為玫瑰和牡丹同其秾豔,而不及牡丹的富麗堂皇,所以被抑在下的。
據中國舊書的說法,牡丹共有九十種,各有一個詩意的特别名稱。
蘭花和牡丹的品格截然不同,是幽雅的象征。
因為蘭花是常生于幽谷的。
文人稱它具有“孤芳獨賞”的美德,它從不取媚于人,也不願移居城市之中,而即使移植了,灌溉看顧也須特别當心,否則便立刻枯死。
所以中國書中常稱深閨的美女和隐居山僻不求名利的高人為“空谷幽蘭”。
蘭花的香味是如此的文靜,它不求取悅于人,但能領略的人就知道它的香味是何等高潔啊!這使它成為不求鬥于世的高人和真正友誼的象征。
有一本古書上說:“久居芝蘭之室,則不聞其香”,就因為這人的鼻已充滿了花香了。
依李笠翁的說法,蘭花不宜于遍置各處,而祇宜限于一室,方能于進出之時欣賞其幽香。
美國蘭花形式較大,顔色較為富麗,但似乎沒有這種文靜的香味。
我的家鄉福建是中國有名的“建蘭”之産地。
建蘭的花瓣較小,長祇一寸,顔色淡綠,種在紫砂盆中,異常好看。
最著名的一種名叫“鄭孟良”,顔色和水差不多,浸在水中時,竟可花水不分。
牡丹都以産地為名,而蘭花則都以從前種它的高人為名,如美國花草之以種者的名字為名一般,例如李司馬、黃八哥之類。
無疑的,蘭花的難于種植,和它的香味的異常文靜,使它得到高貴的身價。
各種花木中以蘭花最為嬌嫩,稍不經心,便會枯死。
所以愛藝蘭者都是親手灌溉整理,不肯假手于仆役。
我曾看見過愛護蘭花者之專心護視不亞于人之愛護其父母。
奇異花卉也如稀有的金石古玩一般,在占有上很易引起同好者的妒忌。
例如向人索取枝芽而被拒絕者,每會變成極端的仇恨。
中國某種筆記中,曾載某人向他的朋友索取一種奇花的枝芽,未能如願,即下手偷竊,因此被控獲罪。
對于這種情形,沈複在他所著的《浮生六記》中有一段極好的描寫,他說: 花以蘭為最,取其幽香韻緻也。
而瓣品之稍堪入譜者不可多得。
蘭坡臨終時,贈餘荷瓣素心春蘭一盆,皆肩平心闊,莖細瓣淨,可以入譜者。
餘珍如拱壁。
值餘遊慕于外,雲能親為灌溉,花葉頗茂。
不二年,一旦忽萎死。
起根視之,皆白如玉;且蘭芽勃然,初不可解,以為無福消受,浩歎而已。
事後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滾湯灌殺也。
從此誓不植蘭。
◇ 正如梅花是詩人林和靖的愛物,蓮花是儒家周蓮溪的愛物一般,菊花是詩人陶淵明的愛物。
菊花開于深秋,所以也具冷香冷色之譽。
菊花之冷色和牡丹的濃豔,極容易分辨。
菊花的種類甚多,據我所知,宋代名士範成大是錫以各種美名的始創者。
種類的繁多,似乎是菊花的特色。
其花形和顔色的種類多到不勝數計。
白和黃色的是花的正宗,紫和紅色的為花的變體,所以品格即較次。
白色和黃色的菊花有銀盎、銀鈴、金鈴、玉盆、玉鈴、玉繡球等等美稱。
也有用古代美人的名字如楊貴妃和西施之類的。
花的形式有時如時髦女人的松發,有時如少女頭上一绺一绺的長發。
花的香味也各有不同,以含有麝香味或龍腦香味者為最上。
湖蓮自成一種,且據我看來,是花中之最美者。
消夏而沒有蓮花,實不能稱為美滿。
如若屋旁沒有種荷的池子,則可以将它種在大缸中,不過這種方法缺少了一片連綿,花葉交映、露滴花開,芳香百裡的佳景(美國的水蓮和中國的荷花不同)。
宋代名士周蓮溪著文解釋他愛蓮的理由,并說蓮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所以可比之為賢人。
這完全是儒家的口氣。
再從實用方面講起來,這花從頂到根,沒有一樣是廢物。
蓮根即藕,是絕佳的水果;荷葉可用以包紮食物;花可供人賞玩;子即蓮子,尤其是食物中的仙品,可以新鮮時生吃,或曬幹後煮了吃。
海棠花的式樣和蘋果花很有些相像,也是詩人所愛的花中之一。
這花雖盛産于杜甫的故鄉四川,但他的詩中恰一字不曾提過。
這件事很奇怪,猜測之說很多,其中以杜甫的母親名海棠,故以他避諱的一說最為近情。
我以為蘭花之外,香味最佳者是桂花和水仙花。
這水仙花盛産于我的故鄉漳州,從前曾大批的販運至美國。
但後來因美國國務院說這種過于芬芳的花或有滋生微菌的可能,因而突然禁止進口。
水仙的莖和根部都很潔淨如翠玉,況且種在盆中祇用水和石子而不用泥,極為清潔,在這種情形之下,何以能滋生微菌?所以這種禁令,實令人莫測高深。
踯躅花雖極美麗,但人都稱之為凄涼的花。
因為據說從前有一個人走遍天下去找尋他的被後母所逐的哥哥,但終久未能尋到,死後化為杜鵑終日泣血,而這踯躅花就是從杜鵑的血淚中所生出來的。
折花插瓶一事,其鄭重也和品第花的本身差不多。
這種藝術遠在十一世紀中即已有很普遍的發展。
十九世紀的《浮生六記》的作者在〈閑情記趣〉一記中,曾論到插花的藝術說,插花适當,可以使之美如圖畫: 惟每年籬東菊綻,秋興成癖,喜摘插瓶,不愛盆玩。
非盆玩不足觀,以家無園圃,不能自植;貸于市者,俱叢雜無緻,故不取耳。
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
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
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
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
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
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钹耍盤之病。
葉取不亂,梗取不強。
用針宜藏,針長甯斷之,毋令針針露梗;所謂“瓶口宜清”也。
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
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止。
若中高兩低,後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為“錦灰堆”矣。
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得畫意乃可。
若盆碗盤洗,用溧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向上,将膏火化,黏銅片于盤盆碗洗中。
俟冷,将花用鐵絲紮把,插于釘上,宜偏斜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後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栽之法(不能色色自覓,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态,相定之後,剪去雜技,以疏瘦古怪為佳。
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斜入瓶口,方免背葉側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勢必枝亂梗強,花側葉背,既難取态,更無韻緻矣。
折梗打曲之法,鋸其梗之半而嵌以磚石,則直者曲矣。
如患梗倒,敲一二釘以管之。
即楓葉竹枝,亂草荊棘,均堪入選,或綠竹一竿,配以枸杞數粒;幾莖細草,伴以荊棘兩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六袁中郎的瓶花 關于折花插瓶一事,十六世紀中的作家袁中郎在他著作中讨論得最為透切。
他所著的《瓶史》極為日本人所愛好,因此日本有所謂袁派插花家。
他在這書的小引中說:“夫山水花木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塵沙,心疲計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韻士得以乘間而踞為一日之有。
”他又說明瓶花之樂不得“狃以為常”,它不過是居于城市者的“暫時快心事”,而不可“忘山水之大樂”。
他在《瓶史》中提及書房中插花為飾時所應該留意之處,并說,胡亂插供,不如無花。
最後則論及各種插花的銅瓶和瓷瓶。
他說花瓶可以分兩類:凡富貴之家有漢代大銅瓶和大廳堂者,應供高大的花草;尋常的韻士則應用小瓶,供小枝。
但在選擇上須下功夫。
花中惟牡丹和蓮花,則必須用大瓶插供。
對于插花一事,他說: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
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論,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直整齊也。
若夫枝葉相當,紅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 室中天然幾一,藤床一。
幾宜闊厚,宜細滑,凡本地邊欄漆桌描金螺钿床,乃彩花瓶架之類,皆置不用。
◇ 又對于浴花和澆花一事,他所說的話極能道出花的性情和精神: 夫花有喜怒寤寐,曉夕浴花者,得其候,乃為膏雨。
澹雲薄日,夕陽佳月,花之曉也。
狂号連雨,烈焰濃寒,花之夕也。
唇檀烘目,媚體藏風,花之喜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
敧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
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
曉則空亭大廈,昏則曲房奧室,愁則屏氣危坐,喜則歡呼調笑,夢則垂簾下帷,醒則分膏理澤,所以悅其性情,時其起居也。
浴曉者上也,浴寐者次也,浴喜者下也。
若夫浴夕浴愁,直花刑耳,又何取焉。
浴之法,用泉甘而清者,細微澆注,如微雨解醒,清露潤甲,不可以手觸花,及指尖折剔,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
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韻客,浴牡丹芍藥宜靓妝少女,浴榴宜豔色婢,浴木墀宜清慧兒,浴蓮宜嬌媚妾,浴菊宜好古而奇者,浴臘梅宜清瘦僧。
然寒花性不耐浴,當以輕绡護之。
◇ 據袁氏的說法,凡插瓶的花,某種須和着插,如婢之配主。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大人家的主婦必有一個終身服侍的侍婢,所以就産生了美麗的主婦如有豔婢在旁為配,便更出色的觀念。
主婢都宜嬌美,但何者是屬于主婦式的美,何者是屬于婢侍式的美,則連我自己亦說不出。
主婢如若不相稱配,其觸目難看等于披屋和正屋的不相稱。
将這個觀念引用到花上,袁氏以為在瓶花的配侍上,梅花宜以山茶為婢,海棠宜以蘋婆丁香為婢,牡丹宜以玫瑰木香為婢,芍藥宜以莺粟蜀葵為婢,石榴宜以紫薇大紅千葉木僅為婢,蓮花宜以玉簪為婢,木樨宜以芙蓉為婢,菊花宜以秋海棠為婢,臘梅宜以水仙為婢。
婢也各自具着她自己的姿态,種類不同,正和她們的主婦一般。
她們的名稱雖是婢,但常中并沒有輕視的意思。
她們都被比作曆史上有名的侍婢,如:水仙神骨清絕,是織女的梁玉清;山茶玫瑰明豔,是石氏的翔風和羊家的淨琬;山礬潔而逸,是魚玄機的綠翹;丁香瘦、玉簪寒、秋海棠嬌然有酸态,是鄭康成的侍兒(鄭氏為漢大儒,曾注經書)。
他以為一個人不論對于什麼藝術,即小如下棋,也須癖好成癡,方能夠有所成就。
對于花的愛好也是如此: 餘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
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宦賈之事。
古之負花癖者,聞人譚一異花,雖深谷峻嶺,不憚蹶躄而從之。
至于濃寒盛暑,皮膚皴麟,汗垢為泥,皆所不知。
一花将萼,則移枕攜幞,睡卧其下,以觀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萎地而後去。
或千株萬本以窮其變,或單枝數房以樹其趣,或臭葉而知花之大小,或見根而辨色之紅白,是之謂真愛花,是之謂真好事也。
◇ 又對于賞花一事他說: 茗賞者上也,譚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若夫内酒越茶及一切庸穢凡俗之語,此花神之深惡痛斥者,甯閉口枯坐,勿遭花惱可也,夫賞花有地有時,不得其時而漫然命客,皆為唐突。
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宜晴日,宜輕寒,宜華堂暑月,宜雨後,宜快風,宜桂木蔭,宜竹下,宜水閣。
涼花宜爽月,宜夕陽,宜空階,宜笞徑,宜古藤巉石邊。
若不論風日,不擇佳地,神氣散緩,了不相屬,此與妓舍酒館中花何異哉? ◇ 最後他列舉十四種花快意和二十三種花折辱如下: 【花快意】
但是各人的意見當然也有不同的,所以有許多人則尊牡丹為“花王”,尤其是在唐代。
另一方面說起來,牡丹以秾豔見長,所以象征富貴,而梅花則以清瘦見長,所以象征隐逸清苦。
因此,前者是物質的,而後者則是精神的。
中國有一位文人極推崇牡丹,原因是當唐朝武則天臨朝的時代,她一時忽發狂興,诏谕苑中百花必須在冬月的某天一齊開放,百花都不敢不按時開放,當中惟有牡丹獨違聖旨,比規定的時刻遲了數小時方始開花。
因此觸了武則天的怒,而下诏将苑中幾百盆牡丹一起從京都(西安)貶到洛陽去。
從此牡丹便失去了恩寵,但其種未絕,以後盛于洛陽。
我以為中國人不很重視玫瑰花的理由,大概是因為玫瑰和牡丹同其秾豔,而不及牡丹的富麗堂皇,所以被抑在下的。
據中國舊書的說法,牡丹共有九十種,各有一個詩意的特别名稱。
蘭花和牡丹的品格截然不同,是幽雅的象征。
因為蘭花是常生于幽谷的。
文人稱它具有“孤芳獨賞”的美德,它從不取媚于人,也不願移居城市之中,而即使移植了,灌溉看顧也須特别當心,否則便立刻枯死。
所以中國書中常稱深閨的美女和隐居山僻不求名利的高人為“空谷幽蘭”。
蘭花的香味是如此的文靜,它不求取悅于人,但能領略的人就知道它的香味是何等高潔啊!這使它成為不求鬥于世的高人和真正友誼的象征。
有一本古書上說:“久居芝蘭之室,則不聞其香”,就因為這人的鼻已充滿了花香了。
依李笠翁的說法,蘭花不宜于遍置各處,而祇宜限于一室,方能于進出之時欣賞其幽香。
美國蘭花形式較大,顔色較為富麗,但似乎沒有這種文靜的香味。
我的家鄉福建是中國有名的“建蘭”之産地。
建蘭的花瓣較小,長祇一寸,顔色淡綠,種在紫砂盆中,異常好看。
最著名的一種名叫“鄭孟良”,顔色和水差不多,浸在水中時,竟可花水不分。
牡丹都以産地為名,而蘭花則都以從前種它的高人為名,如美國花草之以種者的名字為名一般,例如李司馬、黃八哥之類。
無疑的,蘭花的難于種植,和它的香味的異常文靜,使它得到高貴的身價。
各種花木中以蘭花最為嬌嫩,稍不經心,便會枯死。
所以愛藝蘭者都是親手灌溉整理,不肯假手于仆役。
我曾看見過愛護蘭花者之專心護視不亞于人之愛護其父母。
奇異花卉也如稀有的金石古玩一般,在占有上很易引起同好者的妒忌。
例如向人索取枝芽而被拒絕者,每會變成極端的仇恨。
中國某種筆記中,曾載某人向他的朋友索取一種奇花的枝芽,未能如願,即下手偷竊,因此被控獲罪。
對于這種情形,沈複在他所著的《浮生六記》中有一段極好的描寫,他說: 花以蘭為最,取其幽香韻緻也。
而瓣品之稍堪入譜者不可多得。
蘭坡臨終時,贈餘荷瓣素心春蘭一盆,皆肩平心闊,莖細瓣淨,可以入譜者。
餘珍如拱壁。
值餘遊慕于外,雲能親為灌溉,花葉頗茂。
不二年,一旦忽萎死。
起根視之,皆白如玉;且蘭芽勃然,初不可解,以為無福消受,浩歎而已。
事後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滾湯灌殺也。
從此誓不植蘭。
◇ 正如梅花是詩人林和靖的愛物,蓮花是儒家周蓮溪的愛物一般,菊花是詩人陶淵明的愛物。
菊花開于深秋,所以也具冷香冷色之譽。
菊花之冷色和牡丹的濃豔,極容易分辨。
菊花的種類甚多,據我所知,宋代名士範成大是錫以各種美名的始創者。
種類的繁多,似乎是菊花的特色。
其花形和顔色的種類多到不勝數計。
白和黃色的是花的正宗,紫和紅色的為花的變體,所以品格即較次。
白色和黃色的菊花有銀盎、銀鈴、金鈴、玉盆、玉鈴、玉繡球等等美稱。
也有用古代美人的名字如楊貴妃和西施之類的。
花的形式有時如時髦女人的松發,有時如少女頭上一绺一绺的長發。
花的香味也各有不同,以含有麝香味或龍腦香味者為最上。
湖蓮自成一種,且據我看來,是花中之最美者。
消夏而沒有蓮花,實不能稱為美滿。
如若屋旁沒有種荷的池子,則可以将它種在大缸中,不過這種方法缺少了一片連綿,花葉交映、露滴花開,芳香百裡的佳景(美國的水蓮和中國的荷花不同)。
宋代名士周蓮溪著文解釋他愛蓮的理由,并說蓮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所以可比之為賢人。
這完全是儒家的口氣。
再從實用方面講起來,這花從頂到根,沒有一樣是廢物。
蓮根即藕,是絕佳的水果;荷葉可用以包紮食物;花可供人賞玩;子即蓮子,尤其是食物中的仙品,可以新鮮時生吃,或曬幹後煮了吃。
海棠花的式樣和蘋果花很有些相像,也是詩人所愛的花中之一。
這花雖盛産于杜甫的故鄉四川,但他的詩中恰一字不曾提過。
這件事很奇怪,猜測之說很多,其中以杜甫的母親名海棠,故以他避諱的一說最為近情。
我以為蘭花之外,香味最佳者是桂花和水仙花。
這水仙花盛産于我的故鄉漳州,從前曾大批的販運至美國。
但後來因美國國務院說這種過于芬芳的花或有滋生微菌的可能,因而突然禁止進口。
水仙的莖和根部都很潔淨如翠玉,況且種在盆中祇用水和石子而不用泥,極為清潔,在這種情形之下,何以能滋生微菌?所以這種禁令,實令人莫測高深。
踯躅花雖極美麗,但人都稱之為凄涼的花。
因為據說從前有一個人走遍天下去找尋他的被後母所逐的哥哥,但終久未能尋到,死後化為杜鵑終日泣血,而這踯躅花就是從杜鵑的血淚中所生出來的。
折花插瓶一事,其鄭重也和品第花的本身差不多。
這種藝術遠在十一世紀中即已有很普遍的發展。
十九世紀的《浮生六記》的作者在〈閑情記趣〉一記中,曾論到插花的藝術說,插花适當,可以使之美如圖畫: 惟每年籬東菊綻,秋興成癖,喜摘插瓶,不愛盆玩。
非盆玩不足觀,以家無園圃,不能自植;貸于市者,俱叢雜無緻,故不取耳。
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
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
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
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
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
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钹耍盤之病。
葉取不亂,梗取不強。
用針宜藏,針長甯斷之,毋令針針露梗;所謂“瓶口宜清”也。
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
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止。
若中高兩低,後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為“錦灰堆”矣。
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得畫意乃可。
若盆碗盤洗,用溧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向上,将膏火化,黏銅片于盤盆碗洗中。
俟冷,将花用鐵絲紮把,插于釘上,宜偏斜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後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栽之法(不能色色自覓,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态,相定之後,剪去雜技,以疏瘦古怪為佳。
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斜入瓶口,方免背葉側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勢必枝亂梗強,花側葉背,既難取态,更無韻緻矣。
折梗打曲之法,鋸其梗之半而嵌以磚石,則直者曲矣。
如患梗倒,敲一二釘以管之。
即楓葉竹枝,亂草荊棘,均堪入選,或綠竹一竿,配以枸杞數粒;幾莖細草,伴以荊棘兩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六袁中郎的瓶花 關于折花插瓶一事,十六世紀中的作家袁中郎在他著作中讨論得最為透切。
他所著的《瓶史》極為日本人所愛好,因此日本有所謂袁派插花家。
他在這書的小引中說:“夫山水花木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塵沙,心疲計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韻士得以乘間而踞為一日之有。
”他又說明瓶花之樂不得“狃以為常”,它不過是居于城市者的“暫時快心事”,而不可“忘山水之大樂”。
他在《瓶史》中提及書房中插花為飾時所應該留意之處,并說,胡亂插供,不如無花。
最後則論及各種插花的銅瓶和瓷瓶。
他說花瓶可以分兩類:凡富貴之家有漢代大銅瓶和大廳堂者,應供高大的花草;尋常的韻士則應用小瓶,供小枝。
但在選擇上須下功夫。
花中惟牡丹和蓮花,則必須用大瓶插供。
對于插花一事,他說: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
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論,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直整齊也。
若夫枝葉相當,紅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 室中天然幾一,藤床一。
幾宜闊厚,宜細滑,凡本地邊欄漆桌描金螺钿床,乃彩花瓶架之類,皆置不用。
◇ 又對于浴花和澆花一事,他所說的話極能道出花的性情和精神: 夫花有喜怒寤寐,曉夕浴花者,得其候,乃為膏雨。
澹雲薄日,夕陽佳月,花之曉也。
狂号連雨,烈焰濃寒,花之夕也。
唇檀烘目,媚體藏風,花之喜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
敧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
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
曉則空亭大廈,昏則曲房奧室,愁則屏氣危坐,喜則歡呼調笑,夢則垂簾下帷,醒則分膏理澤,所以悅其性情,時其起居也。
浴曉者上也,浴寐者次也,浴喜者下也。
若夫浴夕浴愁,直花刑耳,又何取焉。
浴之法,用泉甘而清者,細微澆注,如微雨解醒,清露潤甲,不可以手觸花,及指尖折剔,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
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韻客,浴牡丹芍藥宜靓妝少女,浴榴宜豔色婢,浴木墀宜清慧兒,浴蓮宜嬌媚妾,浴菊宜好古而奇者,浴臘梅宜清瘦僧。
然寒花性不耐浴,當以輕绡護之。
◇ 據袁氏的說法,凡插瓶的花,某種須和着插,如婢之配主。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大人家的主婦必有一個終身服侍的侍婢,所以就産生了美麗的主婦如有豔婢在旁為配,便更出色的觀念。
主婢都宜嬌美,但何者是屬于主婦式的美,何者是屬于婢侍式的美,則連我自己亦說不出。
主婢如若不相稱配,其觸目難看等于披屋和正屋的不相稱。
将這個觀念引用到花上,袁氏以為在瓶花的配侍上,梅花宜以山茶為婢,海棠宜以蘋婆丁香為婢,牡丹宜以玫瑰木香為婢,芍藥宜以莺粟蜀葵為婢,石榴宜以紫薇大紅千葉木僅為婢,蓮花宜以玉簪為婢,木樨宜以芙蓉為婢,菊花宜以秋海棠為婢,臘梅宜以水仙為婢。
婢也各自具着她自己的姿态,種類不同,正和她們的主婦一般。
她們的名稱雖是婢,但常中并沒有輕視的意思。
她們都被比作曆史上有名的侍婢,如:水仙神骨清絕,是織女的梁玉清;山茶玫瑰明豔,是石氏的翔風和羊家的淨琬;山礬潔而逸,是魚玄機的綠翹;丁香瘦、玉簪寒、秋海棠嬌然有酸态,是鄭康成的侍兒(鄭氏為漢大儒,曾注經書)。
他以為一個人不論對于什麼藝術,即小如下棋,也須癖好成癡,方能夠有所成就。
對于花的愛好也是如此: 餘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
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宦賈之事。
古之負花癖者,聞人譚一異花,雖深谷峻嶺,不憚蹶躄而從之。
至于濃寒盛暑,皮膚皴麟,汗垢為泥,皆所不知。
一花将萼,則移枕攜幞,睡卧其下,以觀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萎地而後去。
或千株萬本以窮其變,或單枝數房以樹其趣,或臭葉而知花之大小,或見根而辨色之紅白,是之謂真愛花,是之謂真好事也。
◇ 又對于賞花一事他說: 茗賞者上也,譚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若夫内酒越茶及一切庸穢凡俗之語,此花神之深惡痛斥者,甯閉口枯坐,勿遭花惱可也,夫賞花有地有時,不得其時而漫然命客,皆為唐突。
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宜晴日,宜輕寒,宜華堂暑月,宜雨後,宜快風,宜桂木蔭,宜竹下,宜水閣。
涼花宜爽月,宜夕陽,宜空階,宜笞徑,宜古藤巉石邊。
若不論風日,不擇佳地,神氣散緩,了不相屬,此與妓舍酒館中花何異哉? ◇ 最後他列舉十四種花快意和二十三種花折辱如下: 【花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