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人民
關燈
小
中
大
一、南方與北方
婦女天生穩健之本能高于男子,而中國人之穩健性高于任何民族。
中國人解釋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賴其直覺,此同樣之直覺或“第六感覺”,使許多婦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
最後,中國人之邏輯是高度的屬“人”的,有似婦女之邏輯…… 一、南方與北方 研究任何一時代的文學或任何一時代的曆史,其最終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覓取對該時代之“人物”的精詳的了解。
因為文學創作和曆史事迹之幕後,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畢竟最使吾人感到興趣。
當吾人想起馬蔻斯?奧理略(MarcusAurelius)或呂善(Lucian),便知适當羅馬衰落時期。
又或想起佛朗古?維龍(FranCoisVillon)便知适當中古世紀。
想起一個時代的重要人物,馬上感覺到那個時代很熟悉,也很明了。
像“十八世紀”那樣的名稱,還不如稱為“約翰遜時代”來得有意義。
因為隻稍提醒約翰遜的一生行事:他所常出入的倫敦四法學院怎樣,他所常與交談的友侪怎樣,整個時代便覺得生動而充實起來了。
設使有與約翰遜同時代而文名不足道之一人物,或一普通倫敦市民,其一生行事中也許有同樣足資吾人矜式者,然一普通倫敦市民終不足引起吾人之興趣,因為普通人總歸是普通人。
不論普通人喝燒酒也好,呷李普登茶也好,都隻算是社會上無足輕重之偶發事件,毫無特色可言,因為他們是普通人。
倘若為約翰遜,則他的抽煙和時常出入倫敦四法學院,倒也是于曆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史料。
偉人的精神用一種特具方法反應于當時社會環境而垂其影響于吾人。
他們的優越之天才,能影響于他所接觸之事物,亦能接受此等事物之影響。
他們受所讀書本之影響,亦受所與交際之婦人的影響。
若令較為低能的人物與之易地而處,則不會有甚麼特征可以發現。
是以在偉人的生命中,生活着整個時代的生命。
他們吸收一切所可吸收之事物,而反射以最優美最有力之敏感。
可是論到研究一整個國家,那普通人民便千萬不容忽略過去。
古代希臘的人民,并非個個都是索福喀麗(Sophocle),而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吉利,也不能到處散播培根(Bacon)和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種子。
談論希臘而隻想到索福喀麗、伯裡克理斯(Pericles)、阿斯佩細亞(Aspasia)寥寥數人,勢必把雅典民族之真相弄錯。
蓋吾人尚須想及索福喀麗的兒子嘗以家務糾紛控訴乃父,更須想及亞理斯多芬(Aristophane)同時代的人物,他們不完全是愛美的,也不完全是追求真理的,而卻是終日狂飲饕餮,唯以醉飽為務。
争辯紛纭,谲變狡猾,唯利是圖,這真是一般普通雅典人民底典型。
唯利是圖,詐谲多變之雅典人性格,有助于吾人之了解雅典共和邦所以颠覆之理,适如伯裡克理斯與阿斯佩細亞之使吾人了解雅典民族之所以成為偉大。
倘個别的加以評價,則他們的價值幾等于零,但倘以集體來觀察,則他們之所影響于國運之力量至為宏大。
是以過去的時代,已無法将他們加以改造,至現代國家中,所謂普通人民,固未嘗一日與吾人須臾離也,安得以等閑視之? 但是誰為普通人民?而普通人民又是怎樣一個形象?所謂“中國人民”,在吾人心中,不過為一籠統的抽象觀念。
撇開文化的統一性不講——文化是把中國人民結合為一個民族整體之基本要素。
南方中國人民在其脾氣上、體格上、習慣上,大抵異于北方人民,适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異于諾爾曼民族。
幸而在中國文化之軌迹内,隻有省域觀念之存在,而未有種族觀念之擡頭,因而在專制帝政統治下,赓續數世紀之久,得以相安無事。
曆史上複遺傳下來一種寶貴的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為簡單的方法,解決了中國語言統一上之困難。
中國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經數世紀之漸進的安靜播植,而同化比較溫順之土著民族。
這替中國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愛精神,雖歐洲今日猶求之而不得者。
就是口說的語言所顯現之困難,亦不如今日歐洲分歧錯雜之甚。
一個歐洲籍人倘旅經西南邊境如雲南者,雖略費麻煩,仍可使其意思表達而為人所懂,語言的技巧在中國使其拓植事業逐漸擴展,其大部蓋獲助于書寫之文字,此乃中國統一之顯見的标識。
此種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時令吾人忘卻中國内部尚有種族歧異、血統歧異之存在。
仔細觀察,則抽象的“中國人民”意識消逝,而浮現出一種族不同之印象。
他們的态度、脾氣,理解各個不同,顯然有痕迹可尋。
假使吾們用一個南方籍貫的指揮官來駕馭北方籍貫的軍隊,那時立即可使吾們感覺二者不同性之存在。
因為一方面,吾們有北方人民,他們服習于簡單之思想與艱苦之生活,個子結實高大,筋強力壯,性格誠懇而忭急,喜啖大蔥,不辭其臭,愛滑稽,常有天真爛漫之态,他們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腦筋來得保守,因之他們對于種族意識之衰頹,如不甚關心者。
他們便是河南拳匪,山東大盜,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産者。
此輩供給中國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國許多舊小說之描寫戰争與俠義者均得應用其人物。
循揚子江而至東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異。
他們習于安逸,文質彬彬,巧作詐僞,智力發達而體格衰退,愛好幽雅韻事,靜而少動。
男子則潤澤而矮小,婦女則苗條而纖弱。
燕窩蓮子,玉碗金杯,烹調極滋味之美,飲食享豐沃之樂。
懋遷有無,則精明伶俐執戟荷戈,則退縮不前詩文優美,具天賦之長才臨敵不鬥,呼媽媽而踣仆。
當清廷末季,中國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盤踞之下,挾其詩文美藝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孫。
複南下而至廣東,則人民又别具一種風格,那裡種族意識之濃郁,顯而易見,其人民飲食不愧為一男子,工作亦不愧為一男子富事業精神,少挂慮,豪爽好鬥,不顧情面,揮金如土,冒險而進取。
又有一種奇俗,蓋廣東人猶承受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遺傳性,故嗜食蛇,由此可見廣東人含有古代華南居民“百越”民族之強度混合血胤。
至漢口南北,所謂華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罵而好詐之湖北居民,中國向有“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俗諺,蓋湖北人精明強悍,頗有胡椒之辣,猶不夠刺激,尚須爆之以油,然後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頭鳥。
至湖南人則勇武耐勞苦,湘軍固已聞名全國,蓋為古時楚國戰士之後裔,具有較為可喜之特性。
因往來貿易而遷徙,與科舉時代應試及第之士子被遣出省服仕之結果,自然而然稍稍促進異種人民之混合,省與省之差異性乃大見緩和,然大體上仍繼續存在着。
蓋有一頗堪注意之事實,即北方人長于戰鬥,而南方人長于貿易,曆代創業帝王,幾從無出自大江以南者。
相傳食米之南人,無福拱登龍座,隻有讓那啖馍馍的北方人來享受。
實際上除卻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創業帝王,出自甘肅東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其餘各大皇朝的帝王,蓋莫不起自比較阻塞的山陵地帶,靠近隴海鐵路,此地帶包括東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東和北部安徽。
這個開業帝王的産生地帶,倘以隴海鐵路為中心點,它的幅徑距離不難測知。
漢高祖起于沛縣,即現在之徐州晉室始祖起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縣明太祖朱洪武出生于安徽之鳳陽。
直到如今,除了蔣介石将軍出身于浙江——他的家族譜系尚待考——大半将帥,多出自河北、山東、安徽、河南,也以隴海鐵路為中心點。
山東産生了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盧永祥河北産生了齊燮元、李景林、張之江、鹿锺麟河南産生了袁世凱安徽産生了馮玉祥,段祺瑞。
江蘇不出大将,而産生了幾位出色的旅館侍者。
五十年前,中國中部湖南省出了一位曾國藩,這個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證明上述之定律:因為曾國藩是一位第
中國人解釋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賴其直覺,此同樣之直覺或“第六感覺”,使許多婦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
最後,中國人之邏輯是高度的屬“人”的,有似婦女之邏輯…… 一、南方與北方 研究任何一時代的文學或任何一時代的曆史,其最終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覓取對該時代之“人物”的精詳的了解。
因為文學創作和曆史事迹之幕後,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畢竟最使吾人感到興趣。
當吾人想起馬蔻斯?奧理略(MarcusAurelius)或呂善(Lucian),便知适當羅馬衰落時期。
又或想起佛朗古?維龍(FranCoisVillon)便知适當中古世紀。
想起一個時代的重要人物,馬上感覺到那個時代很熟悉,也很明了。
像“十八世紀”那樣的名稱,還不如稱為“約翰遜時代”來得有意義。
因為隻稍提醒約翰遜的一生行事:他所常出入的倫敦四法學院怎樣,他所常與交談的友侪怎樣,整個時代便覺得生動而充實起來了。
設使有與約翰遜同時代而文名不足道之一人物,或一普通倫敦市民,其一生行事中也許有同樣足資吾人矜式者,然一普通倫敦市民終不足引起吾人之興趣,因為普通人總歸是普通人。
不論普通人喝燒酒也好,呷李普登茶也好,都隻算是社會上無足輕重之偶發事件,毫無特色可言,因為他們是普通人。
倘若為約翰遜,則他的抽煙和時常出入倫敦四法學院,倒也是于曆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史料。
偉人的精神用一種特具方法反應于當時社會環境而垂其影響于吾人。
他們的優越之天才,能影響于他所接觸之事物,亦能接受此等事物之影響。
他們受所讀書本之影響,亦受所與交際之婦人的影響。
若令較為低能的人物與之易地而處,則不會有甚麼特征可以發現。
是以在偉人的生命中,生活着整個時代的生命。
他們吸收一切所可吸收之事物,而反射以最優美最有力之敏感。
可是論到研究一整個國家,那普通人民便千萬不容忽略過去。
古代希臘的人民,并非個個都是索福喀麗(Sophocle),而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吉利,也不能到處散播培根(Bacon)和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種子。
談論希臘而隻想到索福喀麗、伯裡克理斯(Pericles)、阿斯佩細亞(Aspasia)寥寥數人,勢必把雅典民族之真相弄錯。
蓋吾人尚須想及索福喀麗的兒子嘗以家務糾紛控訴乃父,更須想及亞理斯多芬(Aristophane)同時代的人物,他們不完全是愛美的,也不完全是追求真理的,而卻是終日狂飲饕餮,唯以醉飽為務。
争辯紛纭,谲變狡猾,唯利是圖,這真是一般普通雅典人民底典型。
唯利是圖,詐谲多變之雅典人性格,有助于吾人之了解雅典共和邦所以颠覆之理,适如伯裡克理斯與阿斯佩細亞之使吾人了解雅典民族之所以成為偉大。
倘個别的加以評價,則他們的價值幾等于零,但倘以集體來觀察,則他們之所影響于國運之力量至為宏大。
是以過去的時代,已無法将他們加以改造,至現代國家中,所謂普通人民,固未嘗一日與吾人須臾離也,安得以等閑視之? 但是誰為普通人民?而普通人民又是怎樣一個形象?所謂“中國人民”,在吾人心中,不過為一籠統的抽象觀念。
撇開文化的統一性不講——文化是把中國人民結合為一個民族整體之基本要素。
南方中國人民在其脾氣上、體格上、習慣上,大抵異于北方人民,适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異于諾爾曼民族。
幸而在中國文化之軌迹内,隻有省域觀念之存在,而未有種族觀念之擡頭,因而在專制帝政統治下,赓續數世紀之久,得以相安無事。
曆史上複遺傳下來一種寶貴的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為簡單的方法,解決了中國語言統一上之困難。
中國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經數世紀之漸進的安靜播植,而同化比較溫順之土著民族。
這替中國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愛精神,雖歐洲今日猶求之而不得者。
就是口說的語言所顯現之困難,亦不如今日歐洲分歧錯雜之甚。
一個歐洲籍人倘旅經西南邊境如雲南者,雖略費麻煩,仍可使其意思表達而為人所懂,語言的技巧在中國使其拓植事業逐漸擴展,其大部蓋獲助于書寫之文字,此乃中國統一之顯見的标識。
此種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時令吾人忘卻中國内部尚有種族歧異、血統歧異之存在。
仔細觀察,則抽象的“中國人民”意識消逝,而浮現出一種族不同之印象。
他們的态度、脾氣,理解各個不同,顯然有痕迹可尋。
假使吾們用一個南方籍貫的指揮官來駕馭北方籍貫的軍隊,那時立即可使吾們感覺二者不同性之存在。
因為一方面,吾們有北方人民,他們服習于簡單之思想與艱苦之生活,個子結實高大,筋強力壯,性格誠懇而忭急,喜啖大蔥,不辭其臭,愛滑稽,常有天真爛漫之态,他們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腦筋來得保守,因之他們對于種族意識之衰頹,如不甚關心者。
他們便是河南拳匪,山東大盜,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産者。
此輩供給中國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國許多舊小說之描寫戰争與俠義者均得應用其人物。
循揚子江而至東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異。
他們習于安逸,文質彬彬,巧作詐僞,智力發達而體格衰退,愛好幽雅韻事,靜而少動。
男子則潤澤而矮小,婦女則苗條而纖弱。
燕窩蓮子,玉碗金杯,烹調極滋味之美,飲食享豐沃之樂。
懋遷有無,則精明伶俐執戟荷戈,則退縮不前詩文優美,具天賦之長才臨敵不鬥,呼媽媽而踣仆。
當清廷末季,中國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盤踞之下,挾其詩文美藝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孫。
複南下而至廣東,則人民又别具一種風格,那裡種族意識之濃郁,顯而易見,其人民飲食不愧為一男子,工作亦不愧為一男子富事業精神,少挂慮,豪爽好鬥,不顧情面,揮金如土,冒險而進取。
又有一種奇俗,蓋廣東人猶承受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遺傳性,故嗜食蛇,由此可見廣東人含有古代華南居民“百越”民族之強度混合血胤。
至漢口南北,所謂華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罵而好詐之湖北居民,中國向有“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俗諺,蓋湖北人精明強悍,頗有胡椒之辣,猶不夠刺激,尚須爆之以油,然後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頭鳥。
至湖南人則勇武耐勞苦,湘軍固已聞名全國,蓋為古時楚國戰士之後裔,具有較為可喜之特性。
因往來貿易而遷徙,與科舉時代應試及第之士子被遣出省服仕之結果,自然而然稍稍促進異種人民之混合,省與省之差異性乃大見緩和,然大體上仍繼續存在着。
蓋有一頗堪注意之事實,即北方人長于戰鬥,而南方人長于貿易,曆代創業帝王,幾從無出自大江以南者。
相傳食米之南人,無福拱登龍座,隻有讓那啖馍馍的北方人來享受。
實際上除卻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創業帝王,出自甘肅東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其餘各大皇朝的帝王,蓋莫不起自比較阻塞的山陵地帶,靠近隴海鐵路,此地帶包括東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東和北部安徽。
這個開業帝王的産生地帶,倘以隴海鐵路為中心點,它的幅徑距離不難測知。
漢高祖起于沛縣,即現在之徐州晉室始祖起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縣明太祖朱洪武出生于安徽之鳳陽。
直到如今,除了蔣介石将軍出身于浙江——他的家族譜系尚待考——大半将帥,多出自河北、山東、安徽、河南,也以隴海鐵路為中心點。
山東産生了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盧永祥河北産生了齊燮元、李景林、張之江、鹿锺麟河南産生了袁世凱安徽産生了馮玉祥,段祺瑞。
江蘇不出大将,而産生了幾位出色的旅館侍者。
五十年前,中國中部湖南省出了一位曾國藩,這個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證明上述之定律:因為曾國藩是一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