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七十九
日本山井?
物觀 撰
論語第四
述而第七
考異古本經德之不脩下學之不講下聞義不能徙下不善不能改下共有也字 吾不複夢見周公下有也字 舉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足利本作示之無而字謹按文獻通考雲石經論語舉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亦足證古本之可據也 則不複也作則吾不複一本足利本作則吾不複也 未嘗飽也作未有嘗飽也一本同今本 子于是日下有也字 馮河馮作憑注同 如不可求下有者字子在齊聞韶韶下有樂字足利本同 曰古之賢人也曰上有子字足利本同 又何怨下有乎字足利本同 飯疏食疏作蔬足利本同注放此 不知老之将至雲爾至下有也字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以作而足利本同一本作而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作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足利本同 以我為隐乎隐下有子字足利本同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行上有所字 孔子曰知禮曰上有對字足利本同 揖巫馬期而進之之作也 君取于吳取作娶足利本同 則吾未之有得得下有也字 禱爾于上下神隻一本爾作示謹按恐爾字誤 丘之禱久矣禱下有之字不孫孫作遜下同注殷賢大夫下有也字 我若老彭下有矣字 但述之耳作祖述之耳也 無是行于我我獨有之作人無有是行于我我獨有之也足利本但無也字謹按義疏雲鄭?曰人無有是行【言天下人皆無此三行也】于我我獨有之也【釋于我哉也言由我獨有之故天下貴有于我也】此注難解故詳記之 四者為憂下有也字注和舒之貌下不複夢見周公下同 明盛時足利利本盛下有之字 欲行其道也足利本無也字 故志之而已下有矣也二字 據杖也足利本杖作仗 故可據下有也字 故可倚下有之也二字 故曰遊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皆教誨之下有也字 為説之作為之説也 不複重教之下有也字 哀慼慼作戚足利本同 恻隐之心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一日之中謹按古本足利本無此注與上章連為一章上注在此 孔子言正誤子當作曰古本孔安國曰也 與顔淵同下有耳也二字足利本耳字同 以為已勇勇上有有字 亦當誰與已同作亦當唯與已俱足利本同 故?此問下有也字 徒?徒渉下共有也字不可求而得之作不可求而得者也足利本作不可求而得 執鞭之賤職無之字足利本同 我亦為之下有矣字 古人之道下有也字 而夫子獨能慎之無獨字之下有也字足利本作而夫子慎之 聞習韶樂之美盛一本聞習下有齊君二字 故忽忘于肉味無忘字味下有也字足利本作故忘于肉味也謹按義疏雲忽猶忘也 此齊作此齊也足利本同一本作斯斯齊也 鄭曰為猶助也足利本此注作孔安國曰 孫輙下有也字 納蒯聩于戚城無城字足利本同 助輙不乎不作否 夷齊讓國作伯夷叔齊讓國 故問怨邪邪作乎 豈有怨乎無有字足利本同一本作豈何怨乎 争國惡行下有也字 明矣矣作也 以此為樂下非己之有下共有也字足利本下也同 知命之年命上有天字一本同今本 大過下有也字足利本同有所諱下故言執下共有也字 食采于葉采作菜足利本同但無于字 所以答下有也字 言此者勸人學作言此者勉勸人于學也足利本勸作勉 王曰怪怪異也足利本此注作孔安國曰 幹鈞之屬下子弑父下?神之事下教化下忍言下共有也字下注故無常師下同宋司馬下有黎也二字足利本黎字同 天生德者作天生德于予者足利本同 聖性下有也字 德合天地作合德天地足利本同 吉無不利吉下有而字 其如予何下有也字下注謂諸弟子下同 知廣知作智 故解之下有也字是丘之心下同 四者一本作此四者可舉以教下有也字 疾世無明君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為有常下一竿釣下屬着綱下宿鳥下有也字足利本鳥下同謹按一本注中釣字皆作鈎 時人下有多字足利本同 故雲然下有也字 如此者次于天生知之作如此次于生知之者也足利本作如此次于知之者 孔子見之之作也 一何甚作何一甚也足利本同但無也字 當與之進作當與其進之足利本作當與其進 去後之行下有也字 行之即是作行之則是至也足利本同但無也字 官名下大夫下魯昭公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