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六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七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論語序 論語第一 謹按足利學所藏論語寫本二通其一通與皇侃義疏本同今不複識别焉又一通其有一二不同者名以一本足利本者原櫽栝古本而所印行也校之古本注疏本文多詳略字有異同其與古本同者稱足利本同其餘與注疏本同可知也 論語序 考異古本序王吉皆以教授下有之字足利本作教之魯共王共作恭 包氏包作苞 孔安國為之訓解 解作說 馬融亦為之訓說足利本無之字 考之齊古為之注為上有以字足利本同 前世?授師説雖有異同不為訓解授作受足利本同為下有之字 今集諸家之善善下有説字足利本同 謹按古本足利本分為十卷但卷尾記其卷數卷首乃直作 論語學而第一【凡十六章】 以下毎篇及卷首皆放此 補遺古本序皆為義説為下有之字 論語卷一 學而第一 考異古本經不亦說乎說作悅 其為人也孝弟弟作悌注及下同 其為人之本與足利本無為字 鮮矣仁作鮮矣有仁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下有言字道千乘之國道作導注同 出則弟弟作悌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之與作之與也一本作之也與足利本作夫子之求也其諸異乎人求之與謹按足利本無二之字 亦可宗也作亦可宗敬也 可謂好學也已下有矣字 子貢曰貧而作子貢問曰雲雲 未若貧而樂下有道字足利本同 子貢曰詩雲雲作曰 其斯之謂與下有也字 告諸徃而知來者下有也字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己不知人也足利本已字同注馬曰作馬融曰足利本同下皆放此 子者男子之通稱無之字一本稱下有也字 王曰作王肅曰足利本同下皆放此 以時誦習之之作也 所以為説怿下有也字一本無說作悅 包曰作苞氏曰足利本同但包同今本下皆放此謹按古本足利本注所引用人名姓名并稱即序所謂今集諸家之善説記其姓名者是也且皇疏雲何集注皆呼人名唯苞獨雲氏者苞名鹹何家諱成故不言也由此觀之則今本直作馬曰王曰者後從簡便妄刋去之明矣而邢昺序疏雲注但記其姓而此連言名者以着其姓所以名其人非謂名字之名也憑誤生義強為之説非亦甚矣後世儒者又多襲此陋者朱熹注四書集諸家說單稱其姓且私其好惡二程并稱程子而無别伯叔于禮不允義亦非也其遊氏曰謝氏曰之類使覩者不知其為誰為非古耳臣夙聞之師雲 君子不怒作君子不愠之也足利本愠字同 孔子弟子有若作孔安國曰弟子有若也足利本同但無也字下皆放此謹按今本作孔子者孔曰之誤 凡在己上者下有也字 必恭順必下有有字可大成下有也字 先能事父兄此注作苞氏曰 然後仁道可大成作然後仁可成也一本作然後仁道可成也足利本作然後可仁成似非 今人說之說作悅弟子曽參下有也字 習而?之下有乎字足利本 無之字有乎字 道謂為之政教道下有者字教下有也字足利本無之字作道謂為政教 通十為成成作城足利本同下皆放此謹按足利本其地千成同今本其地千乘下有也字 六裡有畸畸作奇 十井為 乘十井作井十足利本同 百裡之國下有者字 融依周禮融上有馬字足利本同 包依作苞氏依作利本同 與民必誠信下有也字 節用不奢侈作節用者不奢侈也 故愛養之下有也字足利本無之字作故愛養 作事使民無事字足利本同 農務下有也字文者古之遺文下同 弟子蔔商也足利本無也字好賢則善下不愛其身下共有也字 固蔽也蔽作 敝 言人不能敦重既無威嚴作言人不敢重既無威足利本同 學又不能堅固識其義理下有也字無又字 鄭曰作鄭?曰足利本同下皆放此 盡其哀下盡其敬下共有也字 君能行此二者君上有人字足利本同 民化其德下有而字足利本同 名賜下有字子貢也四字足利本同 與之為治作與為耶也一本無也字足利本作與之為治邪 明人君自與之作明人君自願求與為治之也足利本作明人君自願與為治其志而已下乃觀其行下共有也字 猶若父存存作在足利本同 于父之道下有也字 人知禮貴和一本人上有言字 亦不可行下有也字 信非義也作信不必義也足利本同 故曰近義也作故曰近于義也足利本作故曰近于義 恭不合禮此注作苞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