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九三】行與其慢家與其渎慢下渎下三本有也【六四】能富其家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九五】則勿恤而吉下三本有也
補遺古本經志未變也也上有之字 嘻嘻終吝終下有之字注其正在家内而已下有也字 【初九】然後悔亡也亡下有之字 【六二】職乎中饋職上有其字 【九三】猶得其道無猶字疏發迩見逺【二十六葉右八行宋闆見作化】
睽
考異古本注【初九】與人合志三本人作四足利本宋闆同故得悔亡下三本有也字馬者必顯之物下同 【六三】
二從下取下三本有也字終獲剛助下【九四】故雖危無咎下并同 【六五】有應故亡三本足利本亡上有悔字 【上九】故曰睽孤下有也三本同 豕之負塗三本宋闆之作而足利本作也正嘉二本作失謹按作而似穩 未至于治先見殊怪二本作未至于合志見殊怪一本作未至于合志先見殊怪宋闆足利本治作洽 故見豕負塗三本故下有曰字 四剠其應一本宋闆剠作刺謹按宋闆後人改正作剠疏亦放此疏其志則通也【二十九葉左六行】宋闆則作即 見謂遜接之也【三十葉左四行】無見字以辟咎也【六行】辟作避 未至于治【三十三葉右八行】治作洽乃得與二為婚媾矣【三十三葉左一行】二作三
補遺宋闆疏可以行小事【二十九葉左一行】可上有故字補脫象曰遇主至道也下有疏未失道者既遇其主雖失其位亦未失道也十八字 澤為卑穢【三十三葉右七行】為作是
蹇
考異古本經蹇利西南二本利下有也字謹按甚奇可怪注道窮下三本有也字 吉可得乎吉下二本有何字足利本作何吉可得乎【補遺一本作 象吉何可得也 曰】蹇難之象下三本有也字 莫若反身修德下二本有之也二字一本無之字 【六二】匪躬之故下三本有也字 【六四】故曰往蹇來連下三本有也字 【上六】故曰往蹇來碩吉下三本有也字 往則失之二本宋闆作往之則失疏西南順位平易之方【三十四葉右四行】宋闆順作地正嘉二本作險似非 貴謂陽也以從陽【三十七葉左一行】以下有隂字補遺古本注來則得譽下有也字二本同 【六二】處難之時之作窮宋闆同
解
考異宋闆注亦不困于東北困作因 古本而濟厄者也二本足利本厄作危下放此 則以速為吉者三本足利本宋闆者作也 【彖曰】故謂之解下二本有也字難解之時下非治難時下故不言用下三本共有也字故不曰義下一本有者也二字一本無者字 【初六】處
此之時下三本有也 或有過咎非其理也三本無此八字 【九二】能獲隠伏也三本也上有者字疏解有兩音一音古買反一音諧買反【三十七葉左六行】宋闆古買反諧買反六字細書諧買作胡賣正嘉二本作故買 即是免脫于險【三十八葉右八行】是作見脫作說 甲拆【三十八葉左六行】拆作坼下同謹按宋闆經文拆字不明注同正德本皆從土 此寇雖由已之招【四十葉左二行】雖作難
存舊周易注疏卷第七【宋闆】
損
考異古本注【彖曰】損剛益柔也一本也作者一本作者也非補不足也非長君子之道也也上三本共有者字【象曰】莫善忿欲也三本足利本善下有損字 【初九】不敢
宴安二本足利本敢作可 【九二】柔不可全益剛不可全削三本全上共有以字 進之于柔則兇矣三本足利本宋闆于作乎 【六三】其實乃損下三本有也字 醇作淳三本足利本宋闆同疏放此 則必疑矣二本矣作也 【六五】天人之助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上九】為物所歸下三本有者也二字疏則是無咎可正【四十二葉右七行】宋闆咎作過 得正防矣【八行】正作王 言一人則可三人疑【四十五葉左四行】疑作益 無複企子之疾【八行】子作予 利有攸往者不制于柔【四十七葉右七行】不作下
補遺古本經九二利貞征兇征作往注同注【初九】故既獲無咎故作欲疏不損益之也【四十四葉左九行】無也字【宋闆】
益
考異古本注【彖曰】損上益下下三本有也字 施未足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初九】必獲大功下三本有也 【六二】興益之宗下三本有也 【六三】救兇則免下同 不失中行三本不上有故字 國王所任也三本足利本宋闆王作主謹按或本國字屬上讀 【九五】固不待問而元吉三本足利本宋闆固作故疏又應剛能幹【四十九葉右八行】宋闆應作體 得其時而無其處【九行】無作非 兼張德義【五十一葉左九行】張作?謹按元文作?避所諱也
補遺古本注【六二】齊巽者也齊作濟 【六四】誰有不納也誰作何足利本同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