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二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周易兼義上經需傳第二
需
考異足利本經雖小有言以吉終也以作也 古本自我緻宼宼作戎注故光亨貞吉二本作故曰光亨貞吉也一本有曰無也 【九三】猶有須焉足利本須作需 可以不敗下有也三本同 【九五】獲貞吉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上六】而塞其路下三本有也而後終吉下同疏此需卦系辭也【一葉右五行】宋闆系作繇 非但得幹之剛健【一葉左六行】健作彊 是需道終畢【二葉右一行】需作須下【二行】故需道畢矣同謹按正嘉二本上作須下作需 則不有禍敗也【三葉左四行】無也字 宂之與位各随事義也【四葉右六行】位作血 但以需于酒食【四葉左一行】于作待
補遺古本經象曰酒食貞吉酒上有需字足利本同注【九二】以吉終也終下有者字二本同疏二來逼已【四葉右一行】宋闆二作三
訟
考異古本注能惕然後可以獲中吉三本宋闆能作皆三本吉下有也字萬厯與崇祯同 【彖曰】中乃吉也三本足利本吉上有得字 應斯任也一本斯下有之字【象曰】物有其分起契之過職不相濫三本足利本宋闆共無起契之過四字 而不責于人下二本有也字 【初六】然後乃吉下三本有也字 隂非先唱者也二本唱作陽 而了訟必辯明矣二本足利本宋闆矣作也一本作者也 【九四】故吉從之下三本有也 【九五】故訟元吉下有也三本同疏言中九二之剛【六葉左五行】宋闆中作由已且不可【七葉右一行】且作自 其邑狹小【八葉左四行】小作少正嘉同 再易之田休二嵗【七行】田作地 五又居尊止【十葉左八行】止作正正嘉同 訟元吉以中正也【九行】也作何屬下 則三雲或從王事無成【十一葉左四行】三作上
補遺古本注【彖曰】塞懼者得其中吉得上有乃字二本同【象曰】吾猶人也人下有吾字
存舊周易注疏卷第三【宋闆】
師
考異古本注【初六】否臧皆兇下有也字二本同 【九二】以剛居中而應于上二本足利本上作五 故乃得成命下二本有也字一本作故乃成也 【六三】輿屍之兇下三本有也字【補遺宜獲輿屍之兇 六宜下二本有其字 五】授不得正三本足利本宋闆正作主 故其宜也故作固三本足利本宋闆共同疏言為師之主【十二葉右一行】宋闆主作正 然否與破敗【十三葉右六行】與作為
補遺古本注【初六】齊師者也無也字 【六四】無應無應不可以行無無應二字 【六五】有禽也也上有者字 物先犯己巳作也 非其道也也上有者字疏而獲其罪【十二葉右三行】宋闆獲作有
比
考異古本經有他吉他作它三本足利本宋闆同下文仿此注【象曰】諸侯以比親下一本有也字 【六二】貞吉而已下三本有也字 【六三】二為五應二本宋闆足利本應作貞 故曰比之匪人下有也三本同 【六四】故貞吉也一本故下有曰字 【九五】以顯比而居下位正誤下當作王【補遺據二本宋闆足利本】 非為上道也上下有之字三本同宋闆足利本作非為上之道 【上六】宜其兇也一本也上有者字疏此是甯樂之時【十六葉左一行】宋闆此作比 欲外比也【十九葉右八行】欲作故 五以其顯比【二十葉左四行】五作二
補遺古本注【彖曰】親且安下有也字 【初六】莫不比之下有也字
小畜
考異古本經尚德載載上二本有積字注是以亨下三本有也字 【彖曰】小畜之義下有也字三本宋闆同 何以明之一本無之字 今上九獨能固九三之路今作乎屬上句三本足利本宋闆正嘉皆同 故得既雨既處一本得作曰三本處下有也字 若四五皆能宋闆五作三 【象曰】文德而已下三本有也字 【初九】得義之吉下三本有者也二字【補遺得下二本有其字】足利本作得其義之吉 【九三】不可牽征三本可下有以字足利本作不可不牽征 【六四】而不能犯下三本有也 【上九】以征必兇下二本有也字 故曰君子征兇下二本宋闆有也字 故可得少進不可盡陵也進下有而字盡上有得字三本同 畜之極也二本足利本也上有者字 說征之輻下有也字二本同疏故雲小畜【二十一葉左六行】宋闆雲作名不被摧抑【二十三葉右三行】摧作擁 三不害己巳故得其
血去除【二十五葉右七行】作三不能害己故得其血去除 其惕出故【二十五葉右七行】故作防正嘉二本同 非是總為之辭【右八行】為作凡正嘉同萬厯一本作咎非也 又已處小畜盛極【二十六葉左四行】又作者屬上 輿軸相連【二十七葉左九行】輿作與
補遺古本注【彖曰】故九三不可以進故下有也字 【上九】則然坤本則然作然則足利本同 初九九五其複五作二二本宋闆足利本同疏畜之則通【二十七葉左四行】宋闆之作極 無所可畜【同上】所可作可所 軸車劇也【九行】軸作輻
履
考異古本注【彖曰】履虎尾有不見咥者有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