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講稿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逺人以下則因費以明隠即用以見體言誠以下則自隠而之費由體以達用大哉聖道章乃總言道之體用發育峻極體之極于至大而無外三百三千用之入于至小而無間仲尼一章又言聖人該道之體用唯至聖用之所以行唯至誠體之所以立天無聲臭則用即體體即用吾道之極緻然首章言道之在天由體之用此聖人一理渾然泛應曲當之事末章言人之造道由用之體此學者于枝葉零碎處一一用工而後合成一個大本也一部中庸隻如此看便見日用之間無一事一物不是合做底事件聖賢之言無一字半句不是分明底指訣先儒所以中夜以思不覺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也雖然用之不盡理亦無盡暇日當細論之
中庸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無不持載無不覆帱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第三十章】
中庸首章原道之所以得名自率性來末章論化民之效而進于無聲無臭之天中間言誠者天之道則可以贊化育言誠之者人之道則積而明動變化語天地之道悠久而以文王純亦不已證之即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之事然未有如此章言吾夫子道化之妙道者天地人物之本也天地人物道之貌象形着也人梏于私與道為二夫子一身表裡皆道故與天地脗合而無間也夫聖聖之相傳者道道自堯舜而始明夫子所以逺宗堯舜之道而法在其中道之所寓者法法至文武而後備夫子所以近守文武之法而道在其中帝王一中庸也天時天運行之節夫子後天而奉天時所以上律乎天律即法也水土地生成之常夫子安土而敦乎仁所以下襲乎地襲猶因也天地亦一中庸也夫子既法帝王又法天地亦循中庸而巳矣豈區區求合其迹哉辟如天地以下四句又見夫子與天地相似故不違底意天之所以為天者道之髙明也故動而升乎上萬物覆焉夫子得是道之髙明則無不覆矣地之所以為地者道之博厚也故靜而鎮乎下萬物載焉夫子得是道之博厚則無不載矣四時錯行以成寒暑夫子與時偕行與時偕極則合其序矣日月代明以成晝夜夫子之心無時不明無物不照則合其明矣無不覆載者是道廣大之體錯行代明者是道變通之用亦一中庸也萬物并育指無不覆載者而言道之并行指錯行代明者而言大化流行物與無妄各殊其分各适其性而不得以相害一隂一陽獨必有對舒慘明晦似乎相反而實相成奚悖之有夫子成大成小一物不棄仕止久速随時制宜亦由是也小徳川流大徳敦化二句又是此章綱領徳豈有小有大以分而萬則曰小是條貫處流出那敦化底以總而一則曰大是渾淪處敦那化底德者得也大德者夫子得是道之體如無不覆載并育并行是也小德者夫子得是道之用如祖述憲章上律下襲不害不悖是也夫子能盡中庸之道所以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自中庸言之則維天之命于穆不已大徳也日月星辰華嶽河海小徳也這是天地底大哉聖人之道洋洋發育萬物大徳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小德也這是聖人底溥博淵泉而時出之小徳也唯天下至誠經大經立大本大徳也這是吾夫子底奚獨此章哉子思子可謂善形容夫子矣大抵夫子之道本末先後自有次第始焉若有所用其力終焉則無所用其力其造端雖不外乎人心之固有及其至則達天徳于無間曰祖述曰憲章曰上律下襲是猶未離乎拟議也如覆帱如持載如錯行代明固與天地相似然猶與造化為兩也至于并育不害并行不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則上下同流與我為一矣不言夫子之大止言天地之所以大天地之所以為大非天地之大道大也道又即中庸之道也觀天地則知夫子矣雖然天雖大不能載地雖大不能覆而夫子兼天地覆載于一身春不能為夏秋不能為冬月之行遲又不如日之行速而夫子備四時日月于一身至于天地之育萬物有榮有悴有生有滅而夫子道内之生意常自如日月之與四時有盈有昃有愆有伏而夫子之道歴萬世而不朽是天地之大猶有憾而夫子為大天地為小矣又極言之文王不得以逰乎堯舜之天武王不得以逰乎文王之天夫子一身可以堯舜可以文武則其聖于堯舜文武至矣夫子之道如此其大夫子之化如此其久天地不違況聖人乎秦以滅孔氏典籍而亾漢以過魯祠孔而興魯共之衰以壊孔宅唐室之盛以立孔廟有天下者受夫子防極之恩多矣以儒自命者沐天朝道化之澤其可不知吾夫子之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