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學譯文

關燈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

     譯文:人這輩子最大的失去沒有大過死亡的,隻要人還活着,就不算是真正的失去。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

     譯文:人這輩子最大的收獲也沒有大過生命本身的,如果危害到了性命,那麼也不過是一場空,談不上真正的收獲。

     得失之患,啟于不舍。

     譯文:得失之間的憂患和災禍,皆來自于不肯舍棄。

     不予之心,興于愚念。

     譯文:不肯施舍、給予的念頭,發蒙于一些愚蠢的念頭。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

     譯文:人活在這世上,不可能是毫無追求和企圖的。

    先給予然後獲取,順從他人的心理願望,這才是智者的智慧所在啊。

     強者不予,得而複失。

     譯文:勢強的人不肯給予他人,目前所得将來也會失去。

     弱者不予,失之難測。

     譯文:勢弱之人不肯給予他人,将來的損失更是壞到不可預期。

     予非失,乃存也。

     譯文:不要以為給予就是讓自己蒙受了損失,這才是生存的根本。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

     譯文:今日所得無需歡喜,今日之失也許反倒是一樁幸事,功業功名從來不是以得失來衡量的。

     奪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譯文:剝奪他人的利益會招來對方的怨怼,給予他人會令對方于你産生敬意,所謂聲名也就是從這點點給予之中來的。

     順逆卷二 患死者癡,患生者智。

     譯文:憂慮死亡的人,傻;擔心生存的人,聰明。

     安順者庸,安逆者泰。

     譯文:安心享受順境的人難免平庸,安于逆境、隐忍自處的人平安。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譯文:多為他人付出不會讓你一無所有,吝啬少施必定會帶來不測禍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

     譯文:施惠他人也等于是惠澤自身,天道是不會庇佑那些兇神惡煞的。

     順由予生,逆自虐起。

     譯文:順境之得來自于不斷的給予,逆境之禍來自于殘忍的自私心理。

     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

     譯文:君子不責怪他人的小小過失,反倒會為他們的喪失德性而感到痛心。

     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

     譯文:小人不采納聖賢的教誨,隻會怨恨自己沒有勢力。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

     譯文:君子遇到挫折不順卻不會危險臨命,小人境遇順達卻難得長久。

     福禍不侵,心靜可也。

     譯文:對福禍得失的來來往往,若能做到不被打擾,那樣就能讓内心平靜下來。

     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譯文:看一個人是否真的對世情開悟,可觀其是否做到對自身的苦難與歡樂都保持如一的平和與不抱怨的态度。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

     譯文:那些受人尊崇的地位都是别人給予的,如果失去了人們的支持,這個人也就地位卑微了。

     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

     譯文:地位卑下的人自強不息,憑借着這份上進心也可突破命運的牢籠,獲得他人的擁戴,收獲尊崇地位。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譯文:用金錢買官爵祿位,即便得到了也不會是什麼好事。

     以勢迫人,威而有虞。

     譯文:許多時候,擁有權勢的人習慣于以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來迫使别人接受一些事情,雖然可以一時威風,事情也進展順利,其實卻因此暗藏危機,後患無窮。

     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

     譯文:錢不是萬能的,對于金錢的迷戀和使用更是不可過度,權力的行使也萬萬不可放縱,事情做過了頭就會發生異變了。

     貧者勿輕,其忠貴也。

     譯文:暫時貧困中的人們啊,請不要看輕自己,你身上的忠誠品格和盡心盡力的為人态度是彌足珍貴的。

     卑者莫棄,其義厚也。

     譯文:地位低卑的人不要自暴自棄,地位低下卻可做到義薄雲天,這種德性寬厚仁道啊。

     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

     譯文: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作為屬下忠誠于那些英明的領導者,恩義施加于那些謙謙道德君子,一定會有所回報的。

     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

     譯文:榮譽不是他人主動給予的就不要急着拿下,拼命往自己臉上貼金,這樣取得的東西就不再是榮譽了。

     功不争乃獲,獲之則功也。

     譯文:不與他人争功,才能獲得功勞,能收獲到的就是你的功勞了。

    (功勞何須争?功勞何敢争?) 休戚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

     譯文:這大千世界裡面的紛繁複雜事物雖然看上去各不相同,但這事物背後的道理卻是相通的。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譯文:人與人的命數不同,但将心比心,人的感情其實都是相同的。

     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譯文:你的快樂可帶動他人的快樂,你的憂傷也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