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錄

關燈
卷五。

    ) 劉知幾《史通·序傳》、《史通·惑經》、《史通·自叙》韓愈《後漢三賢傳》(《韓文公集》。

    )《晉書·天文志》《隋書·天文志》《舊唐書·呂才傳》楊文昌《論衡序》晏殊《列子有力命、王充〈論衡〉有命祿,極言必定之緻,覽之有感》(《宋文■》卷十五。

    ) 贊甯《難王充〈論衡〉》三篇(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引。

    ) 洪适《論衡跋》(《盤洲文集》卷六三。

    ) 《臨安志》(《事文類聚》卷十一引。

    ) 呂南公《題王充〈論衡〉後》(《宋文■》卷一三一。

    )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二子類雜家《論衡》高似孫《子略》卷四《論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論衡》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諸子《論衡》王應麟《玉海》卷六二《藝文門·論類》漢《論衡》黃震《黃氏日鈔》卷五七諸子三《論衡》劉章《刺〈刺孟〉》(郎瑛《七修續稿》卷四《辨證類·書名沿作》引。

    劉章原篇已佚。

    ) 《文獻通考·經籍考》四一子雜家《論衡》韓性《論衡序》黃瑜《雙槐歲鈔》卷六《論衡》謝肇浙《文海披沙》卷一《論衡相背》、《漢時四諱》沈雲楫《論衡序》(程榮本《漢魏叢書》。

    ) 虞淳熙《論衡序》(程榮本《漢魏叢書》。

    )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八《九流緒論·論衡》熊伯龍《無何集·叙錄自述》、《無何集·讀論衡說》、《無何集·讀論衡法》、《無何集·或問》熊正笏《勿廣餘言集》(《無何集》後附。

    ) 王清作《熊鐘陵〈無何集〉序》傅岩《論衡序》(明天啟六年刻本。

    ) 劉光鬥《論衡序》(天啟傅刻本。

    ) 施莊《論衡序》(天啟傅刻本。

    ) 閻光表《論衡序》(天啟傅刻本。

    ) 李贽《藏書》卷三七《儒臣傳·詞學儒臣·王充》臧琳《經義雜記》卷十六《論衡》杭世駿《古今史論大觀》後編八《論衡》杭世駿《道古堂文集》卷二二《論王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二○子部雜家四《論衡》《四庫全書》乾隆批語《讀王充論衡》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卷四子類宋刊本《論衡》黃丕烈《荛圃藏書題識》卷五《論衡》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六王谟《論衡跋》(《增訂漢魏叢書》本。

    )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六《王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二七《跋論衡》章學誠《文史通義》卷三《匡謬》汪璐《藏書題識》卷二子部《論衡》孫星衍《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卷二《論衡》恽敬《讀論衡》(《大雲山房集》。

    ) 趙坦《保甓齋劄記》《王充論衡》趙坦《保甓齋文錄》卷上《書論衡後》梁章钜《退庵随筆》卷十七《王充論衡》劉熙載《藝概·論衡》梁玉繩《瞥記》卷五《論衡·問孔篇》陳鳣《策對》卷四《論衡》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中《論衡》(程榮本《漢魏叢書》。

    ) 蔣光煦《東湖叢記》卷六《論衡》朱學勤《結一廬遺文》卷下《明鈔本論衡跋》俞樾《論衡評議補錄》(《諸子評議補錄》。

    ) 俞樾《湖樓筆談》卷七《論衡·語增》黃式三《儆居集·雜著》三《對王仲任〈雷虛〉問》黃式三《儆居集·讀子集》《讀王仲任〈論衡〉》黃會來《讀書劄記·讀論衡》周廣業《意林注·論衡跋》李慈銘《越缦堂讀書記》卷上《論衡》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十九明刊盧文弨校本《論衡》瞿镛《鐵琴銅劍樓藏書志》卷十六宋刊本《論衡》譚獻《複堂日記·論衡》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五七通津草堂本《論衡》曹元忠《箋經堂所見宋元書題跋》宋刊元修牍背紙印《論衡》殘本跋葉德輝《郋園讀書志》卷五通津草堂本《論衡》缪荃孫《藝風堂藏書續記》卷二通津草堂本《論衡》譚宗浚《論衡跋》(金錫齡編《學海堂四集》。

    ) 楊守敬《論衡校錄》陳揆校明通津草堂本跋陳揆校明程榮刻《漢魏叢書》本跋王振聲校明刻本跋孫诒讓《劄迻》平步青《安越堂外集》卷四《書論衡後》王钺《讀書蕞殘·讀論衡》章炳麟《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國故論衡·原道》上、《國故論衡·辨性》、《檢論·學變》、《檢論·原教》餘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論衡》孫人和《論衡舉正自序》莫伯骥《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子部一《論衡》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宋刊元明遞修本《論衡》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論衡》張九如《與章士钊書》(《甲寅周刊》1914年第一卷41号。

    ) 章士钊《答張九如書》(《甲寅周刊》1914年第一卷41号。

    ) 章士钊《邏輯指要》章钰校清崇文書局《子書百家》本跋悼庵過錄楊校宋本題記朱宗萊《論衡校錄》朱宗萊《校元至元本題記》唐蘭《讀論衡》胡适《王充的論衡》(《現代學生》第一卷四、六、八、九期。

    ) 黃侃《漢唐學論》(《中天季刊》第一卷4号。

    ) 劉文典《三馀劄記》卷二《論衡》斠補》張右源《王充學說的梗概和治學方法》(1923年6月,東南大學《國學叢刊》二卷3期。

    ) 董康《書舶庸談》卷三《1926年3月14日日記·記日本圖書寮藏書》《館藏宋本〈論衡〉殘卷校勘記小序》(《國立曆史博物館叢刊》第二冊,1926年12月。

    ) 張栩《〈論衡〉論》(《玉海堂雜著》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稿本。

    ) 劉盼遂《〈論衡〉注删要》(《北平圖書館月刊》,1929年第3卷4号。

    )劉盼遂《王充〈論衡〉篇數殘佚考》(《學文雜志》,1932年第5期。

    )劉盼遂《論衡校箋》(《北平圖書館月刊》,1934年第8卷5~6号。

    )金德建《〈白虎通義〉與王充〈論衡〉之關系》(《古籍叢考》140~157頁。

    ) 容肇祖《〈論衡〉中無僞篇考》(天津《大公報·史地周刊》1936年6月26日。

    ) 張宗祥《論衡校訂》三卷附記張宗祥《校注論衡》序言黃晖《論衡校釋》自序劉盼遂《論衡集解》序(蘇)阿伯洛尼·彼得羅夫《王充——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和啟蒙者》(蘇聯科學院出版局,1955年1月出版。

    1956年,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李時的譯本。

    ) 田昌五《王充及其〈論衡〉》(1958年三聯書店出版,1973年修訂再版題名《王充——古代的戰鬥唯物論者》。

    ) 陳直《〈論衡·謝短篇〉疑難問題新解》(《文史哲》1962年第2期。

    )朱謙之《王充著作考》(《文史》第一輯,1962年10月。

    ) 蔣祖怡《〈論衡〉篇數考》(《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1962年11月。

    )萌芽《評王充的〈實知〉、〈知實〉》(《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75年第1期。

    ) 袁烙《揭露儒家兩面派“佞人”的戰鬥檄文——讀王充〈論衡·答佞篇〉》(陝西日報,1975年5月29日,第3版。

    ) 李海生《董仲舒的尊孔法古與王充的反孔批儒》(解放日報,1976年5月3日,第3版。

    ) 周桂钿《王充反孔嗎?》(光明日報,1979年1月11日,第4版。

    ) 吳光《王充“效驗”論淺析》(《社會科學研究(四川)》,1980年,第3期。

    ) 黎振周《玄學與王充》(《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文科版)》,1980年,創刊号。

    ) 曾立格《〈論衡〉中心理學思想初探》(《心理學報》,1980年,第12卷4期。

    ) 方立天《王充的戰鬥精神——讀〈論衡〉》(人民日報,1981年1月22日,第5版。

    ) 鄒■《王充的心理學思想》(《河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1期。

    ) 鄭如心《王充的哲學思想與漢代的生物學》(《齊魯學刊》,1982年,第4期。

    ) 李漢松《王充〈論衡〉中的心理學思想》(《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82年,第4期。

    ) 石文英《王充論“奇”——讀〈論衡·超奇篇〉劄記》(《廈門大學學報》,1982年,第3期。

    ) 周桂钿《王充究竟屬于哪一家》(《浙江學刊》,1982年,第4期。

    ) [台灣]田宗堯《王充對漢代迷信思想的駁斥》(《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年,第1期。

    ) 周桂钿《王充氣論思想》(《社會科學(甘肅)》,1983年3月2日。

    )高漢聲《論王充的心理學思想》(《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3月,第40期。

    ) 周桂钿《論王充的宇宙觀——與馮憬遠、呂鴻儒等同志再商榷》(《鄭州大學學報》,1983年4月,第62期。

    ) 馮憬遠《淺談王充宇宙觀的幾個問題——再答周桂钿同志》(《鄭州大學學報》,1983年4月,第69期。

    ) 周桂钿《王充天論》(《求索》,1983年5月,第32期。

    ) 吳光《王充學說的根本特點——“實事疾妄”》(《學術月刊》,1983年6月16日。

    ) 王道行《簡論王充的心理學思想》(《江西師大學報》,1984年1月,第19期。

    ) 周桂钿《王充性命論探讨》(《北師大學報》,1984年3月,第55期。

    )王生平《王充和董仲舒針鋒相對嗎?》(《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3月,第32期。

    ) 吳志雄《王充“證驗”邏輯述略》(《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年3月,第49期。

    ) 鄭文《荀況對王充的思想影響》(《河北學刊》,1984年4月,第63期。

    ) 馮寶志《王充“效驗”說辯析》(《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年4月,第60期。

    ) 朱紹侯《王充對諸子的評價》(《河南大學學報》,1984年4月,第49期。

    ) 周桂钿《王充偶然論試析——同台灣學者羅光、徐複觀先生商榷》(《浙江學刊》,1984年6月,第82期。

    ) 朱紹侯《論王充對孔子及儒家學派的評價》(《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1月,第7期。

    ) 黃開國《王充元氣自然論簡析》(《浙江學刊》,1985年1月,第75期。

    ) 鄭如心《王充的哲學思想與漢代的氣象學》(《中國哲學史研究》,1985年1月,第43期。

    ) 張祥浩《“王充批判董仲舒”辯》(《浙江學刊》,1985年5月,第71期。

    ) 邵毅平《明代以前〈論衡〉評價綜論》(《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2月,第106期。

    ) 王舉忠《“人有知學則有力矣”——王充論“知識就是力量”》(《遼甯大學學報》,1986年4月,第13期。

    ) 劉亦冰《論王充對孔子思想的研究》(《紹興師專學報》,1988年,第2期。

    ) 周桂钿《王充效驗論探索——小評台灣學者對王充的研究》(《學術研究》,1988年,第5期。

    ) 尹文清《王充心理學思想新論兼議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研究方法》(《心理學報》,1988年,22卷第2期。

    ) 王舉忠《論王充的優勝劣敗理論及其對神學目的論的批判》(《遼甯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 朱亞宗《王充:近代科學精神的超前覺醒》(《求索》,1990年,第1期。

    ) 鄭如心《王充的哲學思想與漢代的天文學》(《東北師大學報》,1990年,第3期。

    ) 趙希全《論王充的充滿理性精神的道德規範論》(《牡丹江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

    ) 周桂钿《王充著作考》(河南高校《古籍整理》1992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