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篇第四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征兆出現。
參見本書《訂鬼篇》。
(8)杞(qǐ乞)國: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
姒姓。
西周時在今河南杞縣,春秋時遷到今山東昌樂、安丘一帶。
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杞”當作“莒”。
圮(pǐ痞):倒塌。
(9)事以類:這裡指同屬于不幸的事。
(10)又:當為“夫”字的形誤。
(11)城:據文意“城”字衍,當删。
仞(rèn任):參見5·5注(1)。
楹(yíng盈):柱子。
(12)女(rǔ汝):通“汝”,你。
素缟(gǎo搞):喪服。
河:這裡指黃河。
“素缟哭河”事,見《穀梁·成五年傳》。
但“女”字不可解,恐有奪誤。
本書《感虛篇》亦說哭河事。
(13)河流通:傳說晉景公時,梁山(今山西西部呂梁山)崩,黃河被堵塞不通,景公接受别人的建議,穿着喪服向河哭泣,河水就通了。
參見本書《感虛篇》。
(14)魯君: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魯君”當作“齊君”。
【譯文】 頓牟反叛,趙襄子帶兵讨伐頓牟。
晉軍到達頓牟城下,頓牟的城牆崩塌了十多丈,趙襄子鳴金而退兵。
如果杞梁之妻痛哭而城牆崩塌,那麼趙襄子的軍隊中有哭泣的人嗎?秦國将要滅亡,鹹陽城門向内倒塌;霍光家族要衰敗,家裡的牆自己倒塌了。
是誰向秦宮、霍光家哭泣呢?然而城門崩垮院牆倒塌,是秦國、霍光家族敗亡的征兆。
也許是當時杞國的城牆剛好要倒塌,而杞梁之妻又恰好在城下痛哭,正如燕國天氣正好變冷,而鄒衍偶然對天呼号一樣。
兩件事同屬一類,發生的時間又恰巧相連,聽到的人,有的因此也就相信兩者真有因果關系了。
再說城老了,牆就朽壞,也有自動倒塌的。
一位婦人的痛哭,就能倒掉五丈城牆,如此說來,一個指頭就能摧毀三仞高的柱子了。
春秋時期,山峰多有變化。
山和城是同一類事物。
痛哭能使城牆倒塌,又能夠哭垮山嗎?你相信了晉景公穿着孝服去向河而哭,被堵塞的河水就流通了的說法,那麼相信杞梁妻痛哭能使城牆倒塌,本來也就是應該的了。
考察杞梁是随軍出征戰死的,沒有活着回來。
他的妻子迎接靈柩,齊莊公在路上吊唁,杞梁妻不接受這種吊唁,棺材運回家中,齊莊公到她家裡去吊唁,并沒有講到杞梁妻在城下痛哭的事情。
本來是随軍出征戰死,随軍戰死并不在城中,杞梁妻向城痛哭,哭的不是地方。
如此說來杞梁之妻痛哭而城牆倒塌的事情,又是荒誕無稽的說法了。
【原文】 43·11因類以及,荊轲秦王(1),白虹貫日(2);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計(3),太白食昴(4),複妄言也。
夫豫子謀殺襄子(5),伏于橋下,襄子至橋心動(6)。
貫高欲殺高祖(7),藏人于壁中(8),高祖至柏人(9),亦動心(10)。
二子欲刺兩主,兩主心動。
實論之。
尚謂非二子精神所能感也,而況荊轲欲刺秦王,秦王之心不動,而白虹貫日乎?然則白虹貫日,天變自成,非轲之精為虹而貫日也。
鈎星在房、心間,地且動之占也。
地且動,鈎星應房、心。
夫太白食昴,猶鈎星在房、心也。
謂衛先生長平之議,令太白食昴,疑矣!歲星害鳥尾(11),周、楚惡之(12);。
。
然之氣見(13),宋、衛、陳、鄭災(14)。
案時周、楚未有非,而宋、衛、陳、鄭未有惡也。
然而歲星先守尾(15),災氣署垂于天(16),其後周、楚有禍,宋、衛、陳、鄭同時皆然。
歲星之害周、楚,天氣災四國也,何知白虹貫日不緻刺秦王,太白食昴使長平計起也(17)? 【注釋】 (1)荊轲:參見16·28注(1)。
秦王:即嬴政。
參見9·11注(7)。
“荊轲”下脫一“刺”字。
(2)白虹貫日:參見19·5注(1)。
(3)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計:參見19·5注(2)。
(4)太白食昴:參見19·5注(3)“太白蝕昴”條。
(5)豫子:即豫讓。
參見19·5注(9)。
(6)以上事參見《史記·刺客列傳》。
(7)貫高:參見19·5注(11)。
(8)壁:夾牆。
(9)柏人:古縣名,在今河北内丘東北。
(10)以上事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11)歲星:即木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
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是11·8622年,古人誤認為是十二年,用它來紀年,故稱“歲星”。
這種歲星紀年法,每隔一定時間,就誤差一年。
害:侵犯。
古人把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認為歲星每年運行一個等分。
由于計算誤差,到一定的時間,歲星并不在應到達的等分裡,而是越過它,到了下一個等分裡。
迷信說法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征兆,說正對歲星的等分裡的星宿受到了侵犯。
鳥:指南方的一組星宿“朱雀”。
古人把二十八宿分為東、南、西、北四組,南方這組星宿排列的形狀像隻鳥,南方屬火,所以稱為“朱雀”。
尾:指“朱雀”這一組星宿中形狀像鳥尾的星宿。
(12)周:春秋時東周君主的直轄地區,在今河南洛陽一帶。
楚:春秋時楚國,占有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及安徽西南部。
周楚惡之:公元前545年,歲星越過應到的等分,所在位置正對着朱雀尾部的星宿。
迷信說法認為,天上的星宿分别配屬于地上的政治區域,而朱雀尾部的星宿配屬于周、楚兩國,象征這兩國将會遭到災禍,所以他們對此很憎惡。
參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13)。
。
(lín林)然:這裡指慧星拖的尾巴。
。
。
然之氣:指慧星。
古代迷信說法,認為慧星的出現,是人間要發生災禍的征兆。
(14)宋、衛、陳、鄭災:參見6·1注(15)。
(15)守:守備,這裡指侵入。
(16)署:當作“著”,形聲相近而誤。
著垂:垂現。
(17)據上句,“使”字上宜有“非”字。
【譯文】 以此類推,荊轲謀刺秦王,出現白虹貫穿太陽的現象,衛先生為秦國謀劃長平之戰後的策略,出現金星侵犯昴宿的現象,也是荒誕的說法。
豫讓謀殺趙襄子,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橋頭心動覺察。
貫高預謀殺害劉邦,暗藏人在夾牆中,劉邦到達伯人縣,也心動覺察。
兩人預謀刺殺兩位君主,兩位君主都心動覺察。
據實而論此事,尚且說不是兩人的精神所能觸動的。
何況荊轲想刺殺秦王,連秦王的心也沒有被觸動,怎麼能使白虹貫日呢?如此說來,白虹貫日是由于天象變化而自然形成的,并不是荊轲的精氣化為白虹穿過了太陽。
鈎星運行到房宿、心宿之間,是大地将要發生震動的征兆。
大地将要震動,鈎星就相應地運行到房宿和心宿之間作為預兆。
金星侵犯昴宿,好比鈎星運行到房宿和心宿之間。
說衛光生對長平之戰後的建議,使金星侵犯昴宿,可疑得很。
歲星侵入“朱雀”的尾部,周國和楚國很憎惡這種天象。
慧星出現,宋、衛、陳、鄭四國都遭災害。
考察當時的周國和楚國,沒有什麼過錯,而宋、衛、陳、鄭四國也沒有惡迹。
然而歲星首先侵入“朱雀”尾部,災氣在天空垂現,在此之後,周國、楚國才有災禍,宋、衛、陳、鄭四國同時都遭了災禍。
歲星使周、楚二國遭禍,天氣使宋、衛、陳、鄭四國受災,怎麼知道不是“白虹貫日”導緻荊轲殺秦王,不是“太白食昴”引起衛先生在長平出謀畫策呢?
參見本書《訂鬼篇》。
(8)杞(qǐ乞)國: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
姒姓。
西周時在今河南杞縣,春秋時遷到今山東昌樂、安丘一帶。
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杞”當作“莒”。
圮(pǐ痞):倒塌。
(9)事以類:這裡指同屬于不幸的事。
(10)又:當為“夫”字的形誤。
(11)城:據文意“城”字衍,當删。
仞(rèn任):參見5·5注(1)。
楹(yíng盈):柱子。
(12)女(rǔ汝):通“汝”,你。
素缟(gǎo搞):喪服。
河:這裡指黃河。
“素缟哭河”事,見《穀梁·成五年傳》。
但“女”字不可解,恐有奪誤。
本書《感虛篇》亦說哭河事。
(13)河流通:傳說晉景公時,梁山(今山西西部呂梁山)崩,黃河被堵塞不通,景公接受别人的建議,穿着喪服向河哭泣,河水就通了。
參見本書《感虛篇》。
(14)魯君: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魯君”當作“齊君”。
【譯文】 頓牟反叛,趙襄子帶兵讨伐頓牟。
晉軍到達頓牟城下,頓牟的城牆崩塌了十多丈,趙襄子鳴金而退兵。
如果杞梁之妻痛哭而城牆崩塌,那麼趙襄子的軍隊中有哭泣的人嗎?秦國将要滅亡,鹹陽城門向内倒塌;霍光家族要衰敗,家裡的牆自己倒塌了。
是誰向秦宮、霍光家哭泣呢?然而城門崩垮院牆倒塌,是秦國、霍光家族敗亡的征兆。
也許是當時杞國的城牆剛好要倒塌,而杞梁之妻又恰好在城下痛哭,正如燕國天氣正好變冷,而鄒衍偶然對天呼号一樣。
兩件事同屬一類,發生的時間又恰巧相連,聽到的人,有的因此也就相信兩者真有因果關系了。
再說城老了,牆就朽壞,也有自動倒塌的。
一位婦人的痛哭,就能倒掉五丈城牆,如此說來,一個指頭就能摧毀三仞高的柱子了。
春秋時期,山峰多有變化。
山和城是同一類事物。
痛哭能使城牆倒塌,又能夠哭垮山嗎?你相信了晉景公穿着孝服去向河而哭,被堵塞的河水就流通了的說法,那麼相信杞梁妻痛哭能使城牆倒塌,本來也就是應該的了。
考察杞梁是随軍出征戰死的,沒有活着回來。
他的妻子迎接靈柩,齊莊公在路上吊唁,杞梁妻不接受這種吊唁,棺材運回家中,齊莊公到她家裡去吊唁,并沒有講到杞梁妻在城下痛哭的事情。
本來是随軍出征戰死,随軍戰死并不在城中,杞梁妻向城痛哭,哭的不是地方。
如此說來杞梁之妻痛哭而城牆倒塌的事情,又是荒誕無稽的說法了。
【原文】 43·11因類以及,荊轲秦王(1),白虹貫日(2);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計(3),太白食昴(4),複妄言也。
夫豫子謀殺襄子(5),伏于橋下,襄子至橋心動(6)。
貫高欲殺高祖(7),藏人于壁中(8),高祖至柏人(9),亦動心(10)。
二子欲刺兩主,兩主心動。
實論之。
尚謂非二子精神所能感也,而況荊轲欲刺秦王,秦王之心不動,而白虹貫日乎?然則白虹貫日,天變自成,非轲之精為虹而貫日也。
鈎星在房、心間,地且動之占也。
地且動,鈎星應房、心。
夫太白食昴,猶鈎星在房、心也。
謂衛先生長平之議,令太白食昴,疑矣!歲星害鳥尾(11),周、楚惡之(12);。
。
然之氣見(13),宋、衛、陳、鄭災(14)。
案時周、楚未有非,而宋、衛、陳、鄭未有惡也。
然而歲星先守尾(15),災氣署垂于天(16),其後周、楚有禍,宋、衛、陳、鄭同時皆然。
歲星之害周、楚,天氣災四國也,何知白虹貫日不緻刺秦王,太白食昴使長平計起也(17)? 【注釋】 (1)荊轲:參見16·28注(1)。
秦王:即嬴政。
參見9·11注(7)。
“荊轲”下脫一“刺”字。
(2)白虹貫日:參見19·5注(1)。
(3)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計:參見19·5注(2)。
(4)太白食昴:參見19·5注(3)“太白蝕昴”條。
(5)豫子:即豫讓。
參見19·5注(9)。
(6)以上事參見《史記·刺客列傳》。
(7)貫高:參見19·5注(11)。
(8)壁:夾牆。
(9)柏人:古縣名,在今河北内丘東北。
(10)以上事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11)歲星:即木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
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是11·8622年,古人誤認為是十二年,用它來紀年,故稱“歲星”。
這種歲星紀年法,每隔一定時間,就誤差一年。
害:侵犯。
古人把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認為歲星每年運行一個等分。
由于計算誤差,到一定的時間,歲星并不在應到達的等分裡,而是越過它,到了下一個等分裡。
迷信說法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征兆,說正對歲星的等分裡的星宿受到了侵犯。
鳥:指南方的一組星宿“朱雀”。
古人把二十八宿分為東、南、西、北四組,南方這組星宿排列的形狀像隻鳥,南方屬火,所以稱為“朱雀”。
尾:指“朱雀”這一組星宿中形狀像鳥尾的星宿。
(12)周:春秋時東周君主的直轄地區,在今河南洛陽一帶。
楚:春秋時楚國,占有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及安徽西南部。
周楚惡之:公元前545年,歲星越過應到的等分,所在位置正對着朱雀尾部的星宿。
迷信說法認為,天上的星宿分别配屬于地上的政治區域,而朱雀尾部的星宿配屬于周、楚兩國,象征這兩國将會遭到災禍,所以他們對此很憎惡。
參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13)。
。
(lín林)然:這裡指慧星拖的尾巴。
。
。
然之氣:指慧星。
古代迷信說法,認為慧星的出現,是人間要發生災禍的征兆。
(14)宋、衛、陳、鄭災:參見6·1注(15)。
(15)守:守備,這裡指侵入。
(16)署:當作“著”,形聲相近而誤。
著垂:垂現。
(17)據上句,“使”字上宜有“非”字。
【譯文】 以此類推,荊轲謀刺秦王,出現白虹貫穿太陽的現象,衛先生為秦國謀劃長平之戰後的策略,出現金星侵犯昴宿的現象,也是荒誕的說法。
豫讓謀殺趙襄子,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橋頭心動覺察。
貫高預謀殺害劉邦,暗藏人在夾牆中,劉邦到達伯人縣,也心動覺察。
兩人預謀刺殺兩位君主,兩位君主都心動覺察。
據實而論此事,尚且說不是兩人的精神所能觸動的。
何況荊轲想刺殺秦王,連秦王的心也沒有被觸動,怎麼能使白虹貫日呢?如此說來,白虹貫日是由于天象變化而自然形成的,并不是荊轲的精氣化為白虹穿過了太陽。
鈎星運行到房宿、心宿之間,是大地将要發生震動的征兆。
大地将要震動,鈎星就相應地運行到房宿和心宿之間作為預兆。
金星侵犯昴宿,好比鈎星運行到房宿和心宿之間。
說衛光生對長平之戰後的建議,使金星侵犯昴宿,可疑得很。
歲星侵入“朱雀”的尾部,周國和楚國很憎惡這種天象。
慧星出現,宋、衛、陳、鄭四國都遭災害。
考察當時的周國和楚國,沒有什麼過錯,而宋、衛、陳、鄭四國也沒有惡迹。
然而歲星首先侵入“朱雀”尾部,災氣在天空垂現,在此之後,周國、楚國才有災禍,宋、衛、陳、鄭四國同時都遭了災禍。
歲星使周、楚二國遭禍,天氣使宋、衛、陳、鄭四國受災,怎麼知道不是“白虹貫日”導緻荊轲殺秦王,不是“太白食昴”引起衛先生在長平出謀畫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