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仲尼與于蠟賓①
關燈
小
中
大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原文】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②,事畢,出遊于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衆以為殃。
足謂小康。
” 【注釋】 ①本節選自《禮運》。
《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社會曆史的進化,禮的起源、内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内容,表達了儒家社會曆史觀和對禮的看法。
②蠟(zha):年終舉行的祭祀,又稱蠟祭。
③觀(guan):宗廟門外兩旁的樓。
(4)喟(kui)然:感歎的樣子。
(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會準則。
(6)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
英:英明君主。
(7)逮:趕上。
(8)矜:同“鳏”,老而無妻的人。
孤:年幼無父的人。
獨:年老無子的人。
廢疾:肢體殘廢的人。
(9)分(fei):職分。
(10)歸:女子出嫁。
(11)謀:指陰謀詭計。
(12)外戶:住宅外面的門。
(13)隐:消逝。
(14)大人:這裡指國君。
世:父親傳位給兒子。
及:哥哥傳位給弟弟。
(15)郭:外城。
溝池:護城河。
(16)笃:淳厚。
(17)田裡:田地與住宅。
(18)賢:尊重。
(19)功:成就功業。
(20)用是:因此。
(21)兵:這裡指戰争。
(22)選:指傑出的人物。
(23)著:彰顯。
義:指合理的事情。
(24)考:成就。
(25)刑:典範。
讓:禮讓。
(26)埶(shi):同“勢”,指職務。
去:斥退。
【譯文】 從前,孔于曾加過魯國的蠟祭。
祭記結束後,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覺感慨長歎。
孔子的感歎,大概是感歎魯國的現狀。
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帥為什麼歎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設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
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
所以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
男子各盡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
人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衆以為殃。
足謂小康。
” 【注釋】 ①本節選自《禮運》。
《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社會曆史的進化,禮的起源、内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内容,表達了儒家社會曆史觀和對禮的看法。
②蠟(zha):年終舉行的祭祀,又稱蠟祭。
③觀(guan):宗廟門外兩旁的樓。
(4)喟(kui)然:感歎的樣子。
(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會準則。
(6)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
英:英明君主。
(7)逮:趕上。
(8)矜:同“鳏”,老而無妻的人。
孤:年幼無父的人。
獨:年老無子的人。
廢疾:肢體殘廢的人。
(9)分(fei):職分。
(10)歸:女子出嫁。
(11)謀:指陰謀詭計。
(12)外戶:住宅外面的門。
(13)隐:消逝。
(14)大人:這裡指國君。
世:父親傳位給兒子。
及:哥哥傳位給弟弟。
(15)郭:外城。
溝池:護城河。
(16)笃:淳厚。
(17)田裡:田地與住宅。
(18)賢:尊重。
(19)功:成就功業。
(20)用是:因此。
(21)兵:這裡指戰争。
(22)選:指傑出的人物。
(23)著:彰顯。
義:指合理的事情。
(24)考:成就。
(25)刑:典範。
讓:禮讓。
(26)埶(shi):同“勢”,指職務。
去:斥退。
【譯文】 從前,孔于曾加過魯國的蠟祭。
祭記結束後,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覺感慨長歎。
孔子的感歎,大概是感歎魯國的現狀。
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帥為什麼歎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設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
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
所以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
男子各盡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