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宋 胡安國 撰
闵公【公名啓方莊公之子史記雲名開諡法在國逢難曰闵】
周【惠王十六年】
鄭【文公十二年】
齊【桓公二十五年管仲為政】
宋【桓公二十一年】
晉【獻公十六年是年晉作二軍】
衞【懿公八年魯闵二年狄滅衞宋桓公立衞戴公以廬于曹戴公名申立其年卒而立文公】
蔡【穆公十四年】
曹【昭公元年】
滕【詳見隐公元年】
陳【宣公三十二年】
?【詳見隐公元年及僖公元年】
薛【魯莊公三十一年薛伯卒】
莒【詳見隐公元年】
邾【文公五年】
許【穆公三十七年】
小邾【見莊公元年】
楚【成王十一年令尹子文為政】
秦【詳見隐公元年】
吳【詳見隐公元年】
越【詳見隐公元年】
【庚惠王十申六年】元年【齊桓二十五年晉獻十六年衞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鄭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陳宣三十二年?惠十二年宋桓二十一年秦成三年楚成十一年】
春王正月
【不書即位内無所承上不請命也莊公薨子般卒慶父夫人利闵公之幼而得立焉是内不承國于先君也按周制王哭諸侯則大宗伯為上相未有諸侯之薨而不告于王者也職喪掌諸侯之喪以國之喪禮涖其禁令序其事凡國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則诏賛主人未有諸侯之子主喪而王不遣使者也今魯有大故不告于周闵既主喪而王不遣使是上不請命于天子也内無所承上不請命故不書即位正人道之大倫也】音注【般音班使去聲】
齊人救郉
【凡書救者未有不善之也救在京師則罪列國子突救衞是也救在夷狄則罪諸侯狄救齊吳救陳是也救在遠國則罪四鄰晉陽處父帥師伐楚以救江是也救而不速救者則書所次以罪其慢叔孫豹救晉次于雍榆是也救而不敢救者則書所至以罪其怯齊侯伐我北鄙圍成公救成至遇是也兵者春秋之所甚重衞靈公問陳孔子對曰爼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獨至于救兵而書法若此聖人之情見矣其稱人将卑師少也】音注【處上聲見音現】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音注【落姑齊地】
季子來歸
【按左氏盟于落姑請複季友也其曰季子賢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自外至者為歸是嘗出奔矣何以不書莊公薨子般弑慶父主兵勢傾公室季子力不能支避難而出奔恥也魯國方危内賊未讨國人思得季子以安社稷而公為落姑之盟以請于齊則是賢也春秋欲沒其恥故不書奔欲旌其賢故特稱季子聖人之情見矣隐惡而?善舜也樂道人之善惡稱人之惡孔子也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春秋也明此可以蓄納污之德樂與人為善矣其不稱公子見季友自以賢德為國人所與不縁宗親之故也堯敦九族而急親賢退嚚訟周厚本枝而庸旦仲黜蔡鮮義皆在此而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着矣此義行則内無貴戚任事之私外無棄親用羁之失而國不治者未之有也此春秋待來世之意】音注【難去聲樂入聲鮮音仙殺去聲】
冬齊仲孫來
【仲孫齊大夫也其不稱使而曰來者畧其君臣之常詞以見桓公使臣不以禮仲孫事君不以忠也按左氏齊侯憂魯使仲孫來省難何以言使臣不以禮也鄰有弑逆則當聲罪戒嚴修方伯之職以奉天讨而更使計謀之士窺觇虛實有乘亂取國之心則使臣非以禮矣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巳君其務甯魯難而親之何以言事君不以忠也陳恒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請讨焉豈曰齊人方強姑少待之也不勸其君急于讨賊而俟其自斃則事君非以忠矣使慶父稔惡闵公再弑則桓公與仲孫始謀不臧之所緻耳直書齊仲孫來交譏之也】音注【難去聲朝平聲】
【辛惠王十酉七年】二年【齊桓二十六晉獻十七衞懿九蔡穆十五鄭文十三曹昭二陳宣三十三杞惠十三宋桓二十二秦成四楚成十二】
春王正月齊人遷陽音注【陽小國蓋齊人迫而遷之】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音注【此言吉禘以見闵公喪制未阕而亟行吉禮又不于太廟蓋深譏也禘天子之禮魯之郊禘惠公請之東周之僣禮也】
【程氏曰天子曰禘諸侯曰祫其禮皆合祭也禘者禘其所自出之帝為東向之尊其餘皆合食于前此之謂禘諸侯無所出之帝則止于大祖之廟合羣廟之主以食此之謂祫天子禘諸侯祫大夫享庶人薦上下之殺也魯諸侯爾何以有禘成王追念周公有大勲勞于天下賜魯公以天子禮樂使用諸大廟以上祀周公魯于是乎有禘祭春秋之中所以言禘不言祫也然則可乎孔子曰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禘言吉者喪未三年行之太早也于莊公者方祀于寝非宮廟也一舉而三失禮焉春秋之所謹也四時之祭有禘之名蓋禮文交錯之失】
秋八月辛醜公薨
【按左氏初公傅奪蔔齮田公不禁慶父使蔔齮賊公于武闱魯史舊文必以實書其曰公薨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