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杜解補正卷上

關燈
昆山顧炎武撰 北史言周樂遜着春秋序義通賈服說發杜氏違今杜氏單行而賈服之書不傳矣吳之先達邵氏寳有左觽百五十餘條又陸氏粲有左傳附注傅氏遜本之為辨誤一書今多取之參以鄙見名曰補正凡三卷若經文大義左氏不能盡得而公谷得之公谷不能盡得而啖趙及宋儒得之者則别記之于書而此不具也東吳顧炎武 隐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 解寐寤而莊公已生恐無此事應劭風俗通曰兒堕地能開目視者為寤生 不如早為之所 解使得其所宜改雲言及今制之未嘗君之羮 解食而不啜羮非也改雲爾雅肉謂之羮 吊生不及哀 杜氏主短喪之說每于解中見之謂既葬除喪諒闇三年非也改雲不當既封反哭之時 二年莒人入向 解谯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非也于欽齊乘言今沂州西南一百裡有向城鎭桓十六年城向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襄二十年仲孫速會莒人盟于向杜氏于宣四年解曰向莒邑東海承縣東南向城逺疑也按春秋向之名四見于經而杜氏解為二地然其實一向也先為國後并于莒而或屬莒或屬魯則以攝乎大國之間耳龍亢在今鳯陽之懷逺尤逺惟沂州之向城近之 三年蘋蘩蘊藻之菜 玉篇蕰于粉切菜也毛晃曰蕰亦水草 四年老夫耄矣 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自稱曰老夫五年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 解邢國在廣平襄國縣按此解宜移在上年衞人逆公子晉于邢之下 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 無解子元疑即厲公之字昭十一年申無宇之言曰鄭莊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杜以為别是一人厲公因之以殺曼伯而取栎非也蓋莊公在時即以栎為子元之邑如重耳之蒲夷吾之屈故厲公于出奔之後取之特易曼伯則為昭公守栎者也九年公子突請為三覆以敗戎桓五年子元請為二拒以敗王師固即厲公一人而或稱名或稱字耳合三事觀之可以知厲公之才略而又資之以岩邑能無簒國乎 諸侯用六 解曰六六三十六人東坡志林引宋書樂志文帝元嘉十五年給彭城王義康舞伎三十六人太常傅隆以為左傳諸侯用六杜預以為三十六人非是舞所以節八音故必以八人為列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減其二列爾若如預言至士止有四人豈複成樂服防注左傳與隆同襄十一年晉悼公納鄭女樂二八以一八賜魏绛此樂以八人為列之證隆言是也 未及國 解忿公知而故問責窮辭按此非人情改雲使者未知公之聞入郛諱之不以實告 叔父有憾于寡人 按僖伯孝公之子惠公之弟故曰叔父杜解諸侯稱同姓大夫長曰伯父少曰叔父此乃通稱之辭當移在莊十三年上大夫之事吾願與伯父圖之之下 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 此非僖二年所城之楚丘解曰衞地非也其曰在濟隂成武縣西南則是也春秋時為曹地 八年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 陸氏按鄭康成駮許叔重五經異義引此傳文雲諸侯以字為氏今作諡者傳寫誤也朱子曰以字為氏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後驷氏本子驷之後下雲公命以字為展氏是也 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颍考叔者佯為不知而使軍士詛之 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 解欲以弑君之罪加寪氏而複不能正法誅之傳言進退無據改雲言非有名位之人蓋微者爾如司馬昭族成濟之類 桓公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補雲達哀伯名莊十一年臧孫達是也 其弟以千畆之戰生 解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千畆非也穆侯時晉境不得至界休按史記趙世家周宣王伐戎及千畆戰正義曰括地志雲千畆原在晉州嶽陽縣北九十裡 五年蔡人衞人陳人從王伐鄭 解王師敗不書不以告非也改雲王師敗不書不可書也為尊者諱 六年親其九族 孔氏書?曰九族髙祖至?孫之親遂辭諸鄭伯 邵氏曰娶妻必告父母故告諸鄭伯而辭之杜氏以為假父之命非 接以太牢 解以禮接夫人傅氏曰以太牢之禮接見太子 不以國 解國君之子不自以本國為名焉有君之子而自名其國者乎改雲若定公名宋哀公名蔣 以國則廢名 解國不可易故廢名非也謂若秦莊襄王名楚改楚為荊 與吾同物 史記魯世家與桓公同日 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 君謂随侯王謂楚王兩軍相對随之左當楚之右言楚師左堅右瑕君當在左以攻楚之右師 李雲霑曰桓公五年繻葛之戰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衞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是以左當其右右當其左之證也【耒按此說雖巧然玩傳文語勢君字仍指楚君為當】 十一年鄭忽出奔衞 解鄭人賤之以名告非也蓋未成君之辭 十三年及齊侯宋公衞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衞師燕師敗績 解或稱人或稱師史異辭也改雲燕獨稱人其君不在師 解又雲衞宣公未葬惠公稱侯以接鄰國非禮也案春秋諸侯逾年即位則得稱君如宣十一年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是時靈公被弑賊未讨君未葬已稱陳侯是逾年稱君古之常例也 十五年鄭世子忽複歸于鄭 解雲逆以太子之禮非也忽未逾年而出奔奔四年而複國未即位不得成之為君曰世子者當立之辭也 莊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 補雲次年有會禚之文則不乆而複還于魯其不書還蓋夫子削之 不稱即位文姜出故也 解文姜未還據下夫人孫于齊則固在魯矣改雲繼弑君不書即位臣子之情所不?也左氏未得其防而見下有夫人孫于齊之文所謂縁此不?書耳 絶不為親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