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以人名篇。
眉」。
〇典案:道藏注疏本、白文本、章句音義本、高山寺古鈔本「須」竝作「鬓」。
交白如字。
李雲:俱也。
一本作「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交」作「皎」,與釋文一本合。
揄音遙,又音俞,又褚由反,謂垂手衣内而行也。
李音投,投,揮也。
又士由反。
袂面世反,李音芮。
以上時掌反。
距陸李雲:距,至也。
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真性,偏行仁愛者,去本迢遰,而分離于玄道也。
是以嗤笑徘徊,嗚呼歎之也。
〔釋文〕以危「危」或作「僞」。
其分如字。
本又作「介」,音界。
司馬雲:離也。
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澤」作「津」,「方」作「有」。
顧見孔子,還鄉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疏〕拏,桡也。
反走前進,是虔敬之容也。
〔釋文〕杖直亮反。
拏女居反。
司馬雲:桡也,音餘。
〇典案:禦覽七十一引注雲:拏,船擢也。
鄉而香亮反。
或作「向」,同。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 〔疏〕曩,向也。
緒言,餘論也。
卒,終也。
相,助也。
向者先生有清言餘論,丘不敏,未識所由之故。
竊聽下風,庶承謦欬,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釋文〕緒言猶先言也。
〇俞樾曰:楚辭九章「款秋冬之緒風」,王注曰:緒,餘也。
讓王篇曰「其緒餘以為國家」,是「緒」與「餘」同義。
緒言者,餘言也。
先生之言未畢而去,是有不盡之言,故曰緒言。
釋文曰「猶先言也」。
非是。
竊待「待」或作「侍」。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待」作「侍」,與釋文一本合。
咳苦代反。
唾吐卧反。
相丘息亮反。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疏〕嘻,笑聲也。
丘少年已來,脩學仁義,逮乎耆艾,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釋文〕曰嘻香其反。
之好呼報反。
下同。
丘少詩召反。
下同。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
〔疏〕夫虎嘯風馳,龍興雲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漁父大賢,宣尼至聖,賢聖相感,斯同聲相應也。
故釋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經營子之所以,方内之業也。
〔釋文〕而經子之所以經,經營也。
司馬雲:經,理也。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
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
〔疏〕陵,亦亂也。
夫人倫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無過此四者。
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則亂莫大焉。
是以百官各司其職,庶人自憂其務,不相陵亂,斯不易之道者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憂」作「處」。
〔釋文〕正治直吏反。
下「官事不治」同。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 〔疏〕田畝荒蕪,屋室漏露,追征賦稅,不相系屬,妻妾既失尊卑,長幼曾無次序,庶人之憂患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少」作「幼」。
疏「長幼曾無次序」,是成本字亦作「幼」。
長少丁丈反。
後「遇長」同。
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羣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 〔疏〕職任不勝,物務不理,百姓荒亂,四民不勤,大夫之憂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不有」作「無有」,「不持」作「不治」。
〔釋文〕不勝音升。
行不下孟反。
廷無忠臣。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廷」作「朝」。
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 〔疏〕陪臣不忠,苞茅不貢,春秋盟會,落朋倫之後
眉」。
〇典案:道藏注疏本、白文本、章句音義本、高山寺古鈔本「須」竝作「鬓」。
交白如字。
李雲:俱也。
一本作「皎」。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交」作「皎」,與釋文一本合。
揄音遙,又音俞,又褚由反,謂垂手衣内而行也。
李音投,投,揮也。
又士由反。
袂面世反,李音芮。
以上時掌反。
距陸李雲:距,至也。
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真性,偏行仁愛者,去本迢遰,而分離于玄道也。
是以嗤笑徘徊,嗚呼歎之也。
〔釋文〕以危「危」或作「僞」。
其分如字。
本又作「介」,音界。
司馬雲:離也。
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
〇典案:禦覽七百六十八引「澤」作「津」,「方」作「有」。
顧見孔子,還鄉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疏〕拏,桡也。
反走前進,是虔敬之容也。
〔釋文〕杖直亮反。
拏女居反。
司馬雲:桡也,音餘。
〇典案:禦覽七十一引注雲:拏,船擢也。
鄉而香亮反。
或作「向」,同。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 〔疏〕曩,向也。
緒言,餘論也。
卒,終也。
相,助也。
向者先生有清言餘論,丘不敏,未識所由之故。
竊聽下風,庶承謦欬,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釋文〕緒言猶先言也。
〇俞樾曰:楚辭九章「款秋冬之緒風」,王注曰:緒,餘也。
讓王篇曰「其緒餘以為國家」,是「緒」與「餘」同義。
緒言者,餘言也。
先生之言未畢而去,是有不盡之言,故曰緒言。
釋文曰「猶先言也」。
非是。
竊待「待」或作「侍」。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張君房本「待」作「侍」,與釋文一本合。
咳苦代反。
唾吐卧反。
相丘息亮反。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疏〕嘻,笑聲也。
丘少年已來,脩學仁義,逮乎耆艾,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釋文〕曰嘻香其反。
之好呼報反。
下同。
丘少詩召反。
下同。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
〔疏〕夫虎嘯風馳,龍興雲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漁父大賢,宣尼至聖,賢聖相感,斯同聲相應也。
故釋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經營子之所以,方内之業也。
〔釋文〕而經子之所以經,經營也。
司馬雲:經,理也。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
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
〔疏〕陵,亦亂也。
夫人倫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無過此四者。
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則亂莫大焉。
是以百官各司其職,庶人自憂其務,不相陵亂,斯不易之道者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憂」作「處」。
〔釋文〕正治直吏反。
下「官事不治」同。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 〔疏〕田畝荒蕪,屋室漏露,追征賦稅,不相系屬,妻妾既失尊卑,長幼曾無次序,庶人之憂患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少」作「幼」。
疏「長幼曾無次序」,是成本字亦作「幼」。
長少丁丈反。
後「遇長」同。
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羣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 〔疏〕職任不勝,物務不理,百姓荒亂,四民不勤,大夫之憂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不有」作「無有」,「不持」作「不治」。
〔釋文〕不勝音升。
行不下孟反。
廷無忠臣。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廷」作「朝」。
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 〔疏〕陪臣不忠,苞茅不貢,春秋盟會,落朋倫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