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第三十一

關燈
,五等之憂也。

     〔釋文〕工技其绮反。

     〇盧文弨曰:今書作「國技」。

    貢職「職」或作「賦」。

    春秋後倫朝觐不及等比也。

    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

     〇典案:世德堂本「殘」作「賤」,道藏注疏本作「殘」。

    孫诒讓雲:「賤」當讀為「賊」。

    成本作「殘」,亦通。

    禮樂不節,财用窮匮,人倫不饬,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

     〔疏〕攘,除也。

    陰陽不調,日時愆度,兵戈薦起,萬物夭傷,三公九卿之憂也。

     〔釋文〕不饬音敕。

    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疏〕上非天子諸侯,下非宰輔卿相,而擅修飾禮樂,選擇人倫,教化蒼生,正齊羣物,乃是多事之人。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不」下有「亦」字。

     〔釋文〕不泰本又作「大」,音同。

    徐敕佐反。

    後同。

    之,斯險詖之人也。

     〔釋文〕善否悲美反,惡也。

    又方九反。

    兩容頰适善惡皆容,顔貌調适也。

    「頰」或作「顔」。

     〇典案:宋本、道藏注疏本、高山寺古鈔本「頰」竝作「顔」,與釋文或本合。

    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内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疏〕外則惑亂于百姓,内則傷敗于一身,是以君子不與為友朋,明君不将為臣佐也。

    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疏〕伺候安危,經營大事,變改之際,建立功名,謂叨濫之人也。

     〔釋文〕以挂音卦,别也。

    又音圭。

    之叨吐刀反。

    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 〔疏〕事己獨擅,自用陵人,謂之貪也。

    見過不更,聞谏愈甚,謂之很; 〔疏〕有過不改,聞谏彌增,很戾之人。

     〔釋文〕很胡懇反。

    人同于己則可,不同于己,雖善不善,謂之矜。

     〔疏〕物同乎己,雖惡而善,物異乎己,雖善而惡,謂之矜誇之人。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雖」上有「則」字。

    此四患也。

    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 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魯,削迹于衛,伐樹于宋,圍于陳、蔡。

    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 〔疏〕愀然,慙竦貌也。

    罹,遭也。

    丘無罪失,而遭罹四謗,未悟前旨,故發此疑。

     〔釋文〕能去起呂及。

    愀然在九反,又七小反。

     客凄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 〇典案:漢書枚乘傳上吳王濞書「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迹者,卻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

    不知就陰而止,景滅迹絕」,即用莊子此文。

    文選李善注引「愈」亦作「愈」,「處靜」作「靜處」。

    高山寺古鈔本無「身」字。

    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适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于不免矣。

     〔疏〕留停仁義之間以招門徒,伺察同異之際以候機宜,觀動靜之變,睎其僥幸,适受與之度,望着功名,理好惡之情,而是非堅執,和喜怒之節,用為達道,以己誨人,矜矯天性,近于不免也。

     〔釋文〕難語魚據反。

    下同。

    本或作「悟」。

     〇典案:高山寺古鈔本作「語」,與釋文合。

    愈數音朔。

    不離力智反。

    謹脩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

     〔疏〕謹慎形體,修守真性,所有功名,還歸人物,則物我俱全,故無患累也。

    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疏〕不能脩其身,而求之他人者,豈非疏外乎! 〇典案:「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高山寺古鈔本作「不脩身而求之于人」。

     〔釋文〕故強其丈反。

    下同。

    歡樂音洛。

    下同。

    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适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迹矣。

     〔疏〕貞者,事之幹也,故以功績為主。

    飲酒陶蕩性情,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