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第二十九

關燈
,随末而遷化者也,豈能識禍福之歸趣者哉! 〔釋文〕過世之士焉言人心易動,但人與賢人俱生,便自謂過于世人,況親自為富貴者乎?世去至重,棄至尊,以為其所為也。

    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 〔疏〕至重,生也。

    至尊,道也。

    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為每事如斯,其于長生之道去之遠矣!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于體;怵惕之恐,欣懽之喜,不監于心。

     〔疏〕慘怛,悲也。

    恬愉,樂也。

    夫悲樂喜懼者,并身外之事也,故不能監明于聖質,照入于心靈,而愚者妄為之也。

     〔釋文〕慘七感反。

    怛丹曷反。

    之恐丘勇反。

    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矣。

    」 〔疏〕為為者,有為也。

    所以為者,無為也。

    但知為于有為,不知為之所以出自無為也。

    如斯之人,雖貴總萬機,富贍四海,而不免于怵惕等患也。

    孰能辭之?」 〔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為之哉。

    故天下雖非無足,誰獨辯辭于此事者也。

     〔釋文〕欲惡烏路反。

     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為故不求。

     〔疏〕夫知慧之人,虛懷應物,故能施為舉動,以百姓心為心,百姓順之,亦不違其法度也。

    内心至之,所以不争,無用無為,故不求不覺也。

    不足故求之,争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

     〔疏〕四處,猶四方也。

    夫凡聖區分,貪廉斯隔。

    是以争貪四方,馳騁八極,不自覺其貪婪,棄舍萬乘,辭于九五,而不自覺其廉儉。

    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

     〔疏〕監,照也。

    夫廉貪實性,非過迫于外物也,而反照于内心,各禀度量不同也。

    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戲人。

    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于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

     〔疏〕夫不以高貴為驕矜,不以錢财為娛玩者,計其災患,憂慮傷害于真性故也。

    是以辭大寳而不受,非謂要求名譽者也。

     〔釋文〕要名一遙反。

    堯、舜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

    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 〔疏〕雍,和也。

    夫唐、虞之化,宇内和平者,非有情于仁惠,不以美麗害生也。

    善卷、許由,被禅而不受,非是矯情于辭讓,不以世事害己也。

    斯皆就其長生之利,辭其篡弒之害,故天下稱其賢能。

    則可謂有此避害之心,實無彼興名之意。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久病長阨而不死者也。

    」 〔疏〕必固将欲修進名譽,苦其形體,絕其甘美,窮約攝養,矜持其生者,亦何異乎久病固疾,長阨不死?雖生之日,猶死之年。

    此無足之辭,以難知和也。

     〇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亦」下有「猶」字,「久」作「夕」。

    典案:此以「久病」與「長阨」并言,作「夕」則非其指矣。

    江南古藏本非。

     〔釋文〕長阨音厄,又烏賣反。

    ,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

     〔疏〕六者,謂亂、苦、疾、辱、憂、畏也。

    殚,盡也。

    天下至害,遺忘不察,及其巨盜忽至,性命惙然,平生貪求,一朝頓盡,所有财寳,當時并罄,欲反一日貧素,其可得之乎? 〔釋文〕财單音丹。

    本或作「蕲」,音祁。

     〇典案:「單」借為「殚」。

    疏「殚,盡也」,是成本字正作「殚」。

    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缭意體而争此,不亦惑乎?」 〔注〕此章言知足者常足。

     〔疏〕缭,纏繞也。

    巨盜既至,身非己有,當爾之際,豈見有名利耶?而流俗之夫,倒置之甚,情纏繞于名利,心決絕于争求,以此而言,豈非大惑之甚也! 〔釋文〕缭音了,又魚吊反。

    理也。

     【校記】 陳林羣說明:原校者誤置上篇讓王注釋于本篇校記中。

    全部改正,不再作注。

    七,當作「六」。

    若,依釋文原本作「苦」。

    「俞樾曰」一段,辨析「極」、「殛」,原置下段首句後,當移此。

    其,南華真經注疏從道藏成疏本、輯要本作「甚」,據改。

    選,當為「運」。

    牛,王校集釋本依世德堂本及釋文考證改作「鬥」,據改。

    摸之,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見」,據改。

    即,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若」,據改。

    以,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與」,據改。

    <,/SPAN>宮,當為「官」,據孔子家語改。

    又,從王校集釋本改作「故」。

    王校集釋本依孟子及世德堂本删「封」字,增「其」字,據改。

    心,王校集釋本、南華真經注疏均作「必」,據改。

    我,王校集釋本、南華真經注疏均置于前句「非」下。

    勃,南華真經注疏從輯要本作「欲」,據改。

    市,王校集釋本、釋文原文均作「匝」,據改。

    單,王校集釋本「單」字置于下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