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文〕内者,對外立名。
說文:篇,書也。
字從竹;從艹者草名耳,非也。
〔注〕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閑哉! 〔釋文〕逍音銷,亦作「消」。
遙如字。
亦作「搖」。
遊如字,亦作「遊」。
逍遙遊者,篇名。
義取閑放不拘,怡适自得。
〇郭慶藩曰:文選潘安仁秋興賦注引司馬彪雲:言逍遙無為者能遊大道也。
釋文阙。
夫小大音符。
之場直良反。
事稱尺證反。
各當丁浪反。
其分符問反。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
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疏〕溟,猶海也,取其溟漠無涯,故為之溟。
東方朔十洲記雲: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
巨海之内,有此大魚,欲明物性自然,故标為章首。
玄中記雲:東方有大魚焉,行者一日過魚頭,七日過魚尾;産三日,碧海為之變紅。
故知大物生于大處,豈獨北溟而已。
〔釋文〕北冥本亦作溟,覓經反,北海也。
嵇康雲:取其溟漠無涯也。
梁簡文帝雲:窅冥無極,故謂之冥。
東方朔十洲記雲:水黑色,謂之冥海,無風洪波百丈。
〇郭慶藩曰:慧琳一切經音義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經卷二引司馬雲:溟,謂南北極也。
去日月遠,故以溟為名也。
釋文阙。
〇典案:文選鹪鹩賦注、江文通雜體詩注、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陸士衡演連珠注、禦覽九、八百八十七、九百二十七、九百四十引「冥」并作「溟」,與釋文一本合。
疏「溟猶海也」,是成本亦作「溟」。
初學記一、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陸士衡演連珠注、禦覽九、六十引「為鲲」作「曰鲲」。
鲲徐音昆,李侯溫反。
大魚名也。
崔撰雲:「鲲」當為「鲸」,簡文同。
其幾居豈反。
下同。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注〕鵬鲲之實,吾所未詳也。
夫莊子之大意,在乎逍遙遊放,無為而自得,故極小大之緻,以明性分之适。
達觀之士,宜要其會歸而遺其所寄,不足事事曲與生說。
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
〔疏〕夫四序風馳,三光電卷,是以負山嶽而舍故,揚舟壑以趨新。
故化魚為鳥,欲明變化之大理也。
〇典案:初學記、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禦覽九引「為鵬」作「曰鵬」。
〔釋文〕鵬步登反。
徐音朋。
郭甫登反。
崔音鳳,雲:鵬,即古「鳳」字,非來儀之鳳也。
說文雲:朋及鵬皆古文「鳳」字也。
朋鳥象形。
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
字林雲:鵬,朋黨也,古以為「鳳」字。
〇郭慶藩曰:廣川書跋寶和鐘銘、通雅四十五并引司馬雲:鵬者,鳳也。
釋文阙。
夫莊音符。
發句之端皆同。
性分符問反。
下皆同。
達觀古亂反。
宜要一遙反。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疏〕魚論其大,以表頭尾難知;鳥言其背,亦示修短叵測。
故下文雲「未有知其修者」也。
鼓怒翅翼,奮迅毛衣,既欲抟風,方将擊水。
遂乃斷絕雲氣,背負青天,骞翥翺翔,淩摩霄漢,垂陰布影,若天涯之降行雲也。
〔釋文〕垂天之雲司馬彪雲:若雲垂天旁。
崔雲:垂,猶邊也,其大如天一面雲也。
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注〕非冥海不足以運其身,非九萬裡不足以負其翼。
此豈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處,大處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厝心于其間哉。
〔疏〕運,轉也。
是,指斥也。
即此鵬鳥,其形重大,若不海中運轉,無以自緻高升,皆不得不然,非樂然也。
且形既遷革,情亦随變。
昔日為魚,涵泳北海;今時作鳥,騰翥南溟;雖複升沉性殊,逍遙一也。
亦猶死生聚散,所遇斯适,千變萬化,未始非吾。
所以化魚為鳥,自北徂南者,鳥是淩虛之物,南即啟明之方;魚乃滞溺之蟲,北蓋幽冥之地;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進,故舉南北鳥魚,以示為道之徑耳。
而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〇典案: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引「徙」作「圖」,與下「而後乃今将圖南」合。
又引李弘範曰:廣大窕冥,故以溟為名。
〔釋文〕海運司馬雲:運,轉也。
向秀雲:非海不行,故曰海運。
簡文雲:運,徙也。
豈好呼報反。
下皆同。
大處昌慮反。
下同。
何厝七故反。
本又作「措」。
,言鵬不知道裡之遠近,趣足以自勝而逝。
〔疏〕仰視圓穹,甚為迢遞,碧空高遠,算數無窮,蒼蒼茫味,豈天正色。
然鵬處中天,人居下地,而鵬之俯視,不異人之仰觀。
人既不辨天之正色,鵬亦讵知地之遠近。
自勝取足,适至南溟,鵬之圖度,止在于是矣。
〇典案: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校引文如海本「則」作「而」。
〔釋文〕色邪餘嗟反,助句不定之辭。
後放此。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注〕此皆明鵬之所以高飛者,翼大故耳。
夫質小者所資不待大,則質大者所用不得小矣。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極,各足稱事,其濟一也。
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營生于至當之外,事不任力,動不稱情,則雖垂天之翼,不能無窮,決起之飛,不能無困矣。
〔疏〕且者假借,是聊略之辭。
夫者之發,在語之端緒。
積,聚也。
厚,深也。
杯,小器也。
坳,污陷也,謂堂庭坳陷之地也。
芥,草也。
膠,黏也。
此起譬也。
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間,将草葉為舟,則浮泛靡滞;若還用杯為舟,理必不可。
何者?水淺舟大,則黏地不行故也。
是以大舟必須深水,小芥不待洪流,苟其大小得宜,則物皆逍遙。
〔釋文〕且夫音符。
覆芳服反,杯崔本作「杯」。
坳堂于交反,又烏了反,李又伊九反。
崔雲:堂道謂之坳。
司馬雲:塗地令平。
支遁雲:謂有坳垤形也。
芥吉邁反,徐古邁反,一音古黠反。
李雲:小草也。
則膠徐、李古孝反,一音如字。
崔雲:膠着地也。
李雲:黏也。
稱事尺證反。
後同。
其濟子細反,本又作「齊」,如字。
之生本亦作「主」字。
至當丁浪反。
後皆同。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疏〕此合喻也。
夫水不深厚,則大舟不可載浮;風不崇高,大翼無由淩霄漢。
是以小鳥半朝,決起搶榆之上;大鵬九萬,飄風鼓扇其下也。
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
〔注〕夫所以乃今将圖南者,非其好高而慕遠也,風不積則夭阏不通故耳。
此大鵬之逍遙也。
〔疏〕培,重也。
夭,折也。
阏,塞也。
初賴扶搖,故能升翥;重積風吹,然後飛行。
既而上負青天,下乘風脊,一淩霄漢,
說文:篇,書也。
字從竹;從艹者草名耳,非也。
〔注〕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閑哉! 〔釋文〕逍音銷,亦作「消」。
遙如字。
亦作「搖」。
遊如字,亦作「遊」。
逍遙遊者,篇名。
義取閑放不拘,怡适自得。
〇郭慶藩曰:文選潘安仁秋興賦注引司馬彪雲:言逍遙無為者能遊大道也。
釋文阙。
夫小大音符。
之場直良反。
事稱尺證反。
各當丁浪反。
其分符問反。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
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疏〕溟,猶海也,取其溟漠無涯,故為之溟。
東方朔十洲記雲: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
巨海之内,有此大魚,欲明物性自然,故标為章首。
玄中記雲:東方有大魚焉,行者一日過魚頭,七日過魚尾;産三日,碧海為之變紅。
故知大物生于大處,豈獨北溟而已。
〔釋文〕北冥本亦作溟,覓經反,北海也。
嵇康雲:取其溟漠無涯也。
梁簡文帝雲:窅冥無極,故謂之冥。
東方朔十洲記雲:水黑色,謂之冥海,無風洪波百丈。
〇郭慶藩曰:慧琳一切經音義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經卷二引司馬雲:溟,謂南北極也。
去日月遠,故以溟為名也。
釋文阙。
〇典案:文選鹪鹩賦注、江文通雜體詩注、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陸士衡演連珠注、禦覽九、八百八十七、九百二十七、九百四十引「冥」并作「溟」,與釋文一本合。
疏「溟猶海也」,是成本亦作「溟」。
初學記一、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陸士衡演連珠注、禦覽九、六十引「為鲲」作「曰鲲」。
鲲徐音昆,李侯溫反。
大魚名也。
崔撰雲:「鲲」當為「鲸」,簡文同。
其幾居豈反。
下同。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注〕鵬鲲之實,吾所未詳也。
夫莊子之大意,在乎逍遙遊放,無為而自得,故極小大之緻,以明性分之适。
達觀之士,宜要其會歸而遺其所寄,不足事事曲與生說。
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
〔疏〕夫四序風馳,三光電卷,是以負山嶽而舍故,揚舟壑以趨新。
故化魚為鳥,欲明變化之大理也。
〇典案:初學記、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禦覽九引「為鵬」作「曰鵬」。
〔釋文〕鵬步登反。
徐音朋。
郭甫登反。
崔音鳳,雲:鵬,即古「鳳」字,非來儀之鳳也。
說文雲:朋及鵬皆古文「鳳」字也。
朋鳥象形。
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
字林雲:鵬,朋黨也,古以為「鳳」字。
〇郭慶藩曰:廣川書跋寶和鐘銘、通雅四十五并引司馬雲:鵬者,鳳也。
釋文阙。
夫莊音符。
發句之端皆同。
性分符問反。
下皆同。
達觀古亂反。
宜要一遙反。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疏〕魚論其大,以表頭尾難知;鳥言其背,亦示修短叵測。
故下文雲「未有知其修者」也。
鼓怒翅翼,奮迅毛衣,既欲抟風,方将擊水。
遂乃斷絕雲氣,背負青天,骞翥翺翔,淩摩霄漢,垂陰布影,若天涯之降行雲也。
〔釋文〕垂天之雲司馬彪雲:若雲垂天旁。
崔雲:垂,猶邊也,其大如天一面雲也。
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注〕非冥海不足以運其身,非九萬裡不足以負其翼。
此豈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處,大處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厝心于其間哉。
〔疏〕運,轉也。
是,指斥也。
即此鵬鳥,其形重大,若不海中運轉,無以自緻高升,皆不得不然,非樂然也。
且形既遷革,情亦随變。
昔日為魚,涵泳北海;今時作鳥,騰翥南溟;雖複升沉性殊,逍遙一也。
亦猶死生聚散,所遇斯适,千變萬化,未始非吾。
所以化魚為鳥,自北徂南者,鳥是淩虛之物,南即啟明之方;魚乃滞溺之蟲,北蓋幽冥之地;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進,故舉南北鳥魚,以示為道之徑耳。
而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〇典案: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注引「徙」作「圖」,與下「而後乃今将圖南」合。
又引李弘範曰:廣大窕冥,故以溟為名。
〔釋文〕海運司馬雲:運,轉也。
向秀雲:非海不行,故曰海運。
簡文雲:運,徙也。
豈好呼報反。
下皆同。
大處昌慮反。
下同。
何厝七故反。
本又作「措」。
,言鵬不知道裡之遠近,趣足以自勝而逝。
〔疏〕仰視圓穹,甚為迢遞,碧空高遠,算數無窮,蒼蒼茫味,豈天正色。
然鵬處中天,人居下地,而鵬之俯視,不異人之仰觀。
人既不辨天之正色,鵬亦讵知地之遠近。
自勝取足,适至南溟,鵬之圖度,止在于是矣。
〇典案: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校引文如海本「則」作「而」。
〔釋文〕色邪餘嗟反,助句不定之辭。
後放此。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注〕此皆明鵬之所以高飛者,翼大故耳。
夫質小者所資不待大,則質大者所用不得小矣。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極,各足稱事,其濟一也。
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營生于至當之外,事不任力,動不稱情,則雖垂天之翼,不能無窮,決起之飛,不能無困矣。
〔疏〕且者假借,是聊略之辭。
夫者之發,在語之端緒。
積,聚也。
厚,深也。
杯,小器也。
坳,污陷也,謂堂庭坳陷之地也。
芥,草也。
膠,黏也。
此起譬也。
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間,将草葉為舟,則浮泛靡滞;若還用杯為舟,理必不可。
何者?水淺舟大,則黏地不行故也。
是以大舟必須深水,小芥不待洪流,苟其大小得宜,則物皆逍遙。
〔釋文〕且夫音符。
覆芳服反,杯崔本作「杯」。
坳堂于交反,又烏了反,李又伊九反。
崔雲:堂道謂之坳。
司馬雲:塗地令平。
支遁雲:謂有坳垤形也。
芥吉邁反,徐古邁反,一音古黠反。
李雲:小草也。
則膠徐、李古孝反,一音如字。
崔雲:膠着地也。
李雲:黏也。
稱事尺證反。
後同。
其濟子細反,本又作「齊」,如字。
之生本亦作「主」字。
至當丁浪反。
後皆同。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疏〕此合喻也。
夫水不深厚,則大舟不可載浮;風不崇高,大翼無由淩霄漢。
是以小鳥半朝,決起搶榆之上;大鵬九萬,飄風鼓扇其下也。
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
〔注〕夫所以乃今将圖南者,非其好高而慕遠也,風不積則夭阏不通故耳。
此大鵬之逍遙也。
〔疏〕培,重也。
夭,折也。
阏,塞也。
初賴扶搖,故能升翥;重積風吹,然後飛行。
既而上負青天,下乘風脊,一淩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