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傳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宋 蘇轼 撰
夏書
禹貢第一
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貢
不貢所無及所難得
禹敷土
敷道修載叙乂皆治也
随山刋木
山行多迷刋木以表之且以通道史記雲山行表木
奠髙山大川
奠定也髙山五嶽大川四渎定其名秩祀禮所視
冀州
堯河水為患最甚江次之淮次之河行冀兖為多而青徐其下流被害亦甚堯都于冀故禹行自冀始次于兖次于青次于徐四州治而河患衰矣雍豫雖近河以下流既治可以少緩也故次乎?次乎荊以治江淮江淮治而水患平次于豫次于梁次于雍以治江河上流之餘患而雍最髙故終焉八州皆言自某及某為某州而冀獨否蓋以餘州所至而知之先賦後田不言貢篚皆與餘州異
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壺口在河東屈縣東南梁山在左馮翊夏陽縣西北岐山在扶風美陽縣西北梁岐二山在雍州今于冀州言之者豈當時河患上及梁岐乎禹通砥柱則壺口平而梁岐自治因河而言非以二山為冀州之地也
既修太原至于嶽陽
太原晉陽也嶽太嶽也亦号霍太山在彘縣東
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覃懷河内懷縣漳水橫流入河衡橫也濁漳水出長子縣東至邺入清漳清漳水出上黨沾縣大黾谷東北至渤海阜城縣入河
厥土惟白壤
無塊曰壤
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賦田所出谷米兵車之類禹貢田賦皆九等此為第一雜出第二之賦冀州畿内也田中中而賦上上理不應爾必當時事有相補除者豈以不貢而多賦耶然不可以臆説也
恒衛既從大陸既作
恒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東入滱水衛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北入滹沲大陸在钜鹿縣北水已複故道則大陸之地可耕作
島夷皮服
東北海夷也水患除故服皮服
夾右碣石入于河
碣石海畔山在北平骊城縣西南河自碣石山南渤海之北入海夾挾也自海入河逆流而西右顧碣石如在挾掖也
濟河為兖州
河濟之間相去不逺兖州之境北距河東南跨濟非止于濟也
九河既道
河水自平原以北分為九道其名據爾雅則徒駭也太史也馬頰也覆釡也胡蘇也簡也潔也鈎槃也鬲津也漢成帝時河隄都尉許商上書曰古記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見在成平東光鬲縣自鬲津以北至徒駭其間相去二百餘裡以許商之言考之徒駭最北鬲津最南蓋徒駭是河之本道東出分為八枝徒駭在成平胡蘇在東光鬲津在鬲縣其餘不可複知也然爾雅九河之次自北而南既知三河之處則其餘六者太史馬頰覆釡當在東光之北成平之南簡潔鈎槃當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也其河堙塞時有故道春秋緯寶幹圖雲移河為界在齊呂填阏八荒以自廣故鄭?雲齊威公塞之同為一河今河間弓髙以東至平原髙津徃徃有其遺處蓋塞其八枝并使歸于徒駭也
雷夏既澤灉沮防同
灉沮二水雷澤在濟隂城陽縣西北
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
黑而墳起
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繇茂也條長也
厥田惟中下厥賦貞
貞正也賦當随田髙下此其正也其不相當者蓋必有故如向所雲相補除者非其正也此州田中下賦亦中下皆第六
作十有三載乃同
兖州河患最甚故功後成至于作十有三載
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币帛盛于篚書曰篚厥?黃
浮于濟漯逹于河
順流曰浮因水入水曰逹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至樂安千乗縣入海濟水具下文自漯入濟自濟入河
海岱惟青州
西南至岱宗東北跨海至遼東舜十二州分青為營營州即遼東也漢末公孫度據遼東自号青州刺史
嵎夷既略濰淄其道
嵎夷即堯典嵎夷也略用功少也濰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湽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至千乘博昌縣入海
厥土白墳海濵廣斥
説文雲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鹵鹹地也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田第三賦第四
厥貢鹽絺
絺細葛也
海物惟錯
錯雜也魚鰕之類
岱畎絲枲鉛松怪石
畎谷也枲麻也鈆錫也怪石石似玉者貢此八物
萊夷作牧
春秋夾谷之會萊人以兵劫魯侯孔子曰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以是知古者東萊之有夷也牧刍牧也傳曰牧隰臯井衍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