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将卒立以為嗣】已則篡荼而自立是自絶于先君豈複得為先君之子也不稱公子誅不子也陽生不子則曷為系之齊春秋端本之書也正其本則事理陽生之不子也其誰使之然不有廢長立少以啓亂者乎故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以陽生系之齊着亂之所由生 【臣】按陽生之不子由于景公之不父不書公子責陽生系之齊責景公也此所以正父子之倫也 大學?之第三章曰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黃洵饒曰為人子止于孝不先父而先子何也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先言子也 【臣】按洵饒此言乃責備人子之辭其實子孝父慈生生相續非論報施也始于事親故先言子終于立身故下以慈其子之日猶是上以孝其父之日也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 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也 【臣】按仁之于父子也句可為經文父子之道天性也句注釋而經文言簡意長即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之義亦包括而無餘蘊矣蓋仁為性之德言天性則不必更言仁自然不得委之于命也反複玩味則愛親敬親之心油然而生勃焉其不可已茍自反而于愛敬之道少有未盡亦惕然悚然不自知其心之疚而顔之汗也非聖人其孰能為此言乎 朱熹曰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資始于父雖有強暴之人見子則憐至于襁褓之兒見父則笑果何為而然哉初無所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為天性而不可解也然父子之間或有不盡其道者是豈為父而天性有不足于慈亦豈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孝者哉人心本明天性素具但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故小則傷恩害義而不可開大則滅天亂倫而不可救 【臣】按中庸言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天知人則不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而父慈子孝各盡其天性矣朱熹所言乃拟上宋光宗封事詞意懇切可以格君心之非言雖有為而發而凡為人子事父母尊親之至未能如虞舜周武菽水之懽未能如曾參闵損【孔子弟子闵子骞】聞熹此言皆當内反于心而求其所昏蔽不可以自是而即安也 胡宏曰人皆生于父父道本乎天謂人皆天之子可乎曰不可天道至正者也王道至大至正奉天行道乃可謂之天之子也 【臣】按曲禮曰君天下曰天子表記曰惟天子受命于天故曰天子書曰天子作民父母春秋或稱天王或稱天子書法不同因事而見也白虎通【漢世諸儒集論經傳奏之白虎觀因名白虎通】曰王者父天母地亦曰天子西銘曰大君者天之宗子蓋以天子之慶賞刑威即上天之風霆雨露父母之喜怒愛惡即造化之隂陽慘舒經所謂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者實然之理非意之也實見之事非推而大之也人人有此理有此事而不能盡故專屬之明王而天子之名獨歸于一人也 呂希哲曰孝子事親須事事躬親不可委之使令也嘗觀谷梁言天子親耕以供粢盛王後親蠶以供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此說盡事親之道又言為人子者視于無形聴于無聲未嘗頃刻離親也事親如天頃刻離親則有時而違天天不可得而違也 【臣】按内則雲後王命冡宰降德于衆庶兆民篇中詳言子婦事父母舅姑之事其為必躬必親者固不待言矣天子之子一日三朝視膳寝門何異衆庶兆民乎粢盛天子之所親耕也祭服王後之所親蠶也而況諸侯以降乎經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許衡曰事親大節自是養志養體緻愛緻敬四事中緻愛緻敬尤急所以孝隻愛親敬親兩事耳天子之孝推愛敬之心以及天下亦惟此二事刑于四海固結人心舍此則法術矣其效與聖人不相似 【臣】按養志養體各有緻愛緻敬之事但愛心敬心即為養志愛迹敬迹即為養體刑于四海亦非愛敬以外事深愛至敬神明可通人心同以為然故觀感之速也舍是亦無所謂法術惟是施于人者過于其所應得之分人以享其利為有德耳雖固結之其能不解乎故惟孝可以治天下 薛瑄曰曾子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君子之守身可不謹乎父母生子耳目口鼻四肢百骸無不備人子能體其全而歸之斯謂之孝天之生人五常百行之理無不全人能以事親之心事天于天所賦之理無一之或失則亦天之孝子也 【臣】按薛瑄因曾子所謂守身之難而以事親事天發明西銘之理蓋事親之心有未盡則事天之心亦未盡事天之道有未至則事親之道亦未至也孰盡之而孰至之則責備于其身者也故以體其全而歸之為難 曹端曰父母者子之天地也子若欺父母即欺天地慢父母即慢天地人而欺慢天地莫大之罪也為人子者可不深省而切責之乎 【臣】按此曹氏家規輯略之一諸儒或言事父母如事天地或言事天地如事父母皆西銘之通解而孝經之敷言也 以上父子之道之要 禦定孝經衍義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