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在目初不必求之于恍惚有無之間也 臣按人子之于親亦非徒愛矣自冬溫夏凊昏定晨省以至于得萬國之歡心成配天之絶業誠非愛之一字所得而盡而實仁之一字所得而兼也所貴于主敬者愛敬交盡也所貴于緻知者經事知宜變事知權也必舜之察于人倫而後求之未嘗不在側殺之不可得也若申生伋子【衛宣公之子】則猶未免于愚之蔽者也 又曰人惟欲淨情達不隔其所流行然後常與天地通流耳且如恻隐一端近而發于親親之間親之所以當親是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與之流行而不虧其所親者耳一或少有虧焉則天理隔絶于親親之間而不流行矣 臣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所以說仁如水之源孝弟是一坎仁民是二坎愛物是三坎也如使第一坎不盈即無由達于第二坎經雲愛敬盡于事親盡者盈之謂也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則達于第二坎矣 真德秀曰仁之道大包五常貫萬善不可以一言盡之朱子始以愛之理心之德六字形容之蓋以體言之則仁之道大無所不包發而為用則主乎愛如見赤子入井而恻然欲有以救之以至矜憐憫惜慈祥恩惠愛之謂也性中既有仁發出來便是愛自漢以來儒者隻将愛字說仁自文公以愛之理三字言之方說得盡仁義禮智皆心之德而仁又為五常之本故為人心之全德然仁之所以為心之德者正以主乎愛故也仁之所以能愛者蓋天地以生物為心而人得之以為心是以主乎愛也 臣按愛之理乃天地生物之心可謂究極根柢之論然此心之所以附麗于形氣之中者資始于父資生于母愛親之心乃所謂本其所以生者也故仁人以天地之心為心孝子以父母之心為心 陳淳曰親親仁也所以愛親之誠則仁之仁也所以谏乎親則仁之義也所以溫凊定省之節文則仁之禮也自良知無不知是愛則仁之智也所以為事親之實則仁之信也從兄義也所以愛兄之誠則義之仁也所以常敬在兄則義之義也所以徐行後長之節文則義之禮也自良知無不知是敬則義之智也所以為從兄之實則義之信也敬賔禮也所以懇恻于中則禮之仁也所以接待之宜則禮之義也所以周旋之節文則禮之禮也所以酬酢而不亂則禮之智也所以為敬賔之實則禮之信也察物智也是是非非之懇恻則智之仁也是是非非之得宜則智之義也是是非非之中節則智之禮也是是非非之一定則智之智也所以為是非之實則智之信也複言信也由乎天理之公則信之仁也發而皆天理之宜則信之義也出而中節則信之禮也所以有條而不紊則信之智也所以為是言之實則信之信也 臣按此條第一節專以親親言仁義禮智信皆歸到親親之仁蓋論其體段則義禮智信自然皆具于仁之中然須有存養體驗之功故先儒又言仁不得義則不行不得禮則不立不得智則不知不得信則不能守推之義禮智信凡一德之中各具五德此緻一之道也 薛瑄曰知天地萬物為一體則能愛矣又曰滿腔子恻隠之心即藹然天地生物之心又曰才有私便不能推所以為不仁又曰靜中一念之刻即非仁又曰有一毫忮害之心即非仁矣 臣按天地生物之心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然而私則隔刻則傷忮害則自伐也天下未有己愛其親而不欲人之愛其親者故無私也子曰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故無刻也不敢惡于人故無忮害也仁豈遠乎哉 胡居仁曰韓子【唐韓愈】以博愛為仁雖不是猶勝以覺言仁者 臣按覺之不可以訓仁所謂使人張皇迫躁而無沉潛之味其弊或至于認欲為理者有之矣蓋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而言亦可見是仁之包乎智若專指此有知覺者為仁之全體大用則是求之于恍惚有無之間也邢昺疏愛親者不敢惡于人以不敢惡于人為博愛蓋孝是真性為愛之理之本而推己及物施德教于天下為民興利除害所以大其愛也故經又曰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韓子曰博愛之謂仁特未探其本爾 羅欽順曰程子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蓋以凡賦形于兩間者同一隂陽之氣以成形同一隂陽之理以為性有知無知無非出于一本故此身雖小萬物雖多其血氣之流通脈絡之連屬無絲毫空濶之處無須臾間斷之時此其所以渾然也 臣按渾然同體者萬殊之所以一本也然而自父母二人而推之有九族自九族而百姓自百姓而萬邦至于澤及草木仁及禽獸則截然不紊者固在渾然同體之中一本之所以萬殊也此亦西銘之意也 已上仁之德之至 禦定孝經衍義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