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本韻。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
湯降不遲,聖敬日跻,昭格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本韻。
受。
小。
球。
、大。
球。
為。
下。
國。
綴。
旒。
[評]音節高華。
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本韻。
受。
小。
共。
、大。
共。
為。
下。
國。
駿。
龐。
何、天、之、龍,敷、奏、其、勇,[評]對「敷政」,句移上。
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本韻。
武王載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
有。
三。
[評]巧語。
莫遂莫達,九有有截。
韋、顧、既、伐,[評]連上下。
昆、吾、夏、桀、本韻。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本韻。
允也天子,降予注疏本作「予」,今坊本作「于」。
卿士。
本韻。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本韻。
小序謂「大禘」。
說者謂禘則功臣與祭,征之于盤庚,曰:「茲予于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
」詩未有阿衡之語也。
按禘者,據禮文「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今惟言契而不言契之所自出,似非禘矣。
集傳謂「今按大禘不及群廟之主,比疑為祫祭之詩」。
彼意似謂禘不及群廟之主,惟祫及之;然詩中未嘗有及群廟之主語。
相土未為王,無廟也,豈認相土為廟耶更難曉。
愚按祫祭之說更不如禘,抑或商之禘不必所自出耶 [三章]「至于湯齊」,蘇氏曰「至湯而王業興,與天命會也」,非也。
「齊」,等齊,謂湯與契等齊也。
韓詩外傳曰「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因引此詩,可證。
「綴旒」、「駿龐」,何玄子曰:「綴,鄭雲『猶結也』。
旒,毛雲『章,也』,章為冕飾。
襄十六年公羊曰,『君若綴旒然』,言諸侯反系屬于大夫也。
此言『綴旒』與彼意相似,而詞有正、反之異。
湯為冕,下國為綴旒者,取其相系屬之義也。
說文『龐,石大貌』。
為下國駿龐者,下國恃湯以為安,如倚賴于盤石然也。
齊詩『駿龐』作『駿駹』「駹」,原誤「骊」,今改。
謂馬也。
以馬比先王,不倫甚矣。
」其說皆可存。
「共」,供同,即無逸「萬邦惟正之供」。
集傳曰「『湯齊』之義未詳」。
又曰「『小球、大球』之義未詳」。
又曰,「『小共、大共、駿龐』之義未詳」。
按諸義皆未甚僻奧,何遽雲「未詳」耶 【長發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 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本韻。
○賦也。
下同。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本韻。
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與禍适。
本韻。
稼穑匪解。
此句無韻,或脫下一句。
集傳謂「商頌多阙文」,然亦惟此耳。
天命降監, 下民有嚴。
本韻。
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通韻。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本韻。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甯,以保我後生。
本韻。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斷、是、遷,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寝、成、孔、安、本韻。
[評]較魯頌自簡古。
小序謂「祀高宗」。
按鬼方在荊州之地,即今貴州。
易稱「高宗伐鬼方」,固自無疑。
此蓋後世特為高宗立不遷之廟,祔而祭之之詩也。
[一章]「荊楚」,孔氏謂「荊」是州名,「楚」是國名,故人得兩稱也。
「?」,毛傳作「深」,是訓「冒」者未然。
易稱「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此詩雲「?入其阻」,與之合,可見非暫事也。
[四章]「命于下國」,謂為下國所歸命也,亦倒句。
孟子曰「武丁朝諸侯,有天下」。
[六章]集傳曰:「此章與閟宮之卒章文意略同,未詳何謂。
」按商在前,魯在後,明是魯以商為藍本耳,何疑焉!無故自疑,以起人之疑,何也且不疑魯而獨疑商,又何也其多雲「未詳」者,無非欲實其「商頌多疑義」之說耳。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
】按「稼穑匪解」下疑脫一句,則當為四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本韻。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
湯降不遲,聖敬日跻,昭格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本韻。
受。
小。
球。
、大。
球。
為。
下。
國。
綴。
旒。
[評]音節高華。
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本韻。
受。
小。
共。
、大。
共。
為。
下。
國。
駿。
龐。
何、天、之、龍,敷、奏、其、勇,[評]對「敷政」,句移上。
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本韻。
武王載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
有。
三。
[評]巧語。
莫遂莫達,九有有截。
韋、顧、既、伐,[評]連上下。
昆、吾、夏、桀、本韻。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本韻。
允也天子,降予注疏本作「予」,今坊本作「于」。
卿士。
本韻。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本韻。
小序謂「大禘」。
說者謂禘則功臣與祭,征之于盤庚,曰:「茲予于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
」詩未有阿衡之語也。
按禘者,據禮文「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今惟言契而不言契之所自出,似非禘矣。
集傳謂「今按大禘不及群廟之主,比疑為祫祭之詩」。
彼意似謂禘不及群廟之主,惟祫及之;然詩中未嘗有及群廟之主語。
相土未為王,無廟也,豈認相土為廟耶更難曉。
愚按祫祭之說更不如禘,抑或商之禘不必所自出耶 [三章]「至于湯齊」,蘇氏曰「至湯而王業興,與天命會也」,非也。
「齊」,等齊,謂湯與契等齊也。
韓詩外傳曰「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因引此詩,可證。
「綴旒」、「駿龐」,何玄子曰:「綴,鄭雲『猶結也』。
旒,毛雲『章,也』,章為冕飾。
襄十六年公羊曰,『君若綴旒然』,言諸侯反系屬于大夫也。
此言『綴旒』與彼意相似,而詞有正、反之異。
湯為冕,下國為綴旒者,取其相系屬之義也。
說文『龐,石大貌』。
為下國駿龐者,下國恃湯以為安,如倚賴于盤石然也。
齊詩『駿龐』作『駿駹』「駹」,原誤「骊」,今改。
謂馬也。
以馬比先王,不倫甚矣。
」其說皆可存。
「共」,供同,即無逸「萬邦惟正之供」。
集傳曰「『湯齊』之義未詳」。
又曰「『小球、大球』之義未詳」。
又曰,「『小共、大共、駿龐』之義未詳」。
按諸義皆未甚僻奧,何遽雲「未詳」耶 【長發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 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本韻。
○賦也。
下同。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本韻。
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與禍适。
本韻。
稼穑匪解。
此句無韻,或脫下一句。
集傳謂「商頌多阙文」,然亦惟此耳。
天命降監, 下民有嚴。
本韻。
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通韻。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本韻。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甯,以保我後生。
本韻。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斷、是、遷,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寝、成、孔、安、本韻。
[評]較魯頌自簡古。
小序謂「祀高宗」。
按鬼方在荊州之地,即今貴州。
易稱「高宗伐鬼方」,固自無疑。
此蓋後世特為高宗立不遷之廟,祔而祭之之詩也。
[一章]「荊楚」,孔氏謂「荊」是州名,「楚」是國名,故人得兩稱也。
「?」,毛傳作「深」,是訓「冒」者未然。
易稱「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此詩雲「?入其阻」,與之合,可見非暫事也。
[四章]「命于下國」,謂為下國所歸命也,亦倒句。
孟子曰「武丁朝諸侯,有天下」。
[六章]集傳曰:「此章與閟宮之卒章文意略同,未詳何謂。
」按商在前,魯在後,明是魯以商為藍本耳,何疑焉!無故自疑,以起人之疑,何也且不疑魯而獨疑商,又何也其多雲「未詳」者,無非欲實其「商頌多疑義」之說耳。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
】按「稼穑匪解」下疑脫一句,則當為四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