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容論第六 上農
關燈
小
中
大
多端就會在法令上耍機巧,把對的說威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
後稷說;“所以要緻力于耕織,是因為這是教化的根本。
”因此天子親自率領諸侯耕種籍田,大夫,士也都有各自的職事。
正當農事大忙的時候,農民不得在都邑出現,以此教育他們重視田地裡的生産。
後妃率領九嫔到郊外養蠶,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績麻缫絲等事情要做,以此來盡力于對婦女的教化。
所以男子不織布卻有衣穿,婦女不種田卻有飯吃,男女交換勞動所得以維持生活。
這是聖人的法度。
所以,要慎守農時,愛惜光陰,不是年老不得停止勞作,不是患病不得休息,不到死日不得棄舍農事。
種上等田地,每個農夫要供養九個人,種下等田地,每個農夫要供養五個人,供養的人數隻能增加,不能減少。
總之,一個人種田,要供十個人消費,飼養的各種家畜都包括在這一要求之内,可以折合計算。
這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
所以,正當農事大忙的時候,不要大興土木,不要進行戰争。
平民如果不是加冠、娶妻,嫁女,祭祀,就不得擺酒聚會。
農民如果不是名字通于官府,就不得私自雇人代耕。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如果不是因為同姓的緣故,男子就不得從外地娶妻,女子也不得出嫁到外地,以便使農民安居一地。
然後要規定關于鄉野的禁令。
鄉野的禁令有五條:土地尚未整治,不得績麻,不得掃除污穢;未上年紀,不得從事園囿中的勞動;估計力量不足,不得擴大耕地,農民不得經商,不得去做其他的事情。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還要規定各個季節的禁令:不到适當季節,山中不得伐木取材,水澤地區不得燒灰割草,捕取鳥獸的羅網不得帶出門外,魚網不得下水,不是主管舟船的官員不得借口行船。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如果百姓不盡力于農耕,就投收他們的家産。
因為不這樣做,農、工、商就會互相仿效,國家難予以理就會達到極點。
這就叫做背離根本,違反法則,就會導緻國家的喪亡毀滅。
凡是百姓,自成年以上,就分别歸屬于農,工、商三種職業。
農民生産糧食,工匠制作器物,商人經營貨物。
舉措與農時不相适應,這叫做不祥之至。
以大興土木侵奪農時,叫做“延誤”,百姓就會憂思不斷,田裡一定連稅谷也收不到。
以治理水患侵奪農時,叫做“浸泡”,悲喪就會繼歡樂之後來到,四方鄰國就會來侵害。
用進行戰争侵奪農時,叫做“虐害”,災禍就會終年不斷,根本不用開鐮收割。
連續侵奪百姓農時,嚴重的饑荒就會發生。
田中到處是閑置的農具,農民有的閑談,有的唱歌,早上看是如此,到傍晚仍照舊。
農民人人無心勞動,損失的糧食必定很多。
人們看到了這種現象,卻沒有誰知道重農這個根本。
後稷說;“所以要緻力于耕織,是因為這是教化的根本。
”因此天子親自率領諸侯耕種籍田,大夫,士也都有各自的職事。
正當農事大忙的時候,農民不得在都邑出現,以此教育他們重視田地裡的生産。
後妃率領九嫔到郊外養蠶,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績麻缫絲等事情要做,以此來盡力于對婦女的教化。
所以男子不織布卻有衣穿,婦女不種田卻有飯吃,男女交換勞動所得以維持生活。
這是聖人的法度。
所以,要慎守農時,愛惜光陰,不是年老不得停止勞作,不是患病不得休息,不到死日不得棄舍農事。
種上等田地,每個農夫要供養九個人,種下等田地,每個農夫要供養五個人,供養的人數隻能增加,不能減少。
總之,一個人種田,要供十個人消費,飼養的各種家畜都包括在這一要求之内,可以折合計算。
這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
所以,正當農事大忙的時候,不要大興土木,不要進行戰争。
平民如果不是加冠、娶妻,嫁女,祭祀,就不得擺酒聚會。
農民如果不是名字通于官府,就不得私自雇人代耕。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如果不是因為同姓的緣故,男子就不得從外地娶妻,女子也不得出嫁到外地,以便使農民安居一地。
然後要規定關于鄉野的禁令。
鄉野的禁令有五條:土地尚未整治,不得績麻,不得掃除污穢;未上年紀,不得從事園囿中的勞動;估計力量不足,不得擴大耕地,農民不得經商,不得去做其他的事情。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還要規定各個季節的禁令:不到适當季節,山中不得伐木取材,水澤地區不得燒灰割草,捕取鳥獸的羅網不得帶出門外,魚網不得下水,不是主管舟船的官員不得借口行船。
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時。
如果百姓不盡力于農耕,就投收他們的家産。
因為不這樣做,農、工、商就會互相仿效,國家難予以理就會達到極點。
這就叫做背離根本,違反法則,就會導緻國家的喪亡毀滅。
凡是百姓,自成年以上,就分别歸屬于農,工、商三種職業。
農民生産糧食,工匠制作器物,商人經營貨物。
舉措與農時不相适應,這叫做不祥之至。
以大興土木侵奪農時,叫做“延誤”,百姓就會憂思不斷,田裡一定連稅谷也收不到。
以治理水患侵奪農時,叫做“浸泡”,悲喪就會繼歡樂之後來到,四方鄰國就會來侵害。
用進行戰争侵奪農時,叫做“虐害”,災禍就會終年不斷,根本不用開鐮收割。
連續侵奪百姓農時,嚴重的饑荒就會發生。
田中到處是閑置的農具,農民有的閑談,有的唱歌,早上看是如此,到傍晚仍照舊。
農民人人無心勞動,損失的糧食必定很多。
人們看到了這種現象,卻沒有誰知道重農這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