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論第四 博志
關燈
小
中
大
博志
原文:
五曰:先王有大務,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惡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則不然,有大務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無能成也。
夫去害務與不能去害務,此賢不肖之所以分也。
使獐疾走,馬弗及至,己而得者,其時顧也。
骥一日千裡,車輕也;以重載則不能數裡,任重也。
賢者之舉事也,不聞無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為之任也。
冬與夏不能兩刑,草與稼不能兩成,新谷熟而陳谷虧,凡有角者無上齒,果實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無遂功,天之數也。
故天子不處全,不處極,不處盈。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先王知物之不可兩大,故擇務,當而處之。
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慮於天下,以為無若先王之術者,故日夜學之。
有便於學者,無不為也;有不便於學者,無肯為也。
蓋聞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達?何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寶劍良馬於此,玩之不厭,視之無倦;寶行良道,一而弗複。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難乎!甯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
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
”甯越曰:“請以十五歲。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矢之速也,而不過二裡,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哉?養由基、尹儒,皆文藝之人也。
荊廷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由基射之。
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發之則猿應矢而下,則養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學禦,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夢受秋駕於其師。
明日往朝其師。
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也,恐子之未可與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駕。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夢受之。
”先為其師言所夢,所夢固秋駕已。
上二士者,可謂能學矣,可謂無害之矣,此其所以觀後世已。
譯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惡的一定能除掉,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卻不是這樣,有了大事卻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務的因素,這是賢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假使獐飛快地奔逃,馬是追不上它的。
但是不久就被捕獲,這是因為它時時回頭張望。
骥日行千裡,是因為車輕,拉重載就一天走不了幾裡,是因為負擔重。
賢明的人做事,決不是沒有
俗主則不然,有大務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無能成也。
夫去害務與不能去害務,此賢不肖之所以分也。
使獐疾走,馬弗及至,己而得者,其時顧也。
骥一日千裡,車輕也;以重載則不能數裡,任重也。
賢者之舉事也,不聞無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為之任也。
冬與夏不能兩刑,草與稼不能兩成,新谷熟而陳谷虧,凡有角者無上齒,果實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無遂功,天之數也。
故天子不處全,不處極,不處盈。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先王知物之不可兩大,故擇務,當而處之。
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慮於天下,以為無若先王之術者,故日夜學之。
有便於學者,無不為也;有不便於學者,無肯為也。
蓋聞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達?何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寶劍良馬於此,玩之不厭,視之無倦;寶行良道,一而弗複。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難乎!甯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
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
”甯越曰:“請以十五歲。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矢之速也,而不過二裡,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哉?養由基、尹儒,皆文藝之人也。
荊廷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由基射之。
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發之則猿應矢而下,則養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學禦,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夢受秋駕於其師。
明日往朝其師。
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也,恐子之未可與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駕。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夢受之。
”先為其師言所夢,所夢固秋駕已。
上二士者,可謂能學矣,可謂無害之矣,此其所以觀後世已。
譯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惡的一定能除掉,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卻不是這樣,有了大事卻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務的因素,這是賢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假使獐飛快地奔逃,馬是追不上它的。
但是不久就被捕獲,這是因為它時時回頭張望。
骥日行千裡,是因為車輕,拉重載就一天走不了幾裡,是因為負擔重。
賢明的人做事,決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