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直論第三 貴直
關燈
小
中
大
能聽取鄙野之士的言論,來彰明他們的愛好呢?”宣王于是赦免了他。
象能意這樣的人,如果讓他在君主身邊謹慎地議事,一定不會曲從君主。
不曲從君主,君主得到的教益難道會少嗎?這是賢明的君主所追求的,不肖的君主所厭惡的。
狐援勸齊滑王說:“殷商的九鼎被周擺放在朝廷,它的神社被周罩蓋上廬棚,它的舞樂波被人們用在遊樂中。
亡國的音樂不準進入宗廟,它的神社不準見到天日,它的重器被擺放在朝廷,這些都是用來警戒後人的。
您一定要好自為之啊!千萬不要讓齊國的大呂擺在别國的朝廷,不要讓太公建起的神社被人罩蓋上廬棚,不要讓齊國的音樂充斥在别人的遊樂之中。
”齊王不聽他的勸谏。
狐援離開朝廷以後,為國家即将到來的災難哭了三天,哭道:“先離開的,尚可穿布衣;後離開的,遭難滿監獄。
我馬上就會看到百姓倉惶東逃,不知道在哪裡安居。
”齊王問獄官說:“國家太平無事卻給它哭喪的,按法令該治什麼罪?”獄官回答龇:“當斬。
”齊王說:“照法令行事!”獄官把刑具擺在國都東門,不願真的殺死狐援,隻想把他吓跑。
狐援聽到這個消息,反倒自己趺跌撞撞地去見獄官。
獄官說:“為國事痛哭的依法當斬,先生不知道嗎?您這樣做,是老胡塗了呢,還是頭腦發昏呢?”狐援說:“怎麼是發昏呢!”于是進一步說道;“有人從南方親,進來時象鲫魚那樣恭順謙卑,住下以後卻象鲸鲵那樣兇狠殘暴,使别人朝廷變為草莽,國都變為廢墟。
殷商有個比幹,吳國有個伍子胥,齊國有個狐援。
既不聽我的這些話,又要在東門把我殺掉,這是要把我向比幹,伍子胥比并為三吧!”狐援并不是樂于被殺。
國家太混亂了,君主太昏愦了,他哀憐國家和人民,所以才說這樣的話。
這些話并不是持平之論,因為想以此挽救國家的危亡,所以必定近于危言聳聽。
滑王不納忠言卻戮辱直士。
這正是觸子棄之而去的原因,也正是達子戰敗而死于齊難的原因。
趙簡子進攻衛國,迫近了外城。
他親自統率軍隊,可是到了交戰的時候,卻站得遠遠的,躲在屏障和盾牌後面。
簡子擊鼓,士率卻動也不動。
簡子扔下鼓植感歎道。
“哎!士卒變壞竟然快到這個地步!”行人燭過摘下頭盔,橫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說:“隻不過是您有些地方設能做到罷了,士卒有什麼不好!”簡子氣得勃然變色,說:“我不委派他人而親自統率逸些士卒,你卻當面說我有些地方沒能做到。
你的話有理便罷,沒理就治你死罪!”燭過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即位五年就兼井了十九個國家,用的就是這樣的士卒。
惠公即位二年,縱情聲色,殘暴傲慢,喜好美女,秦人襲擊我國,晉軍績逃到離绛城隻有七十裡的地方,用的也是這樣的士卒。
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所以三年之後士卒都變得非常堅毅果敢,城濮之戰,五次打敗楚軍,圍困衛國,奪取曹國,攻占石社,安定天子的王位,顯赫的名聲揚于天下,用的還是這樣的士卒。
所以說隻不過是您有些地方沒能做對罷了,士卒有什麼不好?”簡子于是離開屏障和盾牌,站到弓箭石磐的射程以内,隻擊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牆。
簡子說:“與其讓我獲得兵車千輛,不如聽到行人燭過一句話!”行人燭過可算得上能勸谏他的君主了。
正當擊鼓酣戰之時,賞賜不增多,刑罰不加重,隻說了一句話,就使士卒都樂于為長上效死。
象能意這樣的人,如果讓他在君主身邊謹慎地議事,一定不會曲從君主。
不曲從君主,君主得到的教益難道會少嗎?這是賢明的君主所追求的,不肖的君主所厭惡的。
狐援勸齊滑王說:“殷商的九鼎被周擺放在朝廷,它的神社被周罩蓋上廬棚,它的舞樂波被人們用在遊樂中。
亡國的音樂不準進入宗廟,它的神社不準見到天日,它的重器被擺放在朝廷,這些都是用來警戒後人的。
您一定要好自為之啊!千萬不要讓齊國的大呂擺在别國的朝廷,不要讓太公建起的神社被人罩蓋上廬棚,不要讓齊國的音樂充斥在别人的遊樂之中。
”齊王不聽他的勸谏。
狐援離開朝廷以後,為國家即将到來的災難哭了三天,哭道:“先離開的,尚可穿布衣;後離開的,遭難滿監獄。
我馬上就會看到百姓倉惶東逃,不知道在哪裡安居。
”齊王問獄官說:“國家太平無事卻給它哭喪的,按法令該治什麼罪?”獄官回答龇:“當斬。
”齊王說:“照法令行事!”獄官把刑具擺在國都東門,不願真的殺死狐援,隻想把他吓跑。
狐援聽到這個消息,反倒自己趺跌撞撞地去見獄官。
獄官說:“為國事痛哭的依法當斬,先生不知道嗎?您這樣做,是老胡塗了呢,還是頭腦發昏呢?”狐援說:“怎麼是發昏呢!”于是進一步說道;“有人從南方親,進來時象鲫魚那樣恭順謙卑,住下以後卻象鲸鲵那樣兇狠殘暴,使别人朝廷變為草莽,國都變為廢墟。
殷商有個比幹,吳國有個伍子胥,齊國有個狐援。
既不聽我的這些話,又要在東門把我殺掉,這是要把我向比幹,伍子胥比并為三吧!”狐援并不是樂于被殺。
國家太混亂了,君主太昏愦了,他哀憐國家和人民,所以才說這樣的話。
這些話并不是持平之論,因為想以此挽救國家的危亡,所以必定近于危言聳聽。
滑王不納忠言卻戮辱直士。
這正是觸子棄之而去的原因,也正是達子戰敗而死于齊難的原因。
趙簡子進攻衛國,迫近了外城。
他親自統率軍隊,可是到了交戰的時候,卻站得遠遠的,躲在屏障和盾牌後面。
簡子擊鼓,士率卻動也不動。
簡子扔下鼓植感歎道。
“哎!士卒變壞竟然快到這個地步!”行人燭過摘下頭盔,橫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說:“隻不過是您有些地方設能做到罷了,士卒有什麼不好!”簡子氣得勃然變色,說:“我不委派他人而親自統率逸些士卒,你卻當面說我有些地方沒能做到。
你的話有理便罷,沒理就治你死罪!”燭過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即位五年就兼井了十九個國家,用的就是這樣的士卒。
惠公即位二年,縱情聲色,殘暴傲慢,喜好美女,秦人襲擊我國,晉軍績逃到離绛城隻有七十裡的地方,用的也是這樣的士卒。
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所以三年之後士卒都變得非常堅毅果敢,城濮之戰,五次打敗楚軍,圍困衛國,奪取曹國,攻占石社,安定天子的王位,顯赫的名聲揚于天下,用的還是這樣的士卒。
所以說隻不過是您有些地方沒能做對罷了,士卒有什麼不好?”簡子于是離開屏障和盾牌,站到弓箭石磐的射程以内,隻擊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牆。
簡子說:“與其讓我獲得兵車千輛,不如聽到行人燭過一句話!”行人燭過可算得上能勸谏他的君主了。
正當擊鼓酣戰之時,賞賜不增多,刑罰不加重,隻說了一句話,就使士卒都樂于為長上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