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行論第二 慎行
關燈
小
中
大
住在城父。
過了一年,費無忌又诋毀太子建說:“太子建和連尹伍奢将憑借方城以外作亂。
”平王說。
“他已經做了我的太子了,還謀求什麼?”費無忌回答說。
“他固為娶妻的事怨恨您,而且自以為就象宋國這樣的獨立小國一樣。
齊國和晉國又幫助他。
他将要以此危害楚國,事情肯定要成功了。
”平王相信了費無忌的話,派人逮捕了連尹伍奢。
太子建出逃到國外。
左尹郄宛很得國人愛戴,費無忌又想殺掉郄宛。
他對令尹子常說:“郄宛想請令尹您喝酒。
”又對郄宛說:“令尹想到你家來喝酒。
”郄宛說:“我是個卑賤的人,不值得令尹光臨。
假如令尹一定屈尊光臨,我該拿什麼酬報他、招待他呢?”費無忌說。
“令尹喜歡铠甲兵器,你把這些東西搬出來放在門口,令尹來了一定會觀賞它們,你就乘勢把這些東西作為禮物進獻給他。
”等到宴享這天,郄宛把門口兩旁用帷幕遮起來,把铠甲兵器放在裡邊。
費無忌于是對令尹說。
“我差一點害了您。
郄宛想殺您,已經把铠甲兵器藏在門口了。
”令尹派人去察看,真是這樣。
于是派兵進攻郄宛,殺死了他。
國人非常痛恨令尹,卿大夫沒有一個人不指責他。
沈尹戍對令尹說;“費無忌是楚國的讒谀小人,使太子建出亡,連尹伍奢被殺,掩蔽國君的耳目。
現在您又聽信他的話殺害無辜的人們,從而招緻了各種嚴厲的指責,禍害很快就會來到您身上。
”令尹子常說;“這是我的罪過,怎麼敢不好好地想法對付呢?”于是就殺死了費無忌,并把他的宗族全部誅滅,取此取悅于國人。
做事情不講道義,隻知道害别人卻不知道别人也會害自己緻使宗族被誅滅,指的就是費無忌吧! 崔杼和慶封合謀殺死了齊莊公。
莊公死後,二人另立景公為君,由崔杼給他做相。
慶封又想殺掉崔杼,自己代他為相。
于是就挑撥崔杼的兒子們,讓他們争奪做後嗣的資格。
崔杼的兒子們私自争鬥起來。
崔杼去見慶封,告訴他這件事。
慶封對崔杼說:“你姑且留在這裡,我将派兵去把他們殺掉。
”于是派了盧滿嫳起兵去誅殺他們。
盧滿嫳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全部殺光,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經把他們殺死了。
”崔杼回去,已經無家可歸,因而自缢而死。
慶封做了齊景公的相,景公深以為苦。
慶封外出打獵,景公乘機與陳無宇、公孫竈、公孫虿起兵讨伐慶封。
慶封率領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戰,未能取勝,就逃到魯國。
齊國就這件事責備魯國。
慶封又離開魯國去吳國,吳王把朱方邑封給了他。
楚靈王聽說了,就率領諸侯進攻吳國,包圍朱方,攻占了它。
靈王俘獲了慶封,讓他背着斧質在諸侯軍中遛行示衆,并讓他喊道:“不要象齊國慶封那樣,殺害他的君主,欺淩喪父的新君,強迫大夫盟誓!”然後才殺死了他。
黃帝那樣尊貴,最後也要死亡,堯舜那樣賢聖,最後也要死亡,孟贲那樣勇武,最後也要死亡,人本來都要死亡,但象慶封這樣的人,受盡淩辱而死,可以說是死而又死了。
自己被殺,宗族親屬也不能保全,這是嫉妒别人的緣故。
太凡邪惡的小人做事,開始的時候互相幫忙,而到後來一定互相憎惡。
堅守道義的人卻不是這樣。
他們開始時互相幫助,時間越長越互相信任,最後更是互相親近。
後代把這種做法當作準則。
過了一年,費無忌又诋毀太子建說:“太子建和連尹伍奢将憑借方城以外作亂。
”平王說。
“他已經做了我的太子了,還謀求什麼?”費無忌回答說。
“他固為娶妻的事怨恨您,而且自以為就象宋國這樣的獨立小國一樣。
齊國和晉國又幫助他。
他将要以此危害楚國,事情肯定要成功了。
”平王相信了費無忌的話,派人逮捕了連尹伍奢。
太子建出逃到國外。
左尹郄宛很得國人愛戴,費無忌又想殺掉郄宛。
他對令尹子常說:“郄宛想請令尹您喝酒。
”又對郄宛說:“令尹想到你家來喝酒。
”郄宛說:“我是個卑賤的人,不值得令尹光臨。
假如令尹一定屈尊光臨,我該拿什麼酬報他、招待他呢?”費無忌說。
“令尹喜歡铠甲兵器,你把這些東西搬出來放在門口,令尹來了一定會觀賞它們,你就乘勢把這些東西作為禮物進獻給他。
”等到宴享這天,郄宛把門口兩旁用帷幕遮起來,把铠甲兵器放在裡邊。
費無忌于是對令尹說。
“我差一點害了您。
郄宛想殺您,已經把铠甲兵器藏在門口了。
”令尹派人去察看,真是這樣。
于是派兵進攻郄宛,殺死了他。
國人非常痛恨令尹,卿大夫沒有一個人不指責他。
沈尹戍對令尹說;“費無忌是楚國的讒谀小人,使太子建出亡,連尹伍奢被殺,掩蔽國君的耳目。
現在您又聽信他的話殺害無辜的人們,從而招緻了各種嚴厲的指責,禍害很快就會來到您身上。
”令尹子常說;“這是我的罪過,怎麼敢不好好地想法對付呢?”于是就殺死了費無忌,并把他的宗族全部誅滅,取此取悅于國人。
做事情不講道義,隻知道害别人卻不知道别人也會害自己緻使宗族被誅滅,指的就是費無忌吧! 崔杼和慶封合謀殺死了齊莊公。
莊公死後,二人另立景公為君,由崔杼給他做相。
慶封又想殺掉崔杼,自己代他為相。
于是就挑撥崔杼的兒子們,讓他們争奪做後嗣的資格。
崔杼的兒子們私自争鬥起來。
崔杼去見慶封,告訴他這件事。
慶封對崔杼說:“你姑且留在這裡,我将派兵去把他們殺掉。
”于是派了盧滿嫳起兵去誅殺他們。
盧滿嫳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全部殺光,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經把他們殺死了。
”崔杼回去,已經無家可歸,因而自缢而死。
慶封做了齊景公的相,景公深以為苦。
慶封外出打獵,景公乘機與陳無宇、公孫竈、公孫虿起兵讨伐慶封。
慶封率領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戰,未能取勝,就逃到魯國。
齊國就這件事責備魯國。
慶封又離開魯國去吳國,吳王把朱方邑封給了他。
楚靈王聽說了,就率領諸侯進攻吳國,包圍朱方,攻占了它。
靈王俘獲了慶封,讓他背着斧質在諸侯軍中遛行示衆,并讓他喊道:“不要象齊國慶封那樣,殺害他的君主,欺淩喪父的新君,強迫大夫盟誓!”然後才殺死了他。
黃帝那樣尊貴,最後也要死亡,堯舜那樣賢聖,最後也要死亡,孟贲那樣勇武,最後也要死亡,人本來都要死亡,但象慶封這樣的人,受盡淩辱而死,可以說是死而又死了。
自己被殺,宗族親屬也不能保全,這是嫉妒别人的緣故。
太凡邪惡的小人做事,開始的時候互相幫忙,而到後來一定互相憎惡。
堅守道義的人卻不是這樣。
他們開始時互相幫助,時間越長越互相信任,最後更是互相親近。
後代把這種做法當作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