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紀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萍始生。
天子居青陽右個,乘鸾辂,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焉。
天子焉始乘舟。
薦鲔于寝廟,乃為麥祈實。
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生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内。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倉窌,賜貧窮,振乏絕,開府庫,出币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時雨将降,下水上騰,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堤防,導達溝渎,開通道路,無有障塞;田獵罼弋,罝罘羅網,喂獸之藥,無出九門。
”是月也,命野虞無伐桑柘。
鳴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栚曲{豦}筐。
後妃齋戒,親東鄉躬桑。
禁婦女無觀,省婦使,勸蠶事。
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無有敢堕。
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無或不良。
百工鹹理,監工日号,無悖於時,無或作為婬巧,以蕩上心。
是月之末,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
是月也,乃合累牛、騰馬、遊牝于牧。
犧牲駒犢,舉書其數。
國人傩,九門磔禳,以畢春氣。
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時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則天多沈陰,婬雨早降,兵革并起。
白話: 季春三月,太陽的位置程胃宿。
初昏時刻,星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牛宿出現在南方中天。
季春于天幹屬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應時的動物是龍魚之糞的鱗族,聲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與姑洗相應。
這個月的數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氣昧是膻氣,要舉行的祭祀是戶祭,祭祀時,祭品以脾髒為尊。
這個月梧桐樹開始開花,鼹鼠變成鹌鹑之類的鳥,彩虹開始出現,浮萍開始長出。
天子居住在東向明堂的右側室,乘坐飾有用青鳳命名的響鈴的車子,車前駕着青色的馬,車上插着繪有龍紋的青色旗幟,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麥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紋理空疏而通達。
這個月,天子向太皞等先帝進獻桑黃色的衣服,祈求蠶事如意,命令主管船隻的官吏把船底翻過來檢查,船底船身要反複檢查五次,才向天子報告船隻已經齊備。
天子幹是開始乘船。
向祖宗進獻鲟魚,來祈求麥子籽實飽滿。
這個月,春天的生養之氣正盛,陽氣向外發散,植物的萌芽部長出來了。
這個時候,不能收納财貨。
天子要施德行惠,命令主管官吏打開糧倉地窖,賜與貧困沒有依靠的人,赈救缺乏資用衣食的人,又打開儲藏财物的倉庫,拿出錢财,赈濟天下;鼓勵諸侯聘用名士,對賢人以禮相待。
這個月,天子命令司空說:應時的雨水将要降落,地下水也将向上翻湧,應該巡視國都和城邑,普遍地視察原野,整修堤防,疏通溝渠,開通道路,使之役有障礙壅塞。
打獵所需要的各種網具和毒藥不能帶出城去。
這個月,命令主管山林的官吏禁止人們砍伐桑樹、柘樹。
此時,鳴鸠振翅高飛,戴任落在桑間。
人們準備蠶薄,放蠶薄的支架以及各種采桑的筐籃。
王後王妃齋戒身心,面向東方親自采摘桑葉。
這時要禁止婦女去遊玩觀賞,同時減少她們的雜役,鼓勵她們采桑養蠶。
蠶事已經完成,把蠶繭分給婦女,要她們缫絲,然後稱量每人所缫之絲的輕重,考核她們的功效,用這些蠶絲來供給祭天祭祖所用祭服的需要,不許有人懈怠。
迷個月,命令主管百工的官吏讓百工仔細檢查各種庫房中器材的數量和質量,金鐵、皮革獸筋.獸角獸齒,羽毛箭稈、油脂粘膠丹砂油漆,不得質地不好。
各種工匠都從事自己的工作,監督百工的官員每日發布号令,使所制器物不違背時宜,不得制作過分奇巧的器物來勾動在上位者的奢望。
這個月的月末,選擇吉日,大規模地鞋行音樂舞蹈合演,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前去觀看。
這個月,使公牛公馬與母牛母馬在放牧中交配,把選作祭品的牲畜和馬駒牛犢,都記下它們的頭數。
國人舉行驅逐災疫的傩祭,在九門宰割牲畜攘除邪惡,以此來結束春氣。
推行與逸個月的時誇相應的政令,及時雨就會降落,三旬降落三次。
季春實行應在冬天實行的政令,那麼,寒氣就會時時發生,草木就會枝葉蕭球,人民就會惶恐不安;如果實行應在夏天實行的政令,那麼,人民中間就會流行瘟疫,應時之雨就不能按時降落,山陵上的莊稼就不能成熟收獲。
如果實行應在秋天實行的政令,那麼,天氣就會經常陰晦,婬雨就會過早降落,戰事就會到處發生。
盡數 原文: 二曰:天生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