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冠禮第一

關燈
【題解】 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并命字,表示已經成年,必須行成人之禮,明确君臣、父子等的社會責任。

    本篇詳細記述了行冠禮的過程、陳設、儀式及行禮時所緻辭。

    篇末的《記》,簡要說明了三代(夏、商、周)冠禮的沿革、異同,論述了行冠禮的倫理道德意義以及所适用的範圍。

    《士冠禮》不僅适用于“士”,而且也适用于包括天子、諸侯在内的一切貴族。

    本篇後《記》說:“古者五十而後爵,何大夫冠禮之有?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

    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

    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一方面,行冠禮标志着一個貴族成員明确其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而步入社會的開始;另一方面,它又表現了父子相繼的宗法倫理精神(《士冠禮·記》:“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

    ”)。

    因此,古來儒家很重視冠禮,認為冠昏喪祭鄉射朝聘諸禮,皆始于冠禮。

    《禮記·冠義》說:“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

    ”在漢代,《儀禮》諸本次序雖不同,但都以《士冠禮》為首篇,就表現了這種觀念。

     士冠禮:筮于廟門(1)。

    主人玄冠(2),朝服(3),缁帶(4),素■(5),即位于門東(6),西面(7)。

    有司如主人服(8),即位于西方,東面,北上(9)。

    筮與席(10),所卦者(11),具馔于西塾(12)。

    布席于門中,闑西、阈外(13),西面。

    筮人執策(14),抽上韇,兼執之(15),進受命于主人(16)。

    宰自右少退贊命(17)。

    筮人許諾,右還(18),即席坐(19),西面。

    卦者在左(20)。

    卒筮,書卦(21),執以示主人。

    主人受視,反之(22)。

     筮人還,東面,旅占卒,進告吉(23)。

    若不吉,則筮遠日(24),如初儀。

    徹筮席,宗人告事畢(25)。

     主人戒賓(26),賓禮辭(27),許。

    主人再拜,賓答拜。

    主人退,賓拜送(28)。

    前期三日(29),筮賓(30),如求日之儀。

    乃宿賓(31)。

    賓如主人服,出門左(32),西面再拜,主人東面答拜。

    乃宿賓,賓許。

    主人再拜,賓答拜。

    主人退,賓拜送。

    宿贊冠者一人(33),亦如之。

     厥明夕,為期于廟門之外(34)。

    主人立于門東,兄弟在其南,少退(35),西面,北上。

    有司皆如宿服(36),立于西方,東面,北上。

    擯者請期(37)。

    宰告曰:“質明行事(38)”。

    告兄弟及有司。

    告事畢。

    擯者告期于賓之家。

     夙興(39),設洗直于東榮(40),南北以堂深(41),水在洗東。

    陳服于房中西墉下(42),東領北上(43)。

    爵弁服:纁裳、純衣、缁帶、韎■(44)。

    皮弁服:素積、缁帶、素■(45)。

    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缁帶、爵■(46)。

    缁布冠缺項、青組纓屬于缺、缁纚廣終幅長六尺(47)、皮弁笄、爵弁笄、缁組纮纁邊(48),同箧(49)。

    栉實于箪(50),蒲筵二,在南(51)。

    側尊一■醴(52),在服北(53)。

    有篚實勺觯角柶(54),脯醢(55),南上。

    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56),執以待于西坫南(57),南面東上,賓升則東面。

     主人玄端、爵■,立于阼階下(58),直東序西面(59)。

    兄弟畢袗玄(60),立于洗東,西面北上。

    擯者玄端,負東塾(61)。

    将冠者采衣、紒(62),在房中(63),南面。

    賓如主人服,贊者玄端從之,立于外門之外(64)。

     擯者告(65)。

    主人迎出門左(66),西面再拜,賓答拜。

    主人揖贊者。

     與賓揖先入。

    每曲揖(67)。

    至于廟門,揖入。

    三揖至于階(68)。

    三讓(69),主人升立于序端(70),西面。

    賓西序,東面。

    贊者盥于洗西,升立于房中,西面,南上。

     主人之贊者筵于東序(71),少北,西面。

    将冠者出房,南面,贊者奠纚、笄、栉于筵南端(72)。

    賓揖将冠者。

    将冠者即筵坐。

    贊者坐,栉,設纚(73)。

    賓降(74),主人降。

    賓辭(75),主人對。

    賓盥卒(76),壹揖,壹讓,升。

    主人升,複初位。

    賓筵前坐,正纚(77)。

    興,降西階一等(78),執冠者升一等,東面授賓。

    賓右手執項,左手執前,進容(79)。

    乃祝(80),坐如初。

    乃冠,興,複位。

    贊者卒(81)。

    冠者興,賓揖之,适房,服玄端爵■,出房,南面。

    賓揖之,即筵坐,栉,設笄(82),賓盥正纚如初。

    降二等,受皮弁,右執項,左執前,進祝。

    加之如初。

    複位。

    贊者卒纮(83)。

    興,賓揖之,适房。

    服素積、素■,容,出房,南面。

    賓降三等,受爵弁加之。

    服纁裳、韎■。

    其他如加皮弁之儀。

     徹皮弁、冠、栉、筵(84)。

    入于房。

    筵于戶西(85),南面。

    贊者洗于房中,側酌醴(86),加柶,覆之,面葉(87)。

    賓揖,冠者就筵,筵西,南面。

    賓受醴于戶東,加柶,面枋(88),筵前北面。

    冠者筵西拜受觯,賓東面答拜。

    薦脯醢(89)。

    冠者即筵坐,左執觯,右祭脯醢(90)。

    以柶祭醴三(91),興。

    筵末坐,啐醴(92)。

    建柶(93),興。

    降筵,坐奠觯(94),拜。

    執觯興。

    賓答拜。

     冠者奠觯于薦東(95),降筵,北面坐取脯。

    降自西階,适東壁(96),北面見于母。

    母拜受(97),子拜送,母又拜。

     賓降(98),直西序,東面。

    主人降,複初位。

    冠者立于西階東,南面。

    賓字之(99),冠者對(100)。

     賓出(101),主人送于廟門外。

    請醴賓,賓禮辭,許。

    賓就次(102),冠者見于兄弟,兄弟再拜,冠者答拜。

    見贊者,西面拜,亦如之。

    入見姑姊(103),如見母。

     乃易服(104),服玄冠、玄端、爵■。

    奠摯見于君,遂以摯見于鄉大夫、鄉先生(105)。

     乃醴賓以壹獻之禮(106)。

    主人酬賓(107),束帛俪皮(108)。

    贊者皆與(109),贊冠者為介(110)。

    賓出,主人送于外門外。

    再拜。

    歸賓俎(111)。

    若不醴(112),則醮用酒(113)。

    尊于房戶之間(114),兩■,有禁(115),玄酒在西(116)。

    加勺南枋(117)。

    洗有篚,在西(118)。

    南順(119)。

    始加,醮用脯醢。

    賓降取爵于篚(120)。

    辭降如初。

    卒洗,升酌。

    冠者拜受,賓答拜如初。

    冠者升筵坐,左執爵,右祭脯醢,祭酒。

    興,筵末坐啐酒。

    降筵拜,賓答拜。

    冠者奠爵于薦東,立于筵西。

    徹薦爵,筵尊不徹(121)。

    加皮弁,如初儀。

    再醮,攝酒(122)。

    其他皆如初。

    加爵弁,如初儀。

    三醮,有幹肉折俎(123),哜之(124),其他如初。

    北面取脯見于母。

    若殺(125),則特豚(126),載合升(127)。

    離肺實于鼎(128),設扃鼎(129)。

    始醮,如初。

    再醮,兩豆、葵菹、蠃醢、兩笾、栗脯(130)。

    三醮,攝酒如再醮,加俎,哜之,皆如初,哜肺,卒醮,取笾脯以降,如初。

     若孤子,則父兄戒宿(131)。

    冠之日,主人紒而迎賓(132)。

    拜、揖、讓,立于序端,皆如冠主(133),禮于阼。

    凡拜,北面于阼階上。

    賓亦北面于西階上答拜。

    若殺,則舉鼎陳于門外(134),直東塾(135),北面。

     若庶子(136),則冠于房外,南面,遂醮焉。

    冠者母不在(137),則使人受脯于西階下。

     戒賓曰(138):“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139)。

    願吾子之教之也(140)。

    ”賓對曰:“某不敏(141),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142),敢辭。

    ”主人曰:“某猶願吾子之終教之也。

    ”賓對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宿曰:“某将加布于某之首,吾子将莅之(143),敢宿。

    ”賓對曰,“某敢不夙興!”始加,祝曰:“令月吉日(144),始加元服(145)。

    棄爾幼志(146),順爾成德,壽考惟祺(147),介爾景福(148)。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149),敬爾威儀,淑慎爾德(150),眉壽萬年(151),永受胡福(152)。

    ”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153)。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154)。

    黃耇無疆(155),受天之慶。

    ”醴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156)。

    拜受祭之,以定爾祥。

    承天之休(157),壽考不忘。

    ”醮辭曰:“旨酒既清(158),嘉薦亶時(159),始加元服。

     兄弟具來,孝友時格(160),永乃保之。

    ”再醮曰:“旨酒既湑(161),嘉薦伊脯(162)。

    乃申爾服,禮儀有序。

    祭此嘉爵,承天之祜(163)。

    ” 三醮曰:“旨酒令芳,笾豆有楚(164),鹹加爾服,肴升折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

    ”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165)。

    爰字孔嘉(166),髦士攸宜(167)。

    宜之于假(168),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