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馭/形方式

關燈
下的地圖,以掌握天下的土地,辯别各諸侯國、王畿内的采邑、四夷國、八蠻國、七閩國、九貉國、五戎國、六狄國的人民,以及他們的财物、九谷、六畜的數目,遍知他們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所在。

    辨别九州内的國家,使各國都有他們共同的事業和利益。

    東南是揚州,它的山鎮是會稽,它的大澤是具區,它的河流有三江,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五湖,它的特産有金、錫、竹箭,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五,那裡宜于畜養鳥獸,宜于種植稻谷。

    正南是荊州,它的山鎮是衡山,它的大澤是雲夢,它的河流有長江、漢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颍水、湛水,它的特産布丹砂、銀、象牙、皮革,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那裡宜于畜養鳥獸,宜于種植稻谷。

    河南是豫州,它的、山鎮是華山,它的大澤是圃田,它的河流有濟水、雒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波水、灌水,它的特産有竹木、漆、絲、麻,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于畜養馬、牛、羊、豬、狗、雞,宜于種植黍、稷、豆、麥、稻。

    正東是青州,它的山鎮是沂山,它的大澤是望諸,它的河流有淮水、泗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沂水、沭河,它的特産有蒲柳、海魚,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于畜養雞、狗,宜于季中植稻、麥。

    河東是兖州,它的山鎮是泰山,它的大澤是大野,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盧水、濰水,它的特産有蒲柳、海魚,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于畜養馬、牛、羊、豬、狗、雞,宜于種植黍、稷、稻、麥。

    正西是雍州,它的山鎮是嶽山,它的大澤是弦蒲,它的河流有泾水、’衲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渭水、洛水,它的特産有玉石,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二,那裡宜于畜養牛、馬,宜于種植黍、稷。

    東北是幽州,它的山鎮是醫無阊山,它的大澤是貘養,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淄水、時水,它的特産有海魚、鹽,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三,那裡宜于畜養馬、牛、羊、豬,宜于種植黍、稷、稻。

    河内是冀州,它的山鎮是霍山,它的大澤是楊纡,它的河流有漳水,它的可資灌溉的浸有汾水、潞水,它的特産有松、柏,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五比三,那裡宜于畜養牛、羊,宜于種植黍、稷。

    正北是并州,它的山鎮是恒山,它的大澤是昭餘祁,它的河流有虖池水、嘔夷水,它可資灌溉的浸有涞水、易水,它的特産有布、絲織品,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裡宜于畜養馬、牛、羊、狗、豬,宜于種植黍、稷、豆、麥、稻。

     辨别九服的諸侯國。

    地方千裡的是王畿,王畿之外方五百裡是侯服,侯服之外方五百裡是甸服,甸服之外方五百裡是男服,男服之外方五百裡是采服,采服之外方五百裡是衛服,衛服之外方五百裡是蠻服,蠻服之外方五百裡是夷服,夷服之外方五百裡是鎮服,鎮服之外方五百裡是藩服。

    凡[分封]諸侯國,地方千裡,分封方五百裡的公國,可以分封四個公;分封方四百裡的侯國,可以分封六個侯;分封方三百裡的伯國,可以分封七(當為十一)個伯;分封方二百裡的子國,可以分封二十五個子;分封方百裡的男國,可以分封一百個男:根據這個比例就可遍知天下[的諸侯國數]。

    凡諸侯國,小國與大國相互維系,王為他們設置州牧,制定諸侯國君臣應行的職責,各依照他們的所能;制定諸侯國應繳納的貢賦,各依照他們國家之所有。

    王将巡守(天下],就[預先發文書]告誡四方,說:“各自搞好你們境内的治安,檢察你們[迎接王]的準備情況,有敢不嚴肅認真的,王國有重刑。

    ”到王[啟程前往]所巡視之國時,就做先導,率領下屬而巡視該國執行戒令的情況。

    王在附近的諸侯國接見衆來朝的諸侯時,也這樣做。

     土方氏掌管運用土圭的方法,通過測度日影,以度量土地[的方位和遠近]而觀測可居住的地方,建立諸侯國和采邑,辨别土地所宜種植的作物和所宜采取的改良方法,授給掌管使用土地之法的官吏。

    王外出巡守,就在王的行宮周圍樹立藩籬。

     懷方氏負責使遠方的人民前來歸附,命令[六服之内的]方國進獻貢賦,命令遠方國家進獻土特産,而對他們負責迎送,發給他們旌旗或玺節以便通行,辦理他們途中所需的糧草、館舍和飲食。

     合方氏負責使天下道路通達,使天下财物流通,使天下計數方法和稱量輕重的器具統一,長度和容量的标準一緻,消除[國家間的]仇怨,使天下的好尚相同。

     訓方氏負責[向王]叙說四方諸侯國的政事,和他們君臣的心志,[向王]誦說四方諸侯國世代傳說的往古聖賢事迹。

    [夏曆]正月初一,就布告天下而訓導四方人民,注意觀察新出現的物産器械。

     形方氏掌管制定諸侯國的地域,規正它們的疆界,不要有不正或相互絕離的土地。

    使小國服事大國,大國親睦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