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冠禮
關燈
小
中
大
和鼎蓋。
初次行醮禮,儀式與前述相同。
第二次行醮禮,用兩隻豆,盛腌菜和蝸牛肉醬;兩隻笾,盛栗脯。
三行醮禮,整理、添酒與第二次相同,有牲體,嘗牲,都與前述儀式相同。
并嘗肺。
行醮禮完畢,冠者取出笾中的幹肉下堂等儀式,也都與前述相同。
如果将冠者是孤兒,則由他的伯父叔父或堂兄代為通知和召請賓客。
加冠那天,将冠者束發髻迎賓。
拜、揖、讓,站立在東序南端,都與冠者父親所行的儀式相同。
在阼階上行禮。
凡行拜禮,都在阼階上,面朝北方。
正賓也同樣在西階上答拜。
如果是殺牲,則擡鼎陳放在廟門外邊,正對着東塾,面朝北。
如果冠者是庶子,則在房外加冠,面朝南方,然後行醮禮。
如果冠者母親因故不在家,則使人在西階下代母親接受冠者所獻上的幹肉。
告賓時緻辭說:“某人有兒子名某某,将要為他加缁布冠,希望先生能前往教導。
”賓緻答辭說:“某人不才,恐怕不能勝任此事,有辱先生,所以冒昧推辭。
”主人說:“某人仍然期望先生終能前去指教。
”賓回答說:“先生再次吩咐,某人怎敢不遵從!”召請正賓時緻辭說:“某人将為某某加缁布冠,先生将光臨,冒昧前來恭請。
”正賓回答說:“某人不敢不早起前往!”初次加缁布冠,緻祝辭說:“選擇善月吉日,為你戴上缁布冠,去掉你的童稚之心,慎修你成人的美德,屬你高壽吉祥,昊天降予大福。
”二加皮弁緻辭說:“選擇吉月良辰,為你再戴皮弁冠,端正你的容貌威儀,敬慎你内心的德性,願你長壽萬年,天永遠降你福祉。
”三加爵弁緻辭說:“在這吉祥的年月,為你完成加冠的成年禮,親戚都來祝賀,成就你的美德。
願你長壽無疆,承受上天的賜福。
”醴禮的緻辭說:“醴酒味美醇厚,幹肉肉醢芳香,拜受醴薦祭先祖,誠敬以定吉祥。
托庇皇天福佑,永保美名不忘。
”醮禮的緻辭說:“美酒清洌,芳香的脯醢進獻及時。
初加缁布冠,親戚都來贊禮。
極盡孝友之道,定可永久安保。
”第二次行醮禮緻辭說:“美酒清潔,脯醢芳香,再加皮弁冠,禮儀井然有秩序。
執此美酒來祭祝,恭承昊天降大福。
” 第三次行醮禮緻辭說:“美酒甘醇芬芳,笾豆陳列馨香,為你完成成年禮,佳肴具陳有折俎。
恭承昊天之慶,秉受無疆福祿。
”命字緻辭說:“禮儀已行齊備,在這善月吉日,宣告你的表字。
表字十分美好,正與俊士相配。
取字以适宜為大,禀受永遠保有它,稱呼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唯其适當為美稱。
” 鞋子,夏天穿葛制的。
穿玄端服,配以黑鞋,青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鑲邊寬一寸;白色下衣配以白鞋,用大蛤灰塗注增白,缁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爵弁服,配以淺紅色鞋,黑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
冬天穿皮制的鞋即可。
不穿線縷細疏的布所制的鞋子。
[記]冠禮的意義:第一次加冠用缁布冠。
太古時戴白布冠,祭祀齋戒,則染成黑色。
關于這種冠纓下的緌飾,孔子說:“我沒有聽說過這種冠有緌飾這種事。
”行加冠禮之後,缁布冠就可以棄置不用了。
嫡子在阼階上行加冠禮,是要表明子将代父的意義。
在客位上行醮禮,則顯示是在為有成人之德的人加冠。
三次所加的冠,後來的都比前一次更貴重,是要教喻冠者确立遠大的志向。
加冠之後又命以表字,是要顯示對所受于父母之名的敬重。
委貌,是周代常戴的冠;章甫,是殷代常戴的冠;毋追,是夏代常戴的冠。
第三次所加的冠,周代是“弁”,殷代是“冔”,夏代是“收”。
第二次加冠的服裝,夏、商、周三代都用皮弁、白色的衣、裳。
沒有大夫的加冠禮,但有大夫婚禮。
古代人五十歲才能授予爵位,怎麼還會另有大夫的加冠禮呢?公侯另有加冠禮,那是夏末的事情。
天子的嫡子,用的也隻是“士”禮,這就是說,天下沒有生下來就尊貴的人。
諸侯世襲,是因為世子能取法先祖的賢德。
授人官爵,都以德行的高下等差為标準。
士死以後追加谥号,是現在的事。
古代士生不為爵,死亦不追加谥号。
初次行醮禮,儀式與前述相同。
第二次行醮禮,用兩隻豆,盛腌菜和蝸牛肉醬;兩隻笾,盛栗脯。
三行醮禮,整理、添酒與第二次相同,有牲體,嘗牲,都與前述儀式相同。
并嘗肺。
行醮禮完畢,冠者取出笾中的幹肉下堂等儀式,也都與前述相同。
如果将冠者是孤兒,則由他的伯父叔父或堂兄代為通知和召請賓客。
加冠那天,将冠者束發髻迎賓。
拜、揖、讓,站立在東序南端,都與冠者父親所行的儀式相同。
在阼階上行禮。
凡行拜禮,都在阼階上,面朝北方。
正賓也同樣在西階上答拜。
如果是殺牲,則擡鼎陳放在廟門外邊,正對着東塾,面朝北。
如果冠者是庶子,則在房外加冠,面朝南方,然後行醮禮。
如果冠者母親因故不在家,則使人在西階下代母親接受冠者所獻上的幹肉。
告賓時緻辭說:“某人有兒子名某某,将要為他加缁布冠,希望先生能前往教導。
”賓緻答辭說:“某人不才,恐怕不能勝任此事,有辱先生,所以冒昧推辭。
”主人說:“某人仍然期望先生終能前去指教。
”賓回答說:“先生再次吩咐,某人怎敢不遵從!”召請正賓時緻辭說:“某人将為某某加缁布冠,先生将光臨,冒昧前來恭請。
”正賓回答說:“某人不敢不早起前往!”初次加缁布冠,緻祝辭說:“選擇善月吉日,為你戴上缁布冠,去掉你的童稚之心,慎修你成人的美德,屬你高壽吉祥,昊天降予大福。
”二加皮弁緻辭說:“選擇吉月良辰,為你再戴皮弁冠,端正你的容貌威儀,敬慎你内心的德性,願你長壽萬年,天永遠降你福祉。
”三加爵弁緻辭說:“在這吉祥的年月,為你完成加冠的成年禮,親戚都來祝賀,成就你的美德。
願你長壽無疆,承受上天的賜福。
”醴禮的緻辭說:“醴酒味美醇厚,幹肉肉醢芳香,拜受醴薦祭先祖,誠敬以定吉祥。
托庇皇天福佑,永保美名不忘。
”醮禮的緻辭說:“美酒清洌,芳香的脯醢進獻及時。
初加缁布冠,親戚都來贊禮。
極盡孝友之道,定可永久安保。
”第二次行醮禮緻辭說:“美酒清潔,脯醢芳香,再加皮弁冠,禮儀井然有秩序。
執此美酒來祭祝,恭承昊天降大福。
” 第三次行醮禮緻辭說:“美酒甘醇芬芳,笾豆陳列馨香,為你完成成年禮,佳肴具陳有折俎。
恭承昊天之慶,秉受無疆福祿。
”命字緻辭說:“禮儀已行齊備,在這善月吉日,宣告你的表字。
表字十分美好,正與俊士相配。
取字以适宜為大,禀受永遠保有它,稱呼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唯其适當為美稱。
” 鞋子,夏天穿葛制的。
穿玄端服,配以黑鞋,青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鑲邊寬一寸;白色下衣配以白鞋,用大蛤灰塗注增白,缁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爵弁服,配以淺紅色鞋,黑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
冬天穿皮制的鞋即可。
不穿線縷細疏的布所制的鞋子。
[記]冠禮的意義:第一次加冠用缁布冠。
太古時戴白布冠,祭祀齋戒,則染成黑色。
關于這種冠纓下的緌飾,孔子說:“我沒有聽說過這種冠有緌飾這種事。
”行加冠禮之後,缁布冠就可以棄置不用了。
嫡子在阼階上行加冠禮,是要表明子将代父的意義。
在客位上行醮禮,則顯示是在為有成人之德的人加冠。
三次所加的冠,後來的都比前一次更貴重,是要教喻冠者确立遠大的志向。
加冠之後又命以表字,是要顯示對所受于父母之名的敬重。
委貌,是周代常戴的冠;章甫,是殷代常戴的冠;毋追,是夏代常戴的冠。
第三次所加的冠,周代是“弁”,殷代是“冔”,夏代是“收”。
第二次加冠的服裝,夏、商、周三代都用皮弁、白色的衣、裳。
沒有大夫的加冠禮,但有大夫婚禮。
古代人五十歲才能授予爵位,怎麼還會另有大夫的加冠禮呢?公侯另有加冠禮,那是夏末的事情。
天子的嫡子,用的也隻是“士”禮,這就是說,天下沒有生下來就尊貴的人。
諸侯世襲,是因為世子能取法先祖的賢德。
授人官爵,都以德行的高下等差為标準。
士死以後追加谥号,是現在的事。
古代士生不為爵,死亦不追加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