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

關燈


    父母之教子也,豈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婦乎?詩豈曰『恺悌新婦』哉?」(并同上) 曰白圭謂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然而視之蝺焉美無所可用。

    惠子之言,有似于此。

    」惠子聞之曰:「不然。

    使三軍饑而居鼎旁,适為之甑,則莫宜之此鼎矣。

    」(《呂氏春秋.應言篇》)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

    天大雨雪,至于牛目。

    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

    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費又恐不給。

    請弛期更日。

    」太子曰:「為人子者,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義也。

    子勿複言。

    」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

    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

    是其唯惠公乎?請告惠公。

    」惠公曰:「諾。

    」駕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

    」太子曰:「然。

    」惠公曰:「昔王季曆葬于渦水之尾,栾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天故使栾水見之。

    』于是出而為之張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葬,此文王之義也。

    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無嫌于欲亟葬乎?願太子易日。

    先王必欲少留而撫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

    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

    若此而不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

    敬弛更擇葬日。

    」(《呂氏春秋.開春論》;《戰國策.魏策》) 匡章謂惠子曰:「公之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欲必擊其愛子之頭,石可以代之。

    」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與?施取代之。

    子頭所重也,石所輕也。

    擊其輕以免其所重,豈不可哉?」匡章曰:「齊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擊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

    今可以王齊王而壽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愛子頭也,何為不為?民寒則欲火,暑則欲冰,燥則欲濕,濕則欲燥。

    寒暑燥濕相反,其于利民一也。

    利民豈一道哉?當其時而已矣。

    」(《呂氏春秋.愛類篇》) 張儀欲以魏合于秦、韓而攻齊、楚。

    惠施欲以魏合于齊、楚以案兵。

    人多為張子于王所。

    惠子謂王曰:「小事也,謂可者謂不可者正半,況大事乎?以魏合于秦、韓而攻齊、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為可。

    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耶?亡群臣之智術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如是其明也,而群臣之智術也,又非皆同也,是其有半塞也。

    所謂劫王者,失其半者也。

    」(《戰國策.魏策》) 田需貴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

    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

    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

    故以十人之衆,樹易生之物,然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

    今子雖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衆,則子必危矣。

    」(并同上) 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

    堯、舜,人之所譽也。

    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莊子.則陽篇》) 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王曰:「諾。

    」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

    』則谕乎?」王曰:「未谕也。

    」「于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

    』則知乎?」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

    」王曰:「善。

    」(劉向《說苑.善說篇》)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

    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無相,吾欲往相之。

    」船人曰:「子居船橶之間而困,無我則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艘楫之間則吾不如子;至于安國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視之狗耳。

    」(《說苑.雜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