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臣聽說小國之所以能夠抵抗大國,是小國有道,而大國君主沉溺于私欲。
所謂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
上邊的人想到對百姓有利,這是忠;祝史真實不欺地祝禱,這是信。
現在百姓饑餓而國君放縱個人享樂,祝史浮誇功德來祭祀,下臣不知怎樣行得通?”随侯說:“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無雜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豐盛完備,為什麼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說:“百姓,是神明的主人。
因此聖王先團結百姓,而後才緻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獻犧牲的時候祝告說:‘牲口又大又肥。
’這是說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長,并沒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種優良品種。
在奉獻黍稷的時候禱告說:‘潔淨的糧食盛得滿滿的。
’這是說春、夏、秋三季沒有天災,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
在奉獻甜酒的時候祝告說:‘又好又清的美酒。
’這是說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沒有壞心眼。
所謂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沒有邪念。
因為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農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這些行為來緻祭神明,百姓便和睦,神靈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現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沒有依靠,君王一個人祭祀豐富,又能求得什麼福氣呢?君王姑且修明政治,親近兄弟國家,看能否免于禍難。
”随侯害怕了,從而修明政治,楚國就沒有敢來攻打。
夏季,魯桓公和紀侯在成地相會。
這是由于紀侯前來商談如何對付齊國滅紀的企圖。
北戎進攻齊國,齊國派人到鄭國求援。
鄭國的太子忽率領軍隊救援齊國。
六月,大敗戎軍,俘虜了它的兩個主帥大良、少良,砍了帶甲戎軍三百人的腦袋,獻給齊國。
當時,諸侯的大夫在齊國防守邊境,齊國人饋送他們食物,讓魯國來确定緻送各國軍隊的先後次序。
魯國因依照周王朝所定的次序,把鄭國排在後面。
鄭太子忽認為自己有功勞,很惱怒,所以四年之後就有郎地的戰役。
桓公在沒有向齊國求婚以前,齊僖公想把文姜嫁給太子忽。
太子忽辭謝,别人問為什麼,太子忽說:“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齊國強大,不是我的配偶。
《詩》說:‘求于自己,多受福德。
’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國幹什麼?”君子說:“太子忽善于為自己打算。
”等到他打敗了戎軍,齊僖公又請求把别的女子嫁給他。
太子忽堅決辭謝,别人問為什麼,太子忽說:“我為齊國 沒有做什麼事情,尚且不敢娶他們的女子。
現在由于國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齊國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國,這是利用戰争而成婚,百姓将會對我有什麼議論呢?”于是就用鄭莊公的名義辭謝了。
沒有做什麼事情,尚且不敢娶他們的女子。
現在由于國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齊國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國,這是利用戰争而成婚,百姓将會對我有什麼議論呢?”于是就用鄭莊公的名義辭謝了。
九月二十四日,兒子同出生,舉行太子出生的禮儀:父親接見兒子時用牛、羊、豕各一的太宰,用占蔔選擇士人背他,用占蔔選擇士人的妻子給他喂奶,桓公和文姜、同宗婦人為他取名字。
桓公向申繻詢問取名字的事。
申繻回答說:“取名有五種方式,有信,有義,有像,有假,有類。
用出生的某一種情況來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來命名是義,用相類似的字眼來命名是像,假借某種事物的名稱來命名是假,借用和父親有關的字眼來命名是類。
命名不用國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禮品名。
周朝人用避諱來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後就要避諱。
所以用國名命名,就會廢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會改變官稱,用山川命名就會改變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會廢除祭祀,用器物禮品命名就會廢除禮儀。
晉國因為僖公而廢除司徒之官,宋國因為武公而廢除司空之官名,我國因為先君獻公、武公而廢除具山、敖山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來命名。
”桓公說:“這孩子的出生,和我在同一個幹支,把他命名叫做同。
” 冬季,紀侯前來朝見,請求魯國代紀國取得周天子的命令去向齊國求和。
桓公告訴他說自己做不到。
所謂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
上邊的人想到對百姓有利,這是忠;祝史真實不欺地祝禱,這是信。
現在百姓饑餓而國君放縱個人享樂,祝史浮誇功德來祭祀,下臣不知怎樣行得通?”随侯說:“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無雜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豐盛完備,為什麼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說:“百姓,是神明的主人。
因此聖王先團結百姓,而後才緻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獻犧牲的時候祝告說:‘牲口又大又肥。
’這是說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長,并沒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種優良品種。
在奉獻黍稷的時候禱告說:‘潔淨的糧食盛得滿滿的。
’這是說春、夏、秋三季沒有天災,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
在奉獻甜酒的時候祝告說:‘又好又清的美酒。
’這是說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沒有壞心眼。
所謂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沒有邪念。
因為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農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這些行為來緻祭神明,百姓便和睦,神靈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現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沒有依靠,君王一個人祭祀豐富,又能求得什麼福氣呢?君王姑且修明政治,親近兄弟國家,看能否免于禍難。
”随侯害怕了,從而修明政治,楚國就沒有敢來攻打。
夏季,魯桓公和紀侯在成地相會。
這是由于紀侯前來商談如何對付齊國滅紀的企圖。
北戎進攻齊國,齊國派人到鄭國求援。
鄭國的太子忽率領軍隊救援齊國。
六月,大敗戎軍,俘虜了它的兩個主帥大良、少良,砍了帶甲戎軍三百人的腦袋,獻給齊國。
當時,諸侯的大夫在齊國防守邊境,齊國人饋送他們食物,讓魯國來确定緻送各國軍隊的先後次序。
魯國因依照周王朝所定的次序,把鄭國排在後面。
鄭太子忽認為自己有功勞,很惱怒,所以四年之後就有郎地的戰役。
桓公在沒有向齊國求婚以前,齊僖公想把文姜嫁給太子忽。
太子忽辭謝,别人問為什麼,太子忽說:“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齊國強大,不是我的配偶。
《詩》說:‘求于自己,多受福德。
’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國幹什麼?”君子說:“太子忽善于為自己打算。
”等到他打敗了戎軍,齊僖公又請求把别的女子嫁給他。
太子忽堅決辭謝,别人問為什麼,太子忽說:“我為齊國 沒有做什麼事情,尚且不敢娶他們的女子。
現在由于國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齊國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國,這是利用戰争而成婚,百姓将會對我有什麼議論呢?”于是就用鄭莊公的名義辭謝了。
沒有做什麼事情,尚且不敢娶他們的女子。
現在由于國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齊國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國,這是利用戰争而成婚,百姓将會對我有什麼議論呢?”于是就用鄭莊公的名義辭謝了。
九月二十四日,兒子同出生,舉行太子出生的禮儀:父親接見兒子時用牛、羊、豕各一的太宰,用占蔔選擇士人背他,用占蔔選擇士人的妻子給他喂奶,桓公和文姜、同宗婦人為他取名字。
桓公向申繻詢問取名字的事。
申繻回答說:“取名有五種方式,有信,有義,有像,有假,有類。
用出生的某一種情況來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來命名是義,用相類似的字眼來命名是像,假借某種事物的名稱來命名是假,借用和父親有關的字眼來命名是類。
命名不用國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禮品名。
周朝人用避諱來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後就要避諱。
所以用國名命名,就會廢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會改變官稱,用山川命名就會改變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會廢除祭祀,用器物禮品命名就會廢除禮儀。
晉國因為僖公而廢除司徒之官,宋國因為武公而廢除司空之官名,我國因為先君獻公、武公而廢除具山、敖山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來命名。
”桓公說:“這孩子的出生,和我在同一個幹支,把他命名叫做同。
” 冬季,紀侯前來朝見,請求魯國代紀國取得周天子的命令去向齊國求和。
桓公告訴他說自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