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二年

關燈
【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納于大廟。

    秋七月,杞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于鄧。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督懼,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于惡,故先書弑其君。

    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

    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

    」已殺孔父而弑殇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

    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納于大廟。

    非禮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

    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緻,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衮、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藻、率、鞞、革□,鞶、厲、遊、纓,昭其數也。

    火、龍、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錫、鸾、和、鈴,昭其聲也。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

    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将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内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君違不忘谏之以德。

    」 秋七月,杞侯來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

     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

     九月,入杞,讨不敬也。

     公及戎盟于唐,修舊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廟也。

    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禮也。

     特相會,往來稱地,讓事也。

    自參以上,則往稱地,來稱會,成事也。

     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

    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

    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

    嘉耦曰妃。

    怨耦曰仇,古之命也。

    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孫栾賓傅之。

    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觊觎。

    今晉,甸侯也,而建國。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

    晉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弑孝侯。

    翼人立其弟鄂侯。

    鄂侯生哀侯。

    哀侯侵陉庭之田。

    陉庭南鄙啟曲沃伐翼。

    

譯文

二年春,宋國卿大夫華父督攻打孔氏,殺死孔父而奪取其妻。

    宋殇公發怒,華父督懼怕,随後殺害宋殇公。

    君子認為華父督心裡早就沒有國君,然後才會産生這種邪惡,所以先記載殺害其國君。

    集會于稷地,為的是平定宋國混亂,由于贈送财物的緣故,便立華氏為君。

     宋殇公即位後,十年間經曆十一次戰争,民衆不堪此命運。

    當時孔父嘉為司馬,華父督為大宰,因為民衆不堪此命運,華父督就先宣傳說:“這是司馬造成的。

    ”已殺害孔父嘉而後殺害宋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