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妻下
關燈
小
中
大
女人不妒品自高
【原文】《禮》,自天子至于命士,媵妾皆有數,惟庶人無之,謂之匹夫匹婦。
是故《關雎》美後妃,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慕窈窕,思賢才,而無傷淫之心。
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皆美其無妒忌之行。
文母十子,衆妾百斯男,此周之所以興也。
詩人美之。
然則婦人之美,無如不妒矣。
【譯述】在《禮記》裡,從天子到有官位和爵位的人,納妾的多少都是有規定的,惟獨平民百姓沒有規定,稱為匹夫、匹婦。
所以《詩經·關雎》贊美後妃,歌頌淑女許配君子。
愛慕窈窕女子,思念有才德的男子,而沒有諷刺淫蕩的意思。
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等篇,都是贊美沒有嫉妒的行為。
周文王的母親生了十個兒子,至于衆妾所生的兒子大概有上百人之多,這正是周所以興旺發達的原因,所以詩人來贊美這件事。
這樣說來,婦人最大的美德就是不去嫉妒。
【原文】晉趙衰從晉文公在狄,取狄女叔隗,生盾。
文公返國,以女趙姬妻衰,生原同、屏括、樓嬰。
趙姬請逆盾與其母。
衰辭而不敢。
姬曰:“不可。
得寵而忘舊,不義;好新而慢故,無恩;與人勤于隘阨,富貴而不顧,無禮。
棄此三者,何以使人?必逆叔隗!”及盾來,姬以盾為才,固請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内子,而己下之。
【譯述】晉國的趙衰跟随晉文公逃亡到狄國,娶了狄國的女子叔隗為妻。
等到晉文公返回晉國後,就把自己的女兒趙姬嫁給了趙衰,并生了原同、屏括和樓嬰。
趙姬讓趙衰把趙盾和他的母親迎接到晉國來。
趙衰沒敢答應。
趙姬說:“不迎是錯誤的。
得新寵而忘舊人,不是仁義之舉;喜新而厭舊,沒有恩情;與人共度艱難歲月,自己富貴之後就不去理她,不合禮法。
丢了這三點,你還怎麼去說服别人呢?所以你一定要将叔隗接來。
”等到趙盾來了,趙姬認為趙盾很有才華,就堅決要求趙衰将趙盾立為嫡子,而将自己的三個兒子排在趙盾的後面。
并以叔隗為趙衰的正妻,自己排在她的後邊。
【原文】楚莊王夫人樊姬曰:“妾幸得備掃除,十有一年矣,未嘗不捐衣食,遣人之鄭衛求美人而進之于王也。
妾所進者九人,今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
妾知妨妾之愛、奪妾之貴也。
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奪王之寵哉?不敢以私蔽公也!” 【譯述】楚莊王夫人樊姬說:“我有幸侍奉大王,已經十一年了,這期間,我經常花費錢财派人到鄭國和衛國搜求美人,進獻給大王。
我所進獻的九人,其中比我賢惠的有二人,與我不相上下的有七人。
我也知道這樣做會妨礙大王對我的愛,會奪去我的尊貴。
我難道不想讓大王隻寵愛我一個人嗎?我隻不過是不敢以私廢公罷了。
【原文】宋女宗者,鮑蘇之妻也。
既入,養姑甚謹。
鮑蘇去而仕于衛,三年而娶外妻焉。
女宗之養姑愈謹,因往來者請問鮑蘇不辍,賂遺外妻甚厚。
女宗之姒謂女宗曰:“可以去矣。
”女宗曰:“何故?”姒曰:“夫人既有所好,子何留乎?”女宗曰:“婦人之所寶,豈以專夫室之愛為善哉?若抗夫室之好,苟以自榮,則吾未知其善也。
夫《禮》,天子妻妾十二,諸侯九,大夫三,士二。
今吾夫固士也,其有二,不亦宜乎!且婦人有七去,七去之道,妒正為首。
姒不教吾以居室之禮,而反使吾為見棄之行,将安用此?”遂不聽,事姑愈謹。
宋公聞而美之,表其闾,号曰“女宗”。
【譯述】宋國的女宗是鮑蘇的妻子。
結婚後,女宗侍奉婆婆非常謙恭謹慎。
後來,鮑蘇離開家到衛國去做官,三年之後他又在衛國娶了妻子。
女宗得知後,不但沒有嫉妒,反而贍養婆婆更加小心,隻要有順路的人,女宗就委托向鮑蘇問好,而且還給鮑蘇在衛國的妻子帶去非常豐厚的禮品。
鮑蘇的一個妾對女宗說:“你應該離開鮑家了。
”女宗問:“為什麼?”妾說:“夫君既然另有新歡,你還留下幹什麼呢?”女宗說:“對于一個婦人來說,她所最寶貴的難道就是獨自擁有丈夫的愛嗎?如果隻知道獨霸丈夫,反對丈夫另添房室,從而求取自己的榮耀,我是沒有看出這其中的高尚來。
《禮記》規定,天子可以有十二個妻妾,諸侯可以有九個,大夫可以有三個,士兩個。
我的丈夫本來就是士,他有兩個妻子,不也是應該的嗎?而且,婦人有七種被休掉的情況,在這七種被休掉的錯誤中,嫉妒丈夫的正妻是最大的。
你不教給我為人之妻所應遵守的禮義,反讓我做那些有可能被丈夫休掉的事情。
我怎麼能聽你的話呢?” 于是她不聽這些,對待婆婆更加謹慎小心。
宋公聽到這件事後,誇贊她的品行,旌表其門第,尊稱她為“女宗”。
【原文】漢明德馬皇後,伏波将軍援之女也。
年十三選入太子宮,接待同列,先人後己,由此見寵。
及帝即位,常以皇嗣未廣,每懷憂歎,薦達左右,若恐不及。
後宮有進見者,每加慰納。
若數所寵引,辄增隆遇,未幾立為皇後。
是知婦人不妒,則益為君子所賢。
欲專寵自私,則愈疏矣!由其識慮有遠近故也。
【譯述】漢代明德馬皇後是伏波将軍馬援的女兒,她十三歲的時候就被選入太子宮,對待其他嫔妃,能夠先人後己,因此她得到了太子的寵愛。
太子即位後,她為皇家子弟不多而常常發愁,于是他為皇帝引薦嫔妃,惟恐皇帝不喜歡她們。
如果後宮嫔妃有要求主動進見皇上的,她都為之引見。
如果有誰被皇帝數次寵幸,待遇馬上就提高了。
正因為這樣,她不久就被立為皇後。
由此知道女人如果沒有妒忌心,就容易博得君子的好感。
相反,越想獨霸男人,越是容易被疏遠。
做得好壞,這與她們有沒有見識有
是故《關雎》美後妃,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慕窈窕,思賢才,而無傷淫之心。
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皆美其無妒忌之行。
文母十子,衆妾百斯男,此周之所以興也。
詩人美之。
然則婦人之美,無如不妒矣。
【譯述】在《禮記》裡,從天子到有官位和爵位的人,納妾的多少都是有規定的,惟獨平民百姓沒有規定,稱為匹夫、匹婦。
所以《詩經·關雎》贊美後妃,歌頌淑女許配君子。
愛慕窈窕女子,思念有才德的男子,而沒有諷刺淫蕩的意思。
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等篇,都是贊美沒有嫉妒的行為。
周文王的母親生了十個兒子,至于衆妾所生的兒子大概有上百人之多,這正是周所以興旺發達的原因,所以詩人來贊美這件事。
這樣說來,婦人最大的美德就是不去嫉妒。
【原文】晉趙衰從晉文公在狄,取狄女叔隗,生盾。
文公返國,以女趙姬妻衰,生原同、屏括、樓嬰。
趙姬請逆盾與其母。
衰辭而不敢。
姬曰:“不可。
得寵而忘舊,不義;好新而慢故,無恩;與人勤于隘阨,富貴而不顧,無禮。
棄此三者,何以使人?必逆叔隗!”及盾來,姬以盾為才,固請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内子,而己下之。
【譯述】晉國的趙衰跟随晉文公逃亡到狄國,娶了狄國的女子叔隗為妻。
等到晉文公返回晉國後,就把自己的女兒趙姬嫁給了趙衰,并生了原同、屏括和樓嬰。
趙姬讓趙衰把趙盾和他的母親迎接到晉國來。
趙衰沒敢答應。
趙姬說:“不迎是錯誤的。
得新寵而忘舊人,不是仁義之舉;喜新而厭舊,沒有恩情;與人共度艱難歲月,自己富貴之後就不去理她,不合禮法。
丢了這三點,你還怎麼去說服别人呢?所以你一定要将叔隗接來。
”等到趙盾來了,趙姬認為趙盾很有才華,就堅決要求趙衰将趙盾立為嫡子,而将自己的三個兒子排在趙盾的後面。
并以叔隗為趙衰的正妻,自己排在她的後邊。
【原文】楚莊王夫人樊姬曰:“妾幸得備掃除,十有一年矣,未嘗不捐衣食,遣人之鄭衛求美人而進之于王也。
妾所進者九人,今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
妾知妨妾之愛、奪妾之貴也。
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奪王之寵哉?不敢以私蔽公也!” 【譯述】楚莊王夫人樊姬說:“我有幸侍奉大王,已經十一年了,這期間,我經常花費錢财派人到鄭國和衛國搜求美人,進獻給大王。
我所進獻的九人,其中比我賢惠的有二人,與我不相上下的有七人。
我也知道這樣做會妨礙大王對我的愛,會奪去我的尊貴。
我難道不想讓大王隻寵愛我一個人嗎?我隻不過是不敢以私廢公罷了。
【原文】宋女宗者,鮑蘇之妻也。
既入,養姑甚謹。
鮑蘇去而仕于衛,三年而娶外妻焉。
女宗之養姑愈謹,因往來者請問鮑蘇不辍,賂遺外妻甚厚。
女宗之姒謂女宗曰:“可以去矣。
”女宗曰:“何故?”姒曰:“夫人既有所好,子何留乎?”女宗曰:“婦人之所寶,豈以專夫室之愛為善哉?若抗夫室之好,苟以自榮,則吾未知其善也。
夫《禮》,天子妻妾十二,諸侯九,大夫三,士二。
今吾夫固士也,其有二,不亦宜乎!且婦人有七去,七去之道,妒正為首。
姒不教吾以居室之禮,而反使吾為見棄之行,将安用此?”遂不聽,事姑愈謹。
宋公聞而美之,表其闾,号曰“女宗”。
【譯述】宋國的女宗是鮑蘇的妻子。
結婚後,女宗侍奉婆婆非常謙恭謹慎。
後來,鮑蘇離開家到衛國去做官,三年之後他又在衛國娶了妻子。
女宗得知後,不但沒有嫉妒,反而贍養婆婆更加小心,隻要有順路的人,女宗就委托向鮑蘇問好,而且還給鮑蘇在衛國的妻子帶去非常豐厚的禮品。
鮑蘇的一個妾對女宗說:“你應該離開鮑家了。
”女宗問:“為什麼?”妾說:“夫君既然另有新歡,你還留下幹什麼呢?”女宗說:“對于一個婦人來說,她所最寶貴的難道就是獨自擁有丈夫的愛嗎?如果隻知道獨霸丈夫,反對丈夫另添房室,從而求取自己的榮耀,我是沒有看出這其中的高尚來。
《禮記》規定,天子可以有十二個妻妾,諸侯可以有九個,大夫可以有三個,士兩個。
我的丈夫本來就是士,他有兩個妻子,不也是應該的嗎?而且,婦人有七種被休掉的情況,在這七種被休掉的錯誤中,嫉妒丈夫的正妻是最大的。
你不教給我為人之妻所應遵守的禮義,反讓我做那些有可能被丈夫休掉的事情。
我怎麼能聽你的話呢?” 于是她不聽這些,對待婆婆更加謹慎小心。
宋公聽到這件事後,誇贊她的品行,旌表其門第,尊稱她為“女宗”。
【原文】漢明德馬皇後,伏波将軍援之女也。
年十三選入太子宮,接待同列,先人後己,由此見寵。
及帝即位,常以皇嗣未廣,每懷憂歎,薦達左右,若恐不及。
後宮有進見者,每加慰納。
若數所寵引,辄增隆遇,未幾立為皇後。
是知婦人不妒,則益為君子所賢。
欲專寵自私,則愈疏矣!由其識慮有遠近故也。
【譯述】漢代明德馬皇後是伏波将軍馬援的女兒,她十三歲的時候就被選入太子宮,對待其他嫔妃,能夠先人後己,因此她得到了太子的寵愛。
太子即位後,她為皇家子弟不多而常常發愁,于是他為皇帝引薦嫔妃,惟恐皇帝不喜歡她們。
如果後宮嫔妃有要求主動進見皇上的,她都為之引見。
如果有誰被皇帝數次寵幸,待遇馬上就提高了。
正因為這樣,她不久就被立為皇後。
由此知道女人如果沒有妒忌心,就容易博得君子的好感。
相反,越想獨霸男人,越是容易被疏遠。
做得好壞,這與她們有沒有見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