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妻下

關燈
關。

     【原文】後唐太祖正室劉氏,代北人也。

    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

    太祖封晉王,劉氏封秦國夫人,無子,性賢,不妒忌,常為太祖言:“曹氏相,當生貴子,宜善待之。

    ”而曹氏亦自謙退,因相得甚歡。

    曹氏封晉國夫人,後生子,是謂莊宗。

    太祖奇之。

    及莊宗即位,冊尊曹氏為皇太後,而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太妃往謝太後,太後有慚色。

    太妃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曹獲沒于地,以從先君,幸矣!他複何言?”莊宗滅梁入洛,使人迎太後歸洛,居長壽宮。

    太妃戀陵廟,獨留晉陽。

    太妃與太後甚相愛,其送太後往洛,涕泣而别,歸而相思慕,遂成疾。

    太後聞之,欲馳至晉陽視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

    莊宗泣谏,群臣交章請留,乃止。

    而太後自太妃卒,悲哀不飲食,逾月亦崩。

    莊宗以妾母加于嫡母,劉後猶不愠,況以妾事女君如禮者乎!若此,可謂能不妒矣。

     【譯述】後唐太祖的正室劉氏,是代北人。

    太祖的次妃曹氏是太原人。

    太祖被封為晉王的時候,劉氏被封為秦國夫人,她沒有生孩子,但很賢惠,不嫉妒,并經常對太祖說:“我給曹氏相面,她一定會生下貴子的,應該善待她。

    ”然而,曹氏也常常謙讓退避,所以她們倆相處得非常好。

     曹氏被封為晉國夫人,後來生了兒子,正是莊宗。

    太祖想起先前劉氏所說的話,感到這件事很神奇。

    等到莊宗即位的時候,冊封曹氏為皇太後,而封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太妃去向太後道謝,太後覺得很慚愧。

    太妃說:“願我們的孩子永保江山,能夠讓我們平安地活到老,然後在地下與先君相會,這才是最大的幸運,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後來莊宗滅了梁,進入洛,便派人迎接太後歸洛,居住在長壽宮。

    太妃由于留戀皇陵宗廟,獨自留在了晉陽。

    太妃和太後感情非常好,太妃送太後赴洛的時候,灑淚而别。

    回去後仍思念太後,竟郁悶成疾。

    太後得知後,很想親自到晉陽去看她;太妃去世,太後又想親自去安葬太妃。

    因為莊宗哭着勸谏,大臣們也一再挽留,太後才隻好作罷。

    然而,自從太妃去世,太後也因悲痛而不吃飯,隻過了一個多月,也去世了。

    莊宗将妾母排在嫡母的前面,劉後仍然不惱怒,而況妾侍奉正妻本來就是合乎禮法的呢! 向劉氏這樣的,可以稱得上沒有嫉妒之心。

     【原文】《葛覃》美後妃恭儉節用,服浣濯之衣。

    然則婦人固以儉約為美,不以侈麗為美也。

     【譯述】《葛覃》贊揚後妃勤儉節約,說她們穿着已經洗過幾次的衣服。

    這樣說來,作為婦人應以勤儉節約為美德,而不能以奢侈華麗為美。

     【原文】漢明德馬皇後,常衣大練,裙不加緣。

    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後袍衣疏粗,反以為绮,就視乃笑。

    後辭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六宮莫不歎息。

    性不喜出入遊觀,未嘗臨禦窗牖,又不好音樂。

    上時幸苑囿離宮,希嘗從行。

    彼天子之後猶如是,況臣民之妻乎? 【譯述】東漢明德馬皇後經常穿着粗帛衣服,裙子也不加邊飾。

    每月初一和十五,舉行朝谒之禮,有一次妃嫔們看見馬皇後的衣服粗疏,還以為是上等的絲織品,她們來到跟前一看,不禁相視而笑。

    馬皇後遮掩道:“這種缯特别容易染色,所以我才穿它。

    ”妃嫔們看見她如此樸素,無不感歎。

    馬皇後不喜歡外出遊玩觀光,從來不到窗前觀望外面,也不喜好音樂。

    皇上經常巡幸行宮苑囿,皇後很少随行。

    她身為皇後,還如此儉樸簡約,而況一般平民百姓的妻子呢? 【原文】漢鮑宣妻桓氏,歸侍禦服飾,著短布裳,挽鹿車。

     梁鴻妻屏绮缟,著布衣、麻履,操緝績之具。

     【譯述】漢代鮑宣的妻子桓氏,将侍禦婦人的服飾放起來,改穿布衣短服,親自拉小車幹活。

     梁鴻的妻子把絲綢衣服藏起來,穿布衣麻鞋,親自紡紗織布。

     【原文】唐岐陽公主适殿中少監杜悰,謀曰:“上所賜奴婢,卒不肯窮屈。

    ” 奏請納之。

    上嘉歎,許可。

    因錫其直,悉自市寒賤可制指者。

    自是閉門,落然不聞人聲。

    悰為澧州刺史,主後悰行。

    郡縣聞主且至,殺牛羊犬馬,數百人供具。

    主至,從者不過二十人、六七婢,乘驢阘茸,約所至不得肉食。

    驿吏立門外,舁飯食以返。

    不數日間,聞于京師,衆嘩,說以為異事。

    悰在澧州三年,主自始入後三年間,不識刺史廳屏。

    彼天子之女猶如是,況寒族乎?若此,可謂能節儉矣。

     【譯述】唐代岐陽公主嫁給殿中少監杜悰為妻,公主和丈夫商量說:“皇上賜給我們的奴婢,最終還是過不慣貧窮的生活。

    ”于是他們奏請皇上不要奴婢。

    皇上大為贊歎,同意了公主的意見,賞賜給她一些銀錢,公主用這些銀錢買了些出身卑賤又易于指使的人做傭人。

    從此以後公主閉門不出,家裡和和睦睦,安安靜靜。

    杜驚擔任澧州刺史,公主跟随前往。

     郡、縣官吏聽說公主要來,殺牛、羊、狗、馬,有數百人忙碌,準備招待公主。

    但公主到後,随從的人不過二十個,奴婢隻有六七個,乘坐的驢子很瘦弱,公主還規定所到地方不得擺設酒宴肉食。

    隻見驿站官吏站在門外,擡來一些簡單的飯菜就回去了。

    沒過幾天,她的事迹傳到京城,議論紛紛,人們都把這件事當作一件少有的奇事來傳揚。

    杜悰在澧州任職三年,公主在這三年間從未到過他的官府,始終沒見過刺史衙門裡邊是什麼樣子的。

    她是皇帝的女兒尚且能如此儉樸簡約,而況一般的百姓呢?像這樣的妻子,可以算得上節儉了。

     【原文】古之賢婦未有不恭其夫者也,曹大家《女戒》曰:“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

    ”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

    然所求者,亦非謂佞媚苟親也。

    固莫若專心正色,禮義